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9日晚八点,《声生不息·大湾区季》在湖南卫视正式播出。谭咏麟、容祖儿、李宇春、陈小春等歌手参演。
在短视频媒体风靡、碎片化时间被过量消耗的当下,音乐综艺节目发展困难重重。如何将被小屏幕俘虏的观众重新拉回到电视机前,是相关从业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声生不息何以存在?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浙江台选择向“大众”与“网络”靠拢。在今年热播的音综《有歌2024》中,频繁出现像《秋风》《春不晚》这样在短视频媒体流行的作品,音综与短视频音乐作品的互动成为浙江台发展策略之一。
芒果台则主打怀旧、精致与情怀,在曾经的时光里挖掘“高质量”的共同偶像,唤醒众声喧哗时代下的共同记忆。试图重新将被互联网意见领袖分散的稀缺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大众媒体上。
《声生不息》是与《歌手》比肩的国内顶尖音乐综艺,在乐队、舞美、后期制作等方面投入巨大,集齐了目前能够邀请到的顶尖歌手阵容。
同时,该节目基调与主旋律吻合。通过娱乐产品传播主流思想,和观众一起见证大湾区建设与发展情况,是一档同具爱国主义情怀与时代情怀的高质量音乐综艺节目。
《声生不息·大湾区季》第一期中表演的作品几乎每一首都是经典之作,集齐了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黎明四大天王和梅艳芳、张国荣两大乐坛传奇人物以及陈奕迅、谭咏麟等港乐巨星的代表性作品,贯穿1980到2010年港乐发展的重要历程,让屏幕前的观众大饱“耳”福。
《千千阙歌》与《夕阳之歌》
在第一期节目中,有两个让观众热泪盈眶的“场面”。
一是陈慧娴与故人梅艳芳的“对望”,像是一场跨越世纪的“和解”。
当对望的瞬间在屏幕上闪现时,有许多网友幽默地评论,“想起来了,全都想起来了”。
也有网友评论,“终究是陈慧娴赢了,她拥有更长的生命,现在还可以唱歌给歌迷听”。一部分人反驳称,“走了的人才是传奇”。
《千千阙歌》和《夕阳之歌》之间的纠葛,像是现实版的金庸武侠小说。同一编曲,不同填词的两首歌,分别由两位歌手演唱,一位是陈慧娴小姐,另一位是梅艳芳。
当时两人同时发现了日本歌手近藤真彦演唱的《夕烧けの歌》,分别找到版权负责人陈淑芬表示想翻唱这首歌。
陈淑芬给了两人版权,并约定陈慧娴的唱片需在梅艳芳的唱片发行后再公开面世。最终,两人的唱片相隔一天发行,之后陈慧娴暂别歌坛,去往国外留学。
《千千阙歌》凭借明快有效的歌词在当时火爆乐坛,《夕阳之歌》则稍微逊色。但在金曲奖颁奖典礼上,《夕阳之歌》却意外胜出。
“曾遇上几多风雨翻,编织我交错梦幻;曾遇你真心的臂弯,伴我走过患难。”当陈慧娴唱起本属于梅艳芳的《夕阳之歌》,当《千千阙歌》和《夕阳之歌》重叠、融合在一起,两人之间的故事仿佛有了句号。或者说,这故事中,又多了一些想象。
有些作品是不能用作品本身来衡量的,因为它们超出了作品本身、超过了时代,度过了歌手的生命。
当身穿婚纱、强忍癌痛的梅艳芳在告别演唱会上用尽全力唱起《夕阳之歌》,她便把自己的全部、包括最宝贵或最脆弱的、生命毫无保留的献给了音乐。
《心淡》唱哭观众
人声合唱在任何时候都是鼓舞、震撼且充满煽动力的,尤其对于情歌。
第一期舞台上,容祖儿因为失声只能利用“互动”的方式完成表演,没想到这种合唱式的演绎在荧幕上甚至比歌手独自表演效果更好。
《心淡》是容祖儿的代表作品,歌名或可翻译成普通话中的心冷或心凉,是一首歌词写的“达意传情”的“分手歌”。
当现场观众在歌手的指引下合唱起这样一首粤语歌,就有了和刘若英的《后来》一样的效果。粤语情歌和普通话情歌相比将爱表达得更彻底、更撕心裂肺,也更有浪漫和美的色彩。
尤其对于粤语并不是日常语言的观众而言,《心淡》合唱的感染力特别强烈。乐迷会更关注作品中的情绪,将情绪突出于最高位置,然后一点点被爱、记忆与情绪浸透。
声生不“熄”
《声生不息》从表面理解大概是音乐不死、作品传世之类的意思。在这个短视频媒体深度嵌入日常生活的时代,网红音乐或称简单音乐裹挟着耳朵,我们好像更需要一些明确的好作品。
这些作品带给歌迷的不仅仅是悦耳和刺激,还有情绪上的拉动和精神上的鼓舞。一方面,它们好听也耐听;另一方面,它们带着时代色彩与烙印。
娱乐时代里的产品浩如烟海,淹没在时间洪流里的好作品同样多如繁星。当我们试图打捞那些沉默的记忆,是不是也算在打捞一代人的鲜活青春。
曾听到一句名言,称每一个人是由记忆和过去构成的。我们每一个人经历的所有事情,最终都变成经验和品质融入血液中。
陈柏宇有一首歌歌名叫做《怀旧是一种品味》,我想,怀旧从来都不只是矫情和标榜,是作为人的必须。当我们回望过去,看到的是生活与生命,一个歌星或传奇的生命,一个普通人或世间人的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纯属娱乐,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片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有不实之处,欢迎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