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30日,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在广东调研。
韩俊此次广东调研聚焦两个“新”,一个是学用“千万工程”的新实践——“百千万工程”,广东虽然是经济第一大省,既有珠三角的发达,也有粤北粤西的短板,城乡融合发展任务仍然艰巨,某种程度上也是全国的缩影,所以,广东学用“千万工程”的案例对全国也有借鉴意义。一个是农业新质生产力,基因工程、无人机等,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沿科技。这两个“新”,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
中国的乡村振兴,是城乡融合大背景下的乡村振兴,是补短板、强弱项的乡村振兴。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不仅仅是“富裕”,更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缩小城乡差距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城乡收入比。
据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广东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1037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924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141元,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为2.3。这还是在今年前三季度,广东实现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4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实现的。
最近几年,广东省正在以最大力度尽快补齐城乡均衡发展这一短板。“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百千万工程”),就是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
这次调研,韩俊来到位于广州市的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调度指挥中心,通过信息综合平台查看有关信息,详细了解“百千万工程”的具体运行推进情况。他表示,广东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立健全“百千万工程”实施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化细化一系列务实有效的工作抓手,突出产业底色、文化底色、生态底色,以县域为载体,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对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以县域为载体”,这是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深邃理念作出的部署。总书记曾指出,要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也曾指出,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县域统筹,把城乡关系摆布好处理好,一体设计、一并推进。
广东的“百千万工程”,是在深学细悟“千万工程”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广东自身实际探索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之路。
它的突出特点,正是紧紧抓住了“县域经济”这个关键点。
广东122个县(市、区)中,有57个县或县级市,县域面积占广东的12.5%。广东的“百千万工程”以县域为龙头,抓住了这个连接城乡的关键点,通过振兴县域,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破解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如何抓县域经济?
广东把准了三个重点任务,一是在县域层面,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持续推动县域省级以上产业园区提质增效,打造县域经济主引擎。二是全面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乡镇综合服务功能,建强中心镇、专业镇和特色镇,建设美丽圩镇。三是城乡建设“一盘棋”,推动基础设施向镇村延伸,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张以县为抓手,由县及镇,由镇及村的大网,将乡村全面振兴由点及面地推展开去,效率很高。
在广东,产业振兴、农民增收,正在带动人口回流。今年年中,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指挥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广东县域常住人口规模初步呈现从持续下降到扭转回升的势头。
作为经济大省,广东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所做的探索,也将为全国提供经验借鉴。各地推进乡村振兴,都应当从实际出发,细化乡村振兴的施工图,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这次,韩俊在广东调研期间先后来到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科院基因组研究所、华大集团全球总部华大时空中心调研,与大疆集团负责人座谈,调研重心直指农业新质生产力。
就在11月25日,农业农村部召开部党组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全面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提升农业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以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如果说“百千万工程”是广东省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的“补短板”,那么,科技创新,则是广东的强项,这个强项还在借由与农业产业的紧密相连,变得“强者愈强”。
当前,我们面临着特殊的国内国际环境,世界进入了新的动荡变革期,我们不可避免地遭遇着“技术壁垒”“技术封锁”,同时,依靠人口红利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实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掌握新技术的主动权,在我们的发展全局中前所未有的重要。
具体到农业科技的创新,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农业“链主”企业在科技创新上的作用。
“链主”企业一般指的是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优势地位,对产业链大部分企业的资源配置和应用具有较强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力,并且对产业链的价值实现予以最强烈关注,肩负着提升产业链绩效重任的核心企业。
在农业链条上,这些“链主”企业是最了解科技应当突破的方向和产业需求的。一旦实现了科技突破,并且将科技成果与产业大规模应用贯通,往往可以对一个产业,乃至农业发展全局产生巨大影响。就像广东海大集团正在开展的低蛋白日粮技术研究,一旦实现质的突破,不仅直接推动畜牧水产产业的节本增效、提档升级,还能够缓解大豆种植、进口压力,进而对我国的粮食安全、耕地休耕轮作都可能产生积极影响。
农业现代化关键要靠农业科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给农业带来了新机遇。
其实,无论是广东还是全国,乃至在世界范围内,高新技术的研发,一定不是只“盯着”农业,只“覆盖”农业的。像中国农科院基因组研究所,他们是在生物合成、基因编辑等方面攀登科研高峰。华大集团,是全球领先的基因组学研发机构,是全球三家能自主研发并量产临床高通量基因测序仪的企业之一。大疆无人机的背后,是先进的飞行控制技术、机械结构、视觉处理技术等等。他们看起来,似乎和传统古老的农业“毫不相关”。
但越是在科技探索上走得远的科研成果,越是必然会同最基础、最庞大的产业底座相连接。否则,“高精尖”就找不到增加经济总量,促进人类福祉的阵地,也找不到收回科研高投入成本,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渠道。而农业,就是各类高精尖技术大显身手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农业天然的大规模、链条长以及不可撼动的基础性的地位,决定了农业必然会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最佳受益者,也是最坚实的支撑者。
在基层采访时,已经看到很多中小型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都成为大疆无人机的忠实拥趸,紧跟新技术的冲动,比紧追最新版本手机的“新新人类”可强烈多了。
这次调研期间,韩俊与大疆集团负责人座谈时强调,要加大无人机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扩大丰富无人机应用规模和场景,助力提升农业农村工作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此次韩俊在广东的调研,让我们看到了广东在“短板”上的努力补齐,在“长板”上的持续精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全国范围内,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过程呢?补齐短板,发挥优势,每一个地区的乡村振兴,都将有不一样的精彩风景。
【版权声明】
本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长虹卧波”。
监制:侯馨远 编辑:吕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