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上五台山(下篇) 文/王世辉

五爷殿在万佛阁北侧,坐北朝南。据记载,此殿始建于清代,民国六年(1917)重建。殿建三间,单檐歇山顶,四出廊,殿前建有抱厦,雕梁画栋。殿内正中供五爷,五爷身后依次供奉着龙爷、龙母,还有大龙王、二龙王、三龙王和四龙王四位兄长。殿前过厅旁,置放着半副銮驾。

銮驾是封建时代皇帝出行所乘坐的轿子,自有其不同于一般的规制,非寻常人所能乘坐与拥有。五爷并非哪朝哪代的皇帝,为何会拥有半副銮驾呢?有一段神奇的故事,不妨撮录于此。

话说康熙皇帝又一次来到五台山巡访,那一日,天朗气清,他乘兴朝礼五台之一的中台顶,一路上旌旗飘摇,顺利前行。目睹着台顶的旖旎风光,漫嗅着扑鼻而来的奇花异草香气,他不禁联想到大清王朝的兴旺鼎盛,心中甚为欣悦。返回途中,忽遇一阵狂风劲吹,顿时飞沙走石,天昏地暗,致使銮驾迷失了方向。他急忙闭上眼睛,恍惚中,面前站立一人,脸膛黝黑,体魄健壮,大声问:“我主何事惊慌?”他答道:“朕去中台寺庙朝礼已毕,正要返回,却遇狂风骤起,致使迷失途径。”黑脸人听后便说:“我主莫急,佛臣即刻引驾回宫。”话音刚落,黑脸人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狂风也停息下来。待他睁开双目观望,只看见一道亮光,仿佛有人在黑暗中点亮一盏引路的明灯。銮驾顺着亮光赶路,不久便抵达行宫。

次日一早醒来,他就问五台山僧会会长山上可有如此一人物。会长想了许久,终不能给出答案。用罢早膳,他信步走出行宫,踱入万佛阁,登上五龙王殿,抬头一看,正中供奉的那尊黑脸金身塑像与他昨日恍惚中所见的救驾人毫无二致。他非常激动,脱口就说:“原来救驾脱脸的就是你啊!朕封你为广济龙王菩萨,并赐你半副銮驾,以示尊宠与威严。”

故事的真实成分有多少,似乎已无从稽考,但半副銮驾明明就在眼前,使我又不敢表示怀疑。五爷本身就是善施恩德的菩萨,或许这才是唯一能圆其说的解释。

出了五爷庙,步行大约一刻钟工夫,我已走进了殊像寺的大门。这是日程安排中的第三站。

殊像寺同样是一座很有名气的寺宇,始建于东晋初年,唐代重建,元泰定二年(1325)又予重建,后毁于大火,明代弘治九年(1496)再建,万历年间又予重修,寺内有重修碑记。该寺坐落五台县台怀镇新坊村,面对梵仙山,风景优雅,为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又为青庙十大寺之一。寺的大殿内,正中佛台上供奉着文殊骑狮塑像,该塑像高近十米,是五台山诸寺中最高大的一尊文殊塑像。大殿内的殿壁上还塑造了五百罗汉渡江的故事。

游览殊像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眼流泉。泉在寺外牌楼的前下方,清澈见底,汩汩喷涌。来路上的池水已结冰,而此泉之水却冒着热气。这是其迥异之处。见有人掬水啜饮,我也禁不住诱惑,凑上前去效仿。用双手掬了一捧饮下,顿觉周身温顺,那甘甜径直沁入心脾。有知情者说,这泉水在夏天又十分清凉。据《清凉山志》记载,这泉叫般若泉。般若是梵语,增加智慧的意思。这自然又使我联系到了文殊菩萨,在诸菩萨中,是主智慧的。于是我想,莫非这泉水早就得到了文殊菩萨的加持?

早在明朝时候,五台山高僧觉幻曾写下诗句赞誉般若泉水,诗曰:“般若池边止渴时,山瓢一吸乐何支。尘尘烦恼俱消歇,无限清凉说向谁!”

对于般若泉水,还有值得说道的地方。其一,是历史上的般若泉水多做入朝贡品;其二,是康熙皇帝曾五次巡幸五台山,非般若泉水而不饮;其三,是许多朝山拜佛的善男信女们,常将泉水装进瓶里,带到远方,送给亲人;其四,是般若泉水已经过科学考证,具有清心保健之效,确系稀有的珍贵矿泉水,乃饮用及医用难得佳品,学者名流曾赋予“茗啜般若,智爽神怡”的美赞。

日程安排的第四站,是菩萨顶。

菩萨顶高矗在灵鹫峰上,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和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整体金碧辉煌,绚丽多彩。据介绍,历代皇帝朝拜五台山,均在菩萨顶居住,寺内建有皇帝的行宫。从这个层面来说,菩萨顶也是真正意义的皇家寺院。

菩萨顶是文殊菩萨的居住处,又名真容院、大文殊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历代曾多次重修。明朝永乐以后,蒙藏藏传佛教信徒进驻五台山,该寺遂成为五台山黄庙之首。康熙、乾隆曾赐菩萨顶大喇嘛提都印,并命山西全省,包括山西巡抚、大同总兵、代州道台等官员,均须向大喇嘛进贡。这是何等优厚的礼遇,又是何等的荣耀啊!

登临菩萨顶,要攀越一百零八级石阶。这一百零八级石阶是有寓意的,按照佛家的说法,攀越一次,就把人间的一百零八种烦恼都踩在脚下了。念及此,我向上攀登的劲头更足了……

时间过得真快,不觉间,又到了该与五台山说再见的时候。我意犹未尽,却也只能恋恋不舍地挥手告别。

坐上返程的大巴车,眼望着车窗外的胜景,我没有说话,心中却在默念:五台山,等着我,我还会再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