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地理科普平台

专业地理备考咨询

每日更新坚持11年

地理知识最全汇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国地理汇总

法国位于欧洲大陆西部,西部濒临大西洋,西北与英国隔海相望,南濒地中海,东、东北与摩洛哥、意大利、瑞士、德国、卢森堡、比利时相接,西南通西班牙、安道尔接壤。法国的领土呈对称的六边形,三边临海,三边靠陆,国境线共长5695千米,海岸线长约2700千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法国的大部分领土都处于平原和丘陵之上,整个地势西北低而东南高。巴黎盆地位于法国西北部,中央高原位于东南部,阿尔卑斯山脉和比利牛斯山脉分别位于东部和南部边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气候

法国的气候特点是海洋性、大陆性、地中海型和山地气候并存。西部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中部和东部属大陆性气候。全国大部分地方年均温在10℃~14℃,气候较为舒爽宜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水文

法国年降雨量平均800mm,降水时空分布较均匀。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水道四通八达,主要河流有①卢瓦尔河、②罗讷河、③塞纳河、④加龙河四条河流,水质良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文地理特征

1.人口、城市

法国人口约6781万(截至2021年底),是欧洲人口排名前十的国家之一,仅次于俄罗斯、德国、英国,在总人口中6560万人居住在法国本土,还有220万人居住在海外五省。法国是欧洲老龄化人口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截至2021年底,法国21.0%的人年龄在65岁或以上,9.8%的人年龄在75岁或以上,老龄化率达到21%,已经进入超老龄化社会。法国的主体民族是法兰西人,多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官方语言法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国的城市化水平很高,全国约8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法国的城市大都历史悠久,文化设施众多,历史风貌保存较好。其中巴黎是法国最大的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经济

(1)农业

法国农业极度发达,是世界主要农业大国。主产小麦、马铃薯、玉米和水果蔬菜。葡萄酒产量居世界首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工业

法国铁、铝土、铀矿等资源丰富,但煤、石油缺乏,因而大力发展了水电、核电。其中核电比重达75%以上。近年来,法国的航空航天、核工业、军火工业发展很快。时装、香水、葡萄酒等日销品享誉全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旅游业

法国是全球第一旅游大国,每年接待外国游客超过了本国人数总数。法国旅游资源丰富,首都巴黎、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风景区、阿尔卑斯山区、科西嘉岛及部分内陆省均是著名旅游胜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报道称,联合国预计将于今年4月中下旬宣布,印度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这将为该国开启新的篇章。

#印度取代中国成全球人口第一大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分析指出,印度的体量会提升其国际地位,尤其是作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它也是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印度在气候变化等全球议题上,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不过,根据联合国预测,2064年印度人口将增至17亿,管理人口将成为该国面临的挑战,庞大的人口规模给水和能源带来压力。

此外,面对迅速增长的工作年龄人口,国家创造优质就业岗位的能力也受到考验。

谈及人口排名,中国一直稳居世界人口最多国家的宝座多年,

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宝座如今要“易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联合国预计将于今年4月中下旬宣布,印度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这将为该国开启新的篇章。

印度人口规模达到了14.1565亿,

超过中国的14.126亿,

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中国数百年来

首次失去一人口大国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人口大国”即将易主,中国需要担心吗?

与此同时,中国也将几百年来第一次摘下“世界人口第一”的帽子。

人口是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变量,人口红利意味着劳动力资源丰富和成本优势。有的人就表示担心,忧心忡忡,担心印度人口超越中国之后,会不会复制中国的经济模式,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因为现在的印度,已经在去年超越了英国,成为世界第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这个趋势下去,是不是真的有这个可能呢?

首先,咱们先抛出观点,就算印度人口有20亿,也永远无法超越中国。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南开大学老龄社会治理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分析,对于印度来说,其优势条件在于:第一,人口规模更大,潜在的市场也会更大。第二,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尽管老龄化在加速,但程度仍较低,人口年龄结构较轻,这就容易开启以人力资源为基础的人口机会窗口期。

“但是,这些潜在优势不会自动转变成GDP,也不可能在没有任何经济社会正确决策的条件下转变为经济发展的结果。”原新说,尽管印度具有潜在人口优势,但也不能忽略其诸多弊端,例如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城镇化水平低、贫富差距过大等。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与南亚合作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宗义此前撰文指出,印度能否成功利用其潜在的人口红利,并将其转变为经济增长动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印度政府能否出台有效的经济、社会、教育等方面的政策,并贯彻执行

“对于像印度这样每年有1200万人达到就业年龄的国家来说,如果无法创造足够的就业岗位,所谓的人口红利可能将成为一场人口灾难。”刘宗义进一步指出,印度的潜在人口红利是有时间窗口限制的。印度专家警告,到2035年印度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将显著上升,人口结构不再呈金字塔状,届时人口红利的窗口将终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宗义表示,人口红利不是仅取决于人口数量,而在于一国政策及相关配套措施能否适应人口更替和发展趋势。中国人口基数足够大,如果能够进一步有效提高人口素质,特别是劳动者素质,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因素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作用的提升,中国劳动人口数量减少所造成的损失将被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来弥补

原新指出,即便未来失去“第一人口大国”地位,中国仍具备强大优势:

第一,在人口相对减少的条件下,中国依然是一个人口大国,能够通过自身的调节盘活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第二,中国劳动力规模依然庞大。虽然劳动力的数量在减少,但依然庞大的规模使中国预留了开发人口红利的机会。尽管当前中国老龄化不断加深,但低龄老龄人口(60~69岁)约占老年人口半数以上,这有利于开启长寿人口机会的窗口。

第三,中国正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本大国转型。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引擎,而且是动力更加持久强劲的引擎。近年来,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健康状况得到改善、教育发展突飞猛进……这些变化为整体人力资本的提升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

“人力资源型的人口机会犹存、人力资本型的人口机会窗口越开越大、长寿型的人口机会窗口逐渐开大,形成了未来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条件。”原新说。

中国人口出生率降低

如今印度已经取代中国,成为了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而对于中国来说,人口出生率降低、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在日益凸显。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

首次跌破10‰,

创下了1978来的新低。

此前,官方已经公布2020 年出生人口为 1200 万人,相比 2016 年的 1786 万人,少了 1/3 左右。

同期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仅为1.45‰,

同样创下1978年以来的历史新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年鉴,2020年相比2019年,全国人口净增204万人,而前一年增量还高达467万,2018年增加了530万人。

而国家统计局2022年2月28日发布的《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末全国人口141260万人,

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

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1425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

出生率为7.52‰;

死亡人口1014万人,死亡率为7.18‰;自然增长率为0.3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2017年以来,中国出生人口数量

已连续5年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

2021年是中国男性人口近40年来(自1978年以来)首次出现减少的年份。地理图文综合整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男性人口负增长:

男比女多3362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口负增长提前来临?!

虽然中国人口尚未出现负增长,但净增人口近几年已经有所下跌。

一旦出生率低于死亡率,人口就有可能出现负增长。

2019年1月3日,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9》指出:

如果中国总和生育率一直保持在1.6(一个妇女一生生育的孩子数量)的水平,

人口负增长将提前到2027年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美国人口普查局2021年预测,

中国的生育率在2022年为1.50, 2030年为1.52,人口在2031年开始负增长。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图文地理

注:本文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应公众号命名规则要求,原谭老师地理工作室更名为地理图文,谭老师讲地理更名为图文地理,更多备考资源请点击阅读原文

每日万余阅读总量

关注搜索地理词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点赞分享在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