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志愿者服务队招募中,点击报名
多伦路59号,是一座中式建筑风格的教堂——鸿德堂。鸿德堂始建于1925年,1928年10月落成,为纪念美华书馆负责人费启鸿及其妻子,取名“鸿德堂”。教堂落成时,一楼为修德小学,二楼三楼为主堂。鸿德堂曾发生过两件值得纪念的大事,都与战争有关。一是“一·二八”事变中蒋时叙牧师等人从鸿德堂带走被杀事件;二是战后修复屋顶发现未爆的炸弹。
▲鸿德堂在建外景
蒋时叙牧师是江苏江阴人,1915年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之后就读于南京神学院,毕业后在江阴牧会,后被邀请至鸿德堂牧会,主持了鸿德堂建造并成为建堂后的首任牧师。
1932年1月29日下午2点左右,闸北堂长老毛文吟带领全家和朋友约30人到鸿德堂避难。他回忆:“我们所以避到这里有二原因,一是地方较大,二是教堂”,而原本打算暂时离开避难的蒋时叙牧师毅然率家人、书记等人留下,据其幸存孤女蒋丕恩回忆:“我的父亲和母亲当即本着基督徒爱人的精神招待安慰他们,并准备午饭给他们吃。”下午4点左右,约50名日本海军陆战队士兵敲打教堂铁门要求搜查,毛文吟儿子、沪江大学学生毛宗豪开门后就被日军带走;日军搜查教堂后,问谁是教堂的主人,蒋时叙牧师和夫人回答后被打;之后日军把与蒋时叙牧师有关的人都带走,包括蒋时叙牧师一家三口(蒋牧师夫人蒋陶氏,蒋子蒋儒圣),蒋牧师的侄子(陶万有),牧师书记(蔡有斋),以及堂工四人。事发后,鸿德堂信徒等多方营救,最终无果。
淞沪会战结束后,在着手修复被损毁的建筑时,工人在鸿德堂的屋顶上发现了一枚炸弹。据修德小学校长朱锡田回忆:
有位工匠在屋顶上发现了一枚尚未引爆的炸弹,重量大约二百磅。这位工匠猛一看,异常惊讶,大声呼喊,打算立刻把它扔下去,幸好被一位名叫张福全的老校工听到了,他极力呼喊制止……随后命令两名工匠,脚步放轻,慢慢将炸弹移动到一个竹篓里……经过两天的忙乱,最终由一位高级警官,带着一位看起来像技术人员的人,设法将炸弹移走了……假如这枚炸弹在飞机上投下时爆炸,那么这座宏伟的鸿德堂以及本校的所有校舍,都将化为一片废墟。又或者这枚炸弹在雇工修理时被某个无知的工人发现而随意扔下,不仅校舍会荡然无存,就连我本人也早已粉身碎骨了。
悦读北外滩 | 虹口的集邮茶座
悦读北外滩 | 保险箱的秘密
悦读北外滩 | 父亲是名“小铜匠”
悦读北外滩 | 记忆中的昆山公园
文章来源:虹口区档案馆《往事》期刊(2018年贰号),有删减。
作者:景健美
讲述人:竹林雨露
编辑:葛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