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上甘岭战役无疑是最为经典且艰苦卓绝的一场战役。美军指挥官范弗里特曾夸下海口,要用六天时间拿下上甘岭,且预计伤亡人数仅在 200 人左右。然而,现实却与他的设想背道而驰。上甘岭战役持续了 43 天,美军付出了 25000 多人的惨重代价,最终以战败收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后,美国国内的专家们对这场战役进行沙盘推演和电脑模拟,结果都是美军胜利,可现实中的失败让他们困惑不已,于是开始寻找原因。他们首先排除了武器装备方面的问题,毕竟美军在当时拥有着极为先进的武器装备。接着,他们从双方兵力入手,得出了志愿军使用 “人海战术” 的结论。

为了让美国国内民众相信这一观点,这些专家积极寻找 “证据”。最终,在劳埃德・摩西的回忆录中,他们似乎找到了所谓的证据。摩西曾在美 7 师 31 团担任团长一职,在上甘岭战役期间,他率领部队与我军多次交手,战后还专门写了回忆录。在回忆录中,他记载道:“我们的两个营在与敌人的 45 师 135 团对战了一天,他们的炮火强度和我军的不相上下,而他们所占据的地形容易防守。如果按照陆军作战教义上来看的话,我军想要进攻战胜敌人,兵力与炮火和敌人的比例应该是 3:1 的状态,但我军的兵力已经远远低于敌人的兵力,敌我比例至少在 4:1 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此推算,美军第 31 团总兵力为 3537 人,两个营约有 2400 人,若 135 团的兵力是敌人的四倍,那总兵力应该是 9600 人上下。从这一点来看,美国人觉得志愿军当时用了 “人海战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15 军的总人数还不到 5 万人,一个团的人数怎么可能达到 9600 人呢?上甘岭地区总面积仅在 3.7 平方公里,战役刚打响第一天,美军就向我军阵地倾泻近 40 万枚炮弹,整个战争期间一共发射 190 万枚。这 190 万发全部都是 80 毫米以上的大口径炮弹,火力最迅猛的时候,每秒落下六枚炮弹。在这样强大的火力之下,哪个部队敢使用人海战术?这无疑是去当炮灰。

这里插入一个历史案例。在古代战争中,有一场著名的战役,一方凭借着精良的装备和强大的兵力优势,以为胜券在握。但另一方却凭借着顽强的斗志和灵活的战术,最终以少胜多。这与上甘岭战役有着相似之处,美军虽然拥有强大的火力和看似优势的兵力,但却缺乏顽强的战斗意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美军之所以会输掉上甘岭战役,真正原因是他们 “钢多气少”。当时美军对火力的依赖远远超越了志愿军,最不擅长夜战与近战。曾经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韩军就尖锐地指出美军的攻坚能力在 50 码以内就没有了。与美军相比,志愿军虽然没有趁手的武器装备,但他们士气高昂,敢打敢拼。在整个上甘岭战役中,我军部队涌现出大批的特级战斗英雄,以黄继光为代表的荣获三等功以上的人就有 12347 人,在 15 军总人数中占到了 28.5%,这是美军都不敢想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综上所述,美军在上甘岭战役中的失败并非是因为志愿军使用了 “人海战术”,而是他们自身 “钢多气少”,缺乏顽强的战斗意志和灵活的战术。而志愿军凭借着坚定的信念、高昂的士气和卓越的战斗精神,在这场艰苦的战役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美军团长摩西的所谓 “证据”,不过是为美军的惨败找的一个可笑借口,自然没人会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