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胖东来的酱油卖疯了!

11月24日,胖东来自营酱油一上线,瞬间被顾客一扫而空。

只是普通的酱油,为何会被疯抢?

“配料表比我的脸还干净”,这是许多人抢购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食品添加剂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巨大隐忧。

如何买到一款不含任何添加剂的食品,变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

食品添加剂真的这么可怕吗?是国人太敏感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几天,面包届也“塌房了”。

桃李面包、达利园、盼盼、三只松鼠等品牌,纷纷主动声明,新产品不再添加脱氢乙酸钠。

原因是国家从三月份起,严禁将脱氢乙酸钠使用在面包和糕点中。

意味着,凡是含有脱氢乙酸钠的面包都被列为“毒面包”。

但长期以来,脱氢乙酸钠一直是面包、糕点、焙烤食品馅料、果蔬汁(浆)等食品配料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新的研究中却发现,如果长期大量食用,可能会损害肝功能、凝血功能、中枢神经。

换句话说,脱氢乙酸钠吃多了可能伤身。

不过,它在腌菜、发酵豆制品等食品中仍被允许使用。这是因为没有人会把这类食物当主食大量摄入。

至于已经吃进肚子的脱氢乙酸钠,会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结论是,大可放心。

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脱氢乙酸钠的半数致死剂量大约为500-1500mg/kg BW。

打个比方,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要一次性或者连续吃100斤添加脱氢乙酸钠的面包,才有可能中毒。

所以相关部门才没有立即禁止使用脱氢乙酸钠,而是设置了1年的过渡期。

这次的调整,并不能说明之前的国标是乱用,其实只要按照标准严格生产的食品,就是安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很多人眼里,食品添加剂等同于有害的“添加剂”。

但这两者是并不能混为一谈。

而那些利用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关注,制造焦虑,蹭流量的博主,才是其心可诛。

2个月前,董宇辉因公开表示“不要妖魔化添加剂”引发了舆论海啸。

其实自古以来,食品添加剂就被广泛添加在各类食品或者调味品中,比如盐、糖、醋,制作豆腐的卤水等。

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3类,常见的如防腐剂、着色剂、甜味剂、膨松剂等,共计2400多种。

大众可以在各种食品包装袋上的配料表中,发现它们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要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就不是“洪水猛兽”。

要知道,世上没有百分百安全的食物,即便是我们每日必喝的水,一次性喝多了也会水中毒。

而且只要合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利远远大于弊。

比如在腌制蔬菜时加入抗坏血酸,能有效降低咸菜中的亚硝酸含量,而未添加抗坏血酸的咸菜,则有更高的致癌性。

而且,食品添加剂还有增加口味、增进口感、增添营养、丰富色彩等其它功效。

还有食品中添加的生物防腐剂,不但延长了食物保质期,还防止变质,保证了食物安全。

说到底,真正让大家害怕的,其实并不是食品添加剂本身,而是企业或商家的违规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奶粉,到瘦肉精猪肉、硫磺熏制生姜,再到镉超标毒大米,还有毒馒头、大头娃娃奶粉。。。

这几年,食品安全事件,桩桩触目惊心。

更令国人心理不平衡的是,有的食品添加剂国外早已禁用,为何国内仍在使用?难道国人的体质更“抗毒”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9月,中国某品牌月饼被韩国大批退回,只因这些月饼中使用了脱氢乙酸钠。

要知道,欧美日韩等许多国家,早就禁止在烘焙类食品中使用脱氢乙酸钠。

这时,国人难免感慨一番。

此外根据一些网友发出的照片可知,国外的食品配料表相当之干净,让国内“苦添加剂久已”的同胞们气愤不已。

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但真相是外国人,也没少吃食品添加剂。

原来,一些国家(如日本)规定,只需要在配料表中给出所添加的食品添加剂的大类即可,而我国却要求详细罗列出,食品中所有添加剂的名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一来,明明他们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比中国多,配料表看起来却更干净。

目前,全世界一共约有15000种食品添加剂,在我国被允许使用的只占16%。

另外,根据国情和习俗的不同,对于食品添加剂,各国都有自己的规定和标准。

比如,我国禁用的“瘦肉精”,美国却允许使用于养殖业。

再比如,东南亚的传统食品和欧洲的鱼子酱都会用到的硼砂,被我国早已禁止使用于食物。

可见,我们完全没必要盲目跟风,而国外的月亮也并不比国内的圆。

只不过,由于国内一些企业或商家的违规操作,大小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层出不穷,进而害得国人对食品添加剂也失去了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食品添加剂主要品种产量约1611万吨,同比增长5.29%,销售额约1477亿元,同比增长5.35%。

归根结底,食品添加剂究竟是好帮手,还是大祸害,关键在于使用的人。

就像金钱只是置换物资或服务的工具,邪恶的永远都是人心。

除了考验制造商的人性,目前更该加大的是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

只有让那些违法分子,付出惨痛代价,不敢越雷池半步,才能真正制止乱象,保证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参考资料:

1、中国食品报:《如何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

2、果壳:《国外禁用的防腐剂脱氢乙酸钠,我们为何还在用?》

3、南方都市报:《明年烘焙产品中禁用,食品添加剂脱氢乙酸钠为何退出“舞台”》

4、新京报:《新国标倒计时,九问食品添加剂“脱氢乙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