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4亩复耕地、230亩撂荒地
在华南农业大学
南方大豆创新研究院专家
多重技术加持下
竟种出高产优质大豆!
且测产数据较全国大豆
平均亩产量高出近一倍!
11月29日
岭南复耕地种植大豆新品种新技术现场会
暨南海区发展高水平农业校地合作对接会上
经专家测算
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复耕地大豆
每亩测产高达232.69公斤
狮山镇撂荒地大豆
每亩理论产量也将达150—220公斤
在“扩面”基础上成功实现“增产”
据悉
国家大豆平均亩产为132公斤左右
当地人工种植亩产为150公斤左右
以此次岭南复耕地种植大豆
新品种新技术集中展示为契机
校长薛红卫
南海区区长王勇
各科研院所、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
专家代表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
就如何开展高水平农业校地合作
进行交流讨论
会议现场
薛红卫校长致辞
“今天所展示的大豆新品种及机械化种植技术,不仅反映了我们大豆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的最新成果,也是学校和企业产教融合成效的有力体现。”薛红卫指出, 华农在1992年就启动了南方大豆的研究,目前已审定优质品种31个,获得品种保护权39项,已收集国内外5000多份大豆资源材料,育成1000多个核心种质材料。
他表示,华农办学历史悠久,学科门类齐全、底蕴深厚,与佛山市南海区农业产业特色、发展规划需求高度契合,具有很大合作空间,希望接下来双方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产教融合,充分发挥华农多学科优势,支撑南海区高水平农业发展。
王勇区长致辞
王勇从六个方面介绍了南海区发展高水平农业的思路与规划:一要有“百千万工程”的战略高度,二要有一二三产业的统筹融合,三要有种技材领先的科创赋能,四要有产供销企业的龙头品牌,五要有水土气环境的生态保障,六要有政企村联动的长效机制。
他表示,希望进一步深化落实与华农的校地合作,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展现南海担当。
华农南方大豆创新研究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王应祥教授介绍了我校南方大豆创新研究院整体情况。
据悉,研究院于今年6月份成立,汇聚了包括2名院士、8名国家级人才在内的高水平科研团队,旨在通过推动和实施“北豆南移”,培育适应南方地区的高产优质高效多抗大豆新品种,研制机械化、智慧化等绿色低碳、轮作和间套作等栽培技术,在南方地区有效开发边际土地资源扩种大豆、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和加快大豆生物育种进程。
华农南方大豆研究院专家、农学院年海教授现场介绍了南海区里水镇复耕地与狮山镇撂荒地大豆种植情况。
据介绍,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南方大豆品种繁育示范基地前期为绿化苗种植地,经历土壤表层移除后,地形崎岖不平,一度失去农作物种植条件。2022年,该地块转型为大豆育种基地,选育华农最新大豆品种“华夏24”,并配套了高效的栽培技术集成,包括全程机械化起垄、播种、收割,无人机喷药,自主研发复合菌肥,豆秆黑潜蝇防治等。
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种植基地原为撂荒地,选用华农培育的高产品种“华夏21”,分别于今年9月3日和9月26日两批次播种,采用里水基地同样的种植模式,预计将于12月30日迎来收获期,即将实现复耕地冬种大豆高产高效种植目标。
种植现场
与会嘉宾围绕校地政产学研深入合作、促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等方面进行交流研讨,为南海区高水平农业发展建言献策。
农学院教授、节水抗旱稻绿色产业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罗利军就“稻-豆”轮作进行发言
此次大会由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指导,“双百行动”乡村产业发展高校联盟、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大豆创新研究院主办,佛山市南海区农业农村局、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人民政府及相关农业科技企业承办。
金秋送爽稻飘香
五谷丰登豆满仓
通过几代人的接力前行
和不懈奋“豆”
华农人的“北豆南移”梦
正从蓝图变成丰收的田野
未来
华农将继续聚焦
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
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作出更大贡献!
▲大咖也奋“豆”!华农研究院“上新”!
▲老话新解!华农版“种豆得豆”,有什么不同?
▲今天的冠军是——!
文图 | 曾子焉
微信编辑 | 新禾融媒体工作室 宋宇玲
初审 | 曾子焉
复审 | 陈芃辰
终审 | 钟耿涛
分享在看
高水平农业发展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