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获得教育部博士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优秀医学生奖”、北京大学医学部“廖康雄奖学金”(美国贝勒医学院心脏中心交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住院医师临床思维大赛”三等奖 、北京大学“学业奖学金”、多次荣获北京大学“三好学生”、西安交通大学“思源奖学金”、“全国大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二等奖等。

以第一作者发表4篇sci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参与发明1项专利,参与翻译数本心血管病相关专著,多次在国内心血管领域学术会议交流汇报。

在旁人看来,这是“别人家的孩子”。而对哈拉哈提来说,这些光彩夺目的荣耀背后,是一次次地向内探索,认识自己,激活自己的生命力,再一次次地“成为新的自己”。

今天,让我们一起听听哈拉哈提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自己诚实”

哈拉哈提的父亲是一名翻译工作者,儿时她常看到父亲偶然间想起什么便会兴致盎然地抱起大大的词典。

查到自己想查的精确的词语后,父亲会开心得像个孩子,顺便教给哈拉哈提刚才查阅的词语,而后继续陪伴,这样温馨的画面,在小哈拉哈提的心里埋下种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会像爸爸一样容易开心!

爸爸妈妈认为“教育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加之父亲开明、母亲坚韧的性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哈拉哈提,也在她此后的学业中助力于她。

高中时期,哈拉哈提在乌苏一中年级最好的班里就读,与“年级最好”相对应的是强度高、压力大、“末位淘汰”。

在这样快节奏的理科班,哈拉哈提的物理成绩是她难以言喻的痛。但恰好她遇到了一位很“酷”的老师——物理老师陈峰。

按部就班学习却很难理解知识点,搭配练习后成绩依然毫无起色,焦灼的哈拉哈提向陈老师求助并表达了困惑与无奈。她以为老师会用增加在物理学科的投入、多做题、及时归纳总结知识点……这样的“标准答案”回应她。

然而,当陈老师很认真地听完了哈拉哈提的求助后,他没有盲目下结论,而是鼓励她根据每周、月、学期的目标来制定每天需要进行的物理练习,而不是拘泥于和大家交一样的物理作业。

“你不用每次和大家交一样的作业,就按咱们今天商定的目标给自己布置任务,解题解对了可以给我讲一遍巩固,解错了我们就改错题,至于每天做不做、做多少题,你按自己节奏来。你是最了解自己知识点掌握程度的人,你根据它诚实地给自己布置任务吧”。

就这样,哈拉哈提开始了每天的练习,每天的题目不多,但涉及的知识点一样不少,哈拉哈提会先自己研究解题思路,然后再与陈老师讨论。

于是,每天近30分钟的跑操大课间,便成为哈拉哈提为“物理”快速充电的固定时间。

日复一日的针对性学习,让哈拉哈提的物理知识越来越扎实,成绩也有了较大的进步。高考放榜时,哈拉哈提也取到了令自己满意的物理成绩。

每每回想起那段经历,除了感激物理老师的耐心引导,哈拉哈提也感谢当年诚实的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你要清楚自己当下掌握了什么,对自己诚实,清晰地了解自己的长短板,才是对自己负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设限是生命力持久的秘诀”

在哈拉哈提的心里,学医是一个被动选项,同声传译才是心里的“白月光”。

父亲作为一名哈汉翻译工作者,不仅将翻译运用在工作中,还会帮助亲戚、邻里翻译些日常所需。一来二去,年少时的哈拉哈提从他人对父亲的感谢声中,明白这是一件助人为乐的好事,便对此提起了兴趣。

加之,自己的一点点语言天赋和英语老师的正反馈,让哈拉哈提信心倍增,对英语尤为热爱并立志成为一名同声传译员。但考虑到未来的就业,师长还是为她选择了比较稳妥的医学专业。

就这样,哈拉哈提把自己的同传梦埋在了心底,怀揣着不安与忐忑开启了她的医学生涯。

第一站是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去报道时,哈拉哈提对自己的专业还提不起精神,好像一切只是为了顺利毕业。不过,虽然迷茫,却也没有一蹶不振。

偶然的机会,她遇见了一位“老”朋友。入学之后,几乎和所有医学生一样,哈拉哈提每天都去图书馆打卡学习。

一段时间后,她发现她的图书馆“同桌”是一位很有意思的人,他顶着一头花白的头发,拄着拐棍,走得很慢却很坚定。

这是一位80多岁的老爷爷,他每周有几天都会准时出现在图书馆,坐在固定的位置,泡一杯茶,读一本学术期刊,周周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哈拉哈提发现老爷爷并不是来打发时间,而是认真学习期刊上的新文献,遇到重点还会在笔记本上做记录,一笔一画,丝毫没有懈怠。

看得出老爷爷很享受学习的过程,那些新颖的知识、前沿的思想如同新鲜的血液注入他的体内,让他神采奕奕。

时间久了,两人慢慢熟络起来。原来,老爷爷是一位返聘教授,这让哈拉哈提又增加了几分敬意。在学习的间隙,哈拉哈提也鼓起勇气和老爷爷聊起医学学习中的困惑。

对此,老爷爷从来不说教,而是分享年轻时自己的迷茫经历供哈拉哈提参考,轻松地像是讲故事,却又让她明晰了一些方向。

“不用拘泥于年龄,在任何年龄,只要你有喜欢的事物,保持开放的心态并学习,你都会呈现令人动容的生命力。”

这是老爷爷带给哈拉哈提的启示,每当哈拉哈提遇到挫折和瓶颈时,总会想起这位充满生命力的老爷爷。他步履蹒跚,但他的思想却朝气蓬勃。

“一次次激发自己的生命力”

直到大三大四,临床医学课让哈拉哈提的态度有所改观。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哈拉哈提才真切地感受到了学有所用,那些以往觉得枯燥的理论,转化成实操,真正地运用在临床实践中,为病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

在这个过程中,哈拉哈提逐渐领悟到了这个专业的意义,并萌生了要继续深入学习并考研的念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学医期间,同传的梦想时不时会在脑海里一闪而过。

本科这五年,哈拉哈提从未放弃同声传译的学习,在高强度的医学学习期间,哈拉哈提见缝插针,利用早读做同传练习,录制自己的同传音频一点点比对修正,还报考了同传考试让自己更接近同传专业。

但作为未来发展方向,如果跨专业考研,哈拉哈提当时掌握的同传知识及沉淀远远不够,且存在专业壁垒。综合考虑后,哈拉哈提还是决定继续在医学领域深造,而同传也继续作为爱好不断精进。

明确了目标领域,哈拉哈提决定去更高的学府持续武装自己——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作为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门槛之高众人皆知,而北大医学部的招考标准也较为严苛。

但是,哈拉哈提决定,既然已经明确了自己的心意,应当挖掘自己的潜力和生命力,将自己“送到”更高的平台,也想看看自己将会继续创造出怎样的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专业选择上,哈拉哈提选择了心血管内科。“急”是该学科的首要难点,心血管疾病往往病程较急且危重,需要医生具备快速准确的判断和应对能力。

其次是“新”,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因此相关研究日新月异,这对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研思维有较高的要求。

但当时哈拉哈提并没有想那么多困难,她的想法很简单,心内科恰恰在“急”中能救回很多患者。

锚定目标后,哈拉哈提给自己制定了精细的计划,从每季度到每月再到每天,既包括学习计划也涵盖吃饭睡觉、休闲娱乐。

为了节省精力,她每天吃固定的餐食,穿固定的衣物,此时她的眼里、心里全都是考研,外界的一切对她来说完全不重要。

在一轮轮复习中,她从起初的“把薄书读厚”,到“把厚书读薄”,不断筛选自己的错题,一一攻破知识点。

她的座右铭是“面对未知或困难,不管是知识还是生活,你直面到逃无可逃的时候就是要成功了”。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经过数月的精心备考,哈拉哈提以初试第三的优异成绩进入复试。

面对老师们的专业提问,哈拉哈提对答如流,那份自信笃定令在场的老师们欣赏不已,她成为复试的第一名。老师们问了最后一个问题,“如果我们选择其他学生,你的次选意向专业是什么?”

“老师,我来到这,已经倾尽所有的力气了,我起初并没有很喜欢学医,是慢慢喜欢上并决定继续。我对心内科有热情,所以我来了!如果最终不是录取心内科专业的话,我就不读这个书了!”

话音不大却掷地有声,说这段话的时候,哈拉哈提没有过多的思索,这是她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最终,哈拉哈提如愿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研究生。

令人羡慕的光环背后,是哈拉哈提连轴转的极限挑战。临床工作的强度让哈拉哈提见过凌晨一点、两点、三点、四点……任何时候的北京;回到宿舍,还要研究论文思路及相关文献;在临床和学习间争分夺秒,以应对重重考核。

但她坚信,“面对未知或困难,不管是知识还是生活,你直面到逃无可逃的时候就是要成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年的硕士学习,让哈拉哈提的各项技能突飞猛进,与此同时,前期的沉淀让她得到了择优攻博的机会,哈拉哈提决定,继续在北大攻读博士学位。

在硕博期间,她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积极进取所得的科研成果,过五关斩六将,获得了文章开头时描述的各项荣誉。其中,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了解到“廖康雄奖学金”项目。

“廖康雄奖学金”由北医优秀校友、美国顶尖心脏病学家廖康雄捐资设立。该奖学金旨在每年评选并培养2—3名优秀的心脏内、外科医生及普外科医生,哈拉哈提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完成了雅思考试准备并提交了申请表,审核通过后,将由廖康雄本人亲自面试。

面试的那天,哈拉哈提正在临床病房忙碌,她交接好临床工作后,便一路小跑着去参加面试。一个小时的面试,廖康雄对哈拉哈提的专业素养、英语表达、人文精神等综合实力十分满意。

“如果我不选你,你觉得我会后悔吗?”记忆又将哈拉哈提拉回到那场考研的复试,而此时的哈拉哈提也和当年一样,自信笃定。

敢拼敢闯的哈拉哈提又一次迎来了她的高光时刻,一举拿下“廖康雄奖学金”。她说,我知道人不会一直在高光下,但人生的高光时刻,也绝不会仅仅是几秒钟。

即使在困难、迷茫、焦虑中,都希望能一次次直面自己所处的复杂处境,不逃避,一次次激发自己的生命力,点亮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望自己的学医之路,从起初的“不那么热爱”,再到做好这个角色,成为患者信赖的“哈大夫”,在竭尽全力的过程中,哈拉哈提不断地探索、找寻、守护、激活自己的生命力。

“每个阶段都会有一些事情掏空你。但是你一定要诚实地面对自己,一次次塑造对自己的信念感,一次次地激活你的生命力。”

“你想成为怎样的人”

临近博士毕业,哈拉哈提又一次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扪心自问,同传的小火苗还时常在心里跳跃;硕博期间,在和患者们的交心中,也曾有患者语重心长地说起人生应该按自己的意愿去过才是最终的坦然。

经过不断的信息检索、自身长短板的考量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哈拉哈提决定将自己的医学专业和同传梦相结合,入职了一家跨国药企从事医学事务工作。

基于自己心血管内科的专业,而工作语言又是英语,恰好实现了“医学+同传”两全其美的工作状态,最终让哈拉哈提感到怡然自得,心中的梦想得以圆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作之余,哈拉哈提也会常与学弟学妹们交流经验与心得。“是否要继续读自己的专业?以后自己的发展方向会怎么样?”“即使读完硕博,也可能面临跨专业就业,这时候该怎么选?”

哈拉哈提发现,真正让他们烦恼的不是学业压力,更多的是对于未来的迷茫,这种不确定性让每个人的心里都惴惴不安。

对于希望进入医学领域的学生,哈拉哈提仍然建议“对自己诚实”,反复确认自己对于这个专业的热情,并非一时兴起。在已知和未知的艰难面前,是否能够选择毫不动摇的坚定走下去?抛开社会地位、亲友的期待,你是否真的热爱医学?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大胆去做吧!

对于正处于迷茫期的同学,哈拉哈提结合以往的经历,也有一些感悟。

“就算看不清前路,也不要停止对自己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反问自己,挖掘自己的生命力,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在年富力壮、试错成本较低的阶段,去为自己尝试、争取更多的主动权。”

如果暂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先排除掉那些不要的选项,也是一种拨云见日的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对于哈拉哈提来说,她也时常想起本科时图书馆的老爷爷,那位即使衰老也仍神采奕奕的老教授。未来,除了在医药领域持续深耕,哈拉哈提还想在同传领域继续深造,如果有机会也会考虑去就读同传专业。

希望自己继续发掘喜欢的事物,并保持开放的心态去学习,绽放自己的生命力。

后记:“the storm”

平日里,哈拉哈提会在书籍和音乐中放松自己。她喜欢雅尼的音乐,尤其是那首“the storm”,她坦言那是她的“生命之歌”。

音乐的开篇低沉压抑,而后不断明朗,直到两位小提琴家的巅峰对决,将整首音乐带入高潮,节奏从低沉到激昂,像每一段生命历程,在一次次低迷、崛起、高昂、归于平静中反复。

每一次的暴风雪都会散去,哈拉哈提说:“在我们面前,终会是广阔的新天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由“我从新疆来”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了解熟悉而又陌生的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