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上海崇源秋季拍卖会上出现了一枚标为“1866年法国巴黎造币厂铸 “Specimen 1866”机制方孔广告样币”的铜样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枚机制方孔可真是稀奇古怪,全字母,类似于古钱中的“金口未开”。那么,这枚机制方孔有什么来历?

当时对这块币的介绍是:清末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清王朝派使团前往欧洲各国(包括法国,英国)意欲采购先进的铸币设备,英国喜敦造币厂为了能投标成功,特地试铸了这一样币。

而在上海崇源拍卖,这枚币却变成了“法国巴黎造币厂所铸的方孔样币”。那么这枚币到底是由哪个造币厂所铸的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这枚币最早见于李察伟德早期所写的一篇题为“The Chinese Imperial Specimen Coins, Advertising Pieces ,Medals and MedallionsStruck at the Birmingham Mint” 的文章。

在文章中,李察伟德指出,这是一枚英国的喜敦造币厂于公元1866年特为清使团到来时所铸的样币。

因此,上海崇源拍卖其所标注的“巴黎造币厂试铸样币”应该有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文章中,李察伟德也同时指出,同年, 即1866年,法国巴黎造币厂也为清使团的到来试铸了一枚方孔样币,即同治通宝宝浙方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南洋钱币志披露:机制同治通宝背宝浙样币的模具系1866年由时任巴黎造币厂首席雕刻师的阿尔伯特·巴雷(Albert Barre)制作,样币本身总共制造了10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尔伯特·巴雷

这可能是当时法国人德克卑(Paul Alexandre Neveue d'Aiguebelle)与日意格(Prosper Marie Giquel)正与左宗棠协商的福州船政局计划的一部分。尽管最终采纳的方案并未包括引入机器造币的构想,但作为向中国官方提案而特别制造的样币——机制同治通宝背满文宝浙样币,无疑标志着晚清机制方孔钱币的起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世纪的巴黎造币厂

根据法国邮政博物馆(Musée de la Poste)收藏的巴雷家族档案,在1866年3月2日的信中, 阿尔伯特·巴雷请求币章委员会主席允许使用他雕刻完成的模具来制作十枚此种样币。机制同治通宝背宝浙样币很可能是制作于1866年3月到4月前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收藏于法国巴黎钱币博物馆的一套三件机制同治通宝背宝浙样币模具上,清晰标注着“CHINE 1 SAPÈQUE 1870”。据巴黎方面的解释,1879年11月20日之前,造币厂的规定允许雕模师与希望在法国制造钱币的外国使领馆直接沟通。只有在钱币模具雕刻完成后,才会正式与巴黎造币厂签订生产钱币的合同。

因此,1870年的时间标记很可能是巴雷将模具交付给巴黎造币厂博物馆收藏的时期。如果假设巴黎造币厂博物馆收藏的机制同治通宝背宝浙样币与模具是同时入藏的,那么在1870年至1871年7月之间的某个时刻,这些样币作为展示品展出也是合情合理的。

机制方孔2

钱币版别442

钱币资料519

收藏知识538

钱币历史403

机制方孔 · 目录

上一篇光绪通宝宝广MADE IN HK到底是什么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