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你来啦,我是瑾辰,谢谢你来看我~~❤️

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其著作《异类》中提出的一万小时的概念:

“一个人如果想要在某个领域成为专家或达到世界级水平,需要投入至少一万个小时的刻意练习。”

但我曾经观察过一个博主的公众号起号轨迹,他一天至少写一篇,多的时候会写三篇,写了一年,公众号阅读量还是停留在个位数,最好的会突破四位数,但大多数都是个位数或者是两位数。

这位博主肉眼可见地勤奋,可为什么他的公众号还是不能顺利起号呢?

其实是他根本就没有弄懂写作的底层逻辑。

他的写作完全是自嗨式写作,自己写得挺高兴,但是读者并不买账。

在作家蓑依的这本《写作的方法》中,就强调我们在写作之前要先弄懂写作的底层逻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在2014年5月第二次考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失败后,通过写一篇篇的文章给自己打气,积累了很多粉丝;于2014年9月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凭借这本书成为央视《开讲啦》导演,当才华被人认可之后,又加入了《我是演说家》节目组,用两年时间做到了主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写作改变了蓑依的人生,这本书是作者写作14年经验的总结,也是她和几千名写作学员的成长总结,只要弄懂写作的底层逻辑,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刻意训练,你也可以像蓑依一样,通过写作改变自己,甚至改写人生。

01.

把“摄像机”架在你肩膀上

写作第一个很重要逻辑就是“画面思维”。

“画面思维,就是你的每一句话、每一段话或每一篇文章,都是以一种画面构图的思维写出来的。当读者阅读你的文字时,它能感受到视觉、听觉、味觉等带来的立体感知,仿佛有一幅画在他面前徐徐展开。”

当读者沉浸在这样的文字中时,他们不再仅仅是被动接收信息,而是仿佛置身于一个由文字构建的虚拟世界中。

这个世界充满了色彩、声音、气味乃至触感,让读者能够全方位地感知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意境或故事情节。

“写作是寻找共鸣的过程,是以心换心的过程”。

如果你的文字平淡,没有感染力,读者通过读你的文章,并不能和你产生强烈的共鸣,你和读者的隔阂就由此产生。

相反,如果你的文字会让读者产生共情,有身临其境之感,你的文字就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他们会对你产生信任感。

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作品有画面感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的建议是,想象你的肩上架着一台摄像机,只写摄像机能够拍下来的东西。

在摄像机的可视范围内,详细去描写你所拍到的场景,拍不到的场景,则不要去写,这样写出来的东西,画面感丰富,且不会显得拉杂冗长。

当你拍的东西越多,你写的东西就会越多,当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质量就会提高了。

02.

会讲故事的人,能征服世界

第二个逻辑就是“故事思维”。

柏拉图说:

“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了整个世界。”

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就是一位很擅长讲故事的人。

奥巴马在竞选期间经常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包括他在种族歧视和贫困环境中长大的艰难岁月,以及他如何通过教育和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在故事中强调变革和团结的重要性,并呼吁选民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繁荣和包容的社会。

奥巴马的故事打动了无数选民的心,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和变革的可能性。他因此成功赢得了总统选举,并在任期内推动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医疗保障、教育改革和能源政策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的产品经理在推出新产品的时候,他们不会直接卖产品,都是先从讲故事开始。

因为故事具有强大的情感共鸣力。

一个好的故事能够触动人心,激发听众的共鸣,从而建立起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联结。

这种连接超越了简单的交易关系,使消费者更愿意为品牌买单,并愿意成为品牌的忠实消费者。

约瑟夫·坎贝尔说:

“故事是连接人心最强大的力量。”

只有故事才能打动不同的人,并和他们建立共情。

03.

3个小技巧,让你写文不跑题

第三个逻辑就是“逻辑思维”。

前两年我在追更一个作者写的玄幻小说,但是后来我发现作者自己埋的伏笔,自己并不能自圆其说,很多粉丝也在后台骂他,等了很久,这个作者已经弃文没再写了。

我想他的小说之所以逻辑混乱,可能是最开始他在设计人物和内容的时候,自己都不知道要写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针对逻辑混乱,写着写着就会跑题的情况,作者给出了三个小技巧:

第一个小技巧:要养成列提纲和思维导图的习惯

作者认为,写文章有两种逻辑,一种是大逻辑,就是段和段之间是否能够衔接顺畅的逻辑;另外一种就是小逻辑,就是句子和句子之间是否能衔接的逻辑。

大逻辑如果不通顺的话,就谈不上小逻辑的通顺。

在写一篇文章之前,先把要写的提纲列出来,然后按照提纲思路去写,这样就不会偏题。

第二个小技巧:一篇文章,只讲一件事情

作者认为,文章之所以逻辑不清楚,就是因为文章中想要讲的事情太多,你这件事情还没有讲完,又觉得另件事情也有趣,于是一起写到文章中,文章的逻辑自然就不通顺了。

第三个小技巧:使用事件+评论的方法

作者认为,讲完一件事情之后再做评价,会让文章很有逻辑。

但很多写作者会先讲一部分的事件,接着做评价,评价完了之后再讲另一部分事件。

这种互相穿插的写法,当一个写作者功力不是很深厚的时候,是无法驾驭的。

每一个写作者,都应当重视并不断优化自己的逻辑思维,让笔下的每一个故事、每一篇文章都能经得起读者的推敲与时间的考验。

04.

好作品,就是好产品

第四个逻辑就是“产品经理思维”。

梁宁说:

“产品经理必须有3样东西:一双眼睛、一双手、一颗心。”

“一双眼睛是指发现痛点、找到破局点的敏锐之眼。一双手是指动手优化、着手改变的行动之手。 一颗心是指洞察人的同理心,懂得自己,懂得用户,懂得产品的每个细微处带给人的满足感、确认感和依赖感。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一名创作者,要持续观察、深入思考,才能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创造出真正触动人心,既有深度又具广度的作品。

无论是文字、图像还是音频视频,每一次的修改、每一次的迭代都是向着更完美产品迈进的步伐。

创作者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感受他们的情绪、需求和期待。这种深刻的同理心能够帮助创作者写出出更加人性化、有温度的作品,让用户更有情感上的共鸣和归属感。

创作者应该不断雕琢自己的作品,使之成为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

“写作是最不能骗人的,因为它就是日复一日地训练。仅仅写作一个月的人基本不可能在这件事上超过写作一年的人。”

只有当你真正掌握了写作的底层逻辑,你的文字才会像有魔力一样,吸引读者的目光,触动他们的心灵。

这本书还有很多解决写作难的办法,如,如何找选题?如何设计文章结构?如何储备素材等,这本书,能解决写作中出现的90%的问题。

不要害怕写作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也不要急于求成。只要你愿意付出时间和努力,用心去学习和实践,你一定能够让自己的文字在纸面上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