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革命的长河中,有无数的年轻人为了理想和信念而牺牲,他们有的是儿子,有的是丈夫,有的还是孩子的父亲。
可他们依旧心甘情愿的为革命付出生命,而党和组织也不会忘记他们的,他们的家人都被被安置。
赵世炎也是我党牺牲的同志,他牺牲那年只有26岁,他是旅法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始人,同时他和周总理并称“双子星”,他们一起组织和领导了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
在临死前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新军阀蒋介石......”
赵世炎的觉醒之路
赵世炎出生在重庆龙潭古镇,1901年出生的他学习成绩很好,第一次接触革命思想是在私塾里,他的老师是参加过辛亥革命的人,老师经常教育他们要努力读书改变现状。
后来他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中,开始接受进步新思想,他最喜欢看的就是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
之后他就结识了李大钊等人,并参与了《平民周刊》、《少年》半月刊和《工读》半月刊的编写。
能从小读书的家庭肯定是富足的,赵世炎要是不干革命,那他肯定不会在26岁就牺牲,明知革命道路漫长且没有尽头,但他依旧想要走上一条与众不同的路,而在这条路上他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周总理就是其中之一。
五四运动中,赵世炎也参与其中,而且他还是其中的领袖,然后他就听说在天津的学生也组织起抗议,带头的就是周总理。
这是赵世炎第一次听说周总理的名字,他们见面是在巴黎,在1920年赵世炎赴法勤工俭学,他在巴黎大力宣传共产主义理念和对无政府主义的批判,影响了一些青年很快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
在巴黎赵世炎一边在工厂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一边还刻苦攻读法文,并且还一直钻研马克思主义,寻找救国方法。
在1922年赵世炎和周总理等人在巴黎创办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两人一起开启了革命之旅。
为了能在马克思主义中找到救国的道路他决定去往苏联,他在那里对马克思主义又有了新的理解。他认为想要革命,首先就要组织工人和学生。
所以回到国内,他就协助李大钊领导北方革命活动,并在1926年来到上海,和周总理一起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呼应北伐。
当然为了自身的安全他化名“施英”,第三次武装起义轰轰烈烈的进行中,经过他们不懈的努力,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让长期被北洋军阀控制的上海回到了人民手中。
这次起义也让全国人民看到了工人的力量,这次起义也成为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赵世炎牺牲
赵世炎从小到大就和别人与众不同,他十分看不惯现在的社会,后来在哥哥赵世珏的影响下,他当着全班的面剪掉了头发,就这样走回了家,他的父亲就夸奖他有志气。后来他就开始组织工人运动。
之后他一直在宣传马克思主义,他主编的《政治生活》,其中就有70多篇马克思主义、抨击时弊的文章,他写的文章在国内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整个上海都笼罩在“白色恐怖”中,赵世炎也成为了他们的眼中钉。
本来赵世炎用化名在上海还是比较安全的,可是架不住有叛徒背叛,他们直接暴露了赵世炎的地址。
敌人先控制了赵世炎住所的周围,后来又闯进他家抓人,只是当时赵世炎并未在家,敌人只能将他家人控制起来。
赵世炎的岳母看到赵世炎在回来的路上,于是拼命往下扔了一盆花警示他,但没什么作用,他一回到家就被逮捕了。
在监狱里他本想什么也承认,只是叛徒直接指认了他,赵世炎也知道自己难逃一死,所以在监狱中什么也没说。
准备处刑时,他一脸决然,毫无畏惧之色,在临死之前他喊出“工农兵联合起来,打倒新军阀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万岁......”
最后他的时间永远定格在26岁这一天。
赵世炎的家人
赵世炎的妻子夏之栩也是共产党,两人相识在赵世炎危难之际。当时赵世炎要去参加一个重要会议,在半路上发现自己被特务跟踪,怎么也甩不掉。
开会时间要到了,着急时他发现从对面来了一个和他打扮一样的“青年”,青年让他躲进饭店,他去应付特务。
赵世炎认出这是区委机关里的夏之栩,等两人都脱险后,赵世炎一直询问她是怎么发现自己被人跟踪的,但夏之栩就是不说。不过赵世炎也没想到这个帮他脱险的女子会成为自己的妻子。
赵世炎牺牲后,组织为了保护夏之栩和孩子们的安全,于是将他们安排到苏联,当时夏之栩和赵世炎的孩子一个三岁,一个一岁,身边根本离不开人。
到苏联后夏之栩把孩子放在国际儿童院里,而她则是去到中山大学学习,两个孩子很听话,他们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为国牺牲。
只不过他们没有中文名字,只有俄文名字,在1940年邓颖超陪周总理来苏联看病,并来国际儿童院看望孩子们,邓颖超给夏之栩的大儿子叫做赵令超,还把他收做自己的儿子,而周总理给令超的弟弟取名为赵施格,就是要他永远继承施英(赵世炎)的革命风格。
可惜的是,赵令超因为生病13岁就夭折异国他乡,哥哥的死亡对赵施格打击很大,他十分努力的学习,门门功课都是五分。
赵施格在1951年回国,由于不会说中文,在中国可是寸步难行,但他学习能力强,仅用了两个月就能正常交流,然后他就下到基层工厂里锻炼。
而赵世炎的外甥李鹏也同样的优秀,他也选择了革命这条路,甚至还被毛主席称赞,最终担任国务院总理。
结语
英烈已逝,但信仰之火永不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