大家好,我是大何。
今天再来聊一下养老金的话题。
众所周知,伴随着老龄化日趋严重和生育率大幅走低,
最近这些年,关于国内养老金体系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的讨论也变得越来越多。
一个讨论比较多的观点是,基本养老金将在2035年耗尽。
这观点来源自中国社科院19年4月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该报告指出,如果不计算财政补贴和累计结余,养老金在 2014 年就已经出现了收支缺口,在19年,已经有16个省份出现养老金当期收不抵支;
而如果在不考虑财政补贴的情况下,养老金结余将在27年达到峰值,约6.99万亿元;随后迅速下降,约在35年耗尽结余。
大家千万别觉得2035年很远,今年离2035年和2013年是一样的。
而在日前举办的一场养老专业论坛上,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兼养老金分会会长金维刚,却对近年来流传的我国基本养老金将在 2029 年或 2035 年耗尽的说法予以了坚决否认。
他认为,这种说法存在炒作嫌疑,对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误事、误读和误导。
有一说一啊,这个专家说的其实没错。
因为社科院的这个结论成立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不考虑财政补贴。
但停止大规模补贴,这个本身可能性就很小,而事实也是这些年来,财政补贴的力度是越来越大了。
从上面的表不难看出,社保基金的真实收支水平是收不抵支的亏空状态,社保基金的余额可以增长的唯一原因就是财政的大规模补贴,年补贴规模从2020年开始就已经超过了2万亿。
而一旦财政停止这种大规模补贴,那么以社保基金每年亏空一万多亿的速度来说,只需要11年时间,就可以把之前累积的保费和补贴全部清零了。
这不正好就是2035年吗?
不得不说,2035年,会是一个非常难过的坎。
养老金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领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了,但是交的人却在减少,这和我们的人口结构息息相关。
我国62年出生人口2464万,一直到75年的2108万,这是第一波大的中式婴儿潮;
76到80年稍低,但基本也在1800万;
81年重回2000万,一直到97年。其中87到89年都在2400万左右;
62年以后的生育高峰意味着,如果按60岁退休,意味着从2022年开始,每年都会有2000万以上的人口退休,而每年现在去世(退出退休)的人口大概是1000万。
也就是每年中国的退休人口新增是1000万,一直得持续10年以上。
当然,这个老龄化加速度其实未来这10年最高,而在未来会慢慢降低,
也不是因为退休的人少了,而是去世的人变多了,当人口负增长达到顶峰,就老龄化的加速度也就触顶。
但也不要想着加速度触顶就没事了,这意味我们抵达了深度老龄化的高原。
从之前国家发布的人口统计数字已经明显地看出这一趋势。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人口最多的年龄段在46~59岁之间,有约3.5亿人,其中5千多万女性已经退休。
这相当于未来15年内将有相当于美国总人口的人员步入老年人行列。
而同时期,每年进入劳动力行列的人口却要减少约100万。
人口老龄化叠加少子化的双重困境,这一增一减之间,将给养老金的余额带来极大的压力。
养老金亏空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我觉得,可能是有人拿的太多了。
前两个月,山东菏泽成武县就公布了去年一份养老金领取公报。
按照每年人均来算,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约为8.9万元,企业人员约为2.7万元,城乡居民约为0.2万元。
数据非常真实,对比也很鲜明,这似乎也解释了为什么山东人对于编制那么执着了。
毕竟同样工作30年,企业职工的退休金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差了3倍多,城乡居民更不用说了。
当社会资源不够时,公平性就会显得格外刺眼。
我想一定会有人会出来解释说,这种养老金发放额度的差距是合情合理的。
比如,有人会说社保的规则本就是倡导多缴多得,企业职工当初交的时候没有顶格缴费,领的少能怪谁。
再比如,有人会说农村居民长期以来没有参加社保,没有缴,本来都不应该发。
我只想说生而为人,劝你善良。
众所周知,任何规则的制定都是有利于规则制定者。
整个城乡养老参保人数大概5.5亿人,城乡养老的主体人群是农民和部分城市底层或是灵活就业人员。
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1年的平均养老金,是1.62亿人的城乡养老,月均领取191元左右(其中北京约950元、上海约1500元);
这点钱,说实话在今天能买几斤米几斤肉?
先不说我们国家整个工业化几乎都是建立在工农剪刀差上,农业税到06年才正式取消,城乡二元制延续至今。
你以为你吃的大米都是超市货架上面长出来的吗?
对于城乡居民来说,农业税取消前,也长期为国家缴纳粮食税做贡献,按理说应该得到更多的养老金。
可是由于种种历史遗留问题,农村居民实际上长期被社保制度拒之门外,这更不是他们主观上愿意或不愿意缴费的问题。
然而,居民社保的缴费基数设置得偏低,且农村地区参保历史短暂,如今又逼近人口总量的转折点,
这使得农村居民并未享受到过去养老金大幅调整带来的好处,反而即将面临养老金不足的风险。
我想大多数有良知的人,都不反对给他们多发点,剪刀差总得有回报的一天,做人要厚道。
只不过有些人,没粮食吃的时候,叫农民爷爷;
吃撑了的时候,叫他们吃白食的。
再聊一聊另外5亿缴纳城镇职工养老的人群。
2023年的数据,是1.36亿人领的城镇养老,月均3600元左右,财政补贴率在15%左右,基本上是这部分养老金目前还是能做到收支平衡,是自己养自己。
但是,也先别高兴太早。
现在体制外的大部分企业,基本上都是按最低标准缴纳社保,将来城镇退休金的替代率可能更低。
更何况,当前年轻人对现行制度的质疑和可能的大规模离场,无疑会加速养老金入不敷出的危机,陷入恶性循环。
这里再科普一下什么是养老金替代率。
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养老金替代率不低于70%方可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的平均替代率仅为43.6%,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可能还会继续降低。
5亿职工养老的,养老金替代率低于45%,未来的生活水平也可能大幅下降,要么现在咬咬牙节衣缩食早做打算,要么到时候也是退而不休。
但无论如何,这些还在老老实实缴纳社保的企业和个人,是现在整个养老体系的最粗的那根大腿。
两个5亿人之间就有明显不平衡,10亿与7000万(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又是明显不平衡。
目前约2000万人领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台面上机关事业单位的平均月养老金是6484元(2021年数据),养老替代率在80%到90%。
拿21年的对基本养老保险补贴来看:
两千万人的机关事业单位,拿走了约39%的财政补贴,其余的才是给更广大的企业职工养老和城乡居民养老的补贴。
更何况,这还是三年前的数据,现在的数据很多都不公布了,想来只会更难看。
这说明现在的分配结构和补贴结构显然是存在巨大的问题,平均这个字背后往往是残酷的利益分配。
写到这里,忽然想到一句话,
钱都流向不缺钱的人,爱都流向不缺爱的人,苦难都流向更能吃苦的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