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坊,又称石牌楼,是一种门洞式的纪念性建筑物,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它起源于春秋时代,最初称为“衡门”,后逐渐发展为用石材修建的牌坊。石牌坊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它们不仅具有实用功能,如作为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园林或街道路口的标志性建筑,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道德教化意义。
在长街大湖村,曾经矗立着九座雄伟的石牌坊,它们不仅是村庄的标志性建筑,更是封建礼教和家族荣誉的象征。这些石牌坊建造于清代,每一座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见证了村庄的兴衰变迁。
九座石牌坊 (凭众多老年人印象由当年知青柴谷宝先生2020年描 绘)
据记载,大湖村内的九座石牌坊分别位于营盘门口外、沙头庙东侧、关爷殿前、碾子场南首、碾子屋北首以及胡氏宗祠西侧。这些石牌坊的建造工艺十分精湛,由大石柱、石梁、圣旨牌、匾额、石狮子、飞檐等部件精心串驳榫合而成,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艺和审美追求。尤为珍贵的是,建牌坊的石料都是从三门湾蛇蟠岛石矿海运而来,造价昂贵,使得这些石牌坊更显独特与珍贵。
其中,胡氏宗祠西侧的一座石牌坊尤为引人注目。这座牌坊是胡氏族众出资为非富有人家的几位贞节妇集体建造的,上书“为节烈贞建”,并列书相关公氏名号。牌坊的横额上分别雕刻着“钦旌节孝”“钦褒节孝”“节义同眙”等大字,这些文字不仅宣扬了封建礼教,更表彰了遵守儒道的典型贞节女性。它们不仅记录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贞节的重视,也反映了胡氏家族对家族荣誉的坚守和维护。
然而,历史的变迁总是充满波折。在1967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些珍贵的石牌坊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它们被当作宣扬“封资修”的“四旧”而被拆除,精美的雕刻被毁弃,雕有狮子龙凤石柱横料, 都用作各村抽水机埠的机座和公房的建造材料。这一行为无疑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极大破坏,令人痛心疾首。
尽管这些石牌坊已经不复存在,但它们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却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九座石牌坊中的每一座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背景,它们不仅是当时社会的缩影,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如今,我们依然能从老一辈人的口中听到关于这些石牌坊的传说和故事,它们如同历史的回响,提醒我们珍惜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残存原牌坊横额与立柱
大湖村的九座石牌坊,虽然已消逝,但它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却永远流传。我们应该铭记这段历史,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同时,对于年轻一代而言,了解石牌坊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也是增进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认知和理解的重要途径。
乡土宁海根据《大湖村志》改编
乡土宁海公益平台
投稿微信:18969872107
□ 图文:《大湖村志》
□ 编排:天姥老人
□ 审核:水东居士
□ 宁波南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