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熊芳雨11月29日报道:白蛇、青蛇、许仙或法海,这是中国人从小就熟知的民间传说“白蛇传”。两年前舞剧《白蛇》亮相,亦古亦今的架构让观众穿梭于现实世界和意识空间。如今,历经两年精心筹备,舞剧《白蛇》在舞美、音乐、服化、故事上全方位升级,并于近日在上海歌剧院开放排练探班,记者得以一窥究竟。
寥寥细线勾勒的那座“雷峰塔”倒立着,似要缓缓沉入水底……古老传说“白蛇传”究竟会以怎样的现代视角进行解读?作为上海大剧院“东方舞台美学”系列三部曲之一,舞剧《白蛇》由上海大剧院、大地音乐联袂出品,上海大剧院创制中心制作。
自2022年11月首演以来,芭蕾、中国古典舞中西交融的舞台赢得了广泛赞誉,作为第五届进博会人文交流平台“场外剧目”,为八方来客打开一扇新时代中华国风气韵的窗口。
记者了解到,此轮2.0版舞剧《白蛇》在舞美、音乐、服化方面进行了全新升级,故事、角色、舞段的融合更为深入,在青年编舞家王培先的带领下,这几日,主演敖定雯(妻子/白素贞饰演者)、孙佳勇(丈夫/许仙饰演者)、谭一梅(小青饰演者)、宋雨(心理医生/法海饰演者)及上海歌剧院舞蹈团的演员们,正展开紧张的排练磨合。
舞剧将于2025年2月28日至3月2日再登上海大剧院大剧场,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
海内外一线华人舞者新加盟
舞剧《白蛇》的缘起,是三个女人的一拍即合。享誉世界舞坛的芭蕾艺术家谭元元、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戏剧导演周可,共同看到了“白蛇”故事本身跨越时代的生命力。
“曾经困住’白蛇’的那座雷峰塔是不是真的倒掉了?有没有换成另外一种形式存在?”导演周可以这句疑问作引,展开了对这个传统故事的颠覆性解读,周可认为,虽然当代女性并未被压在雷峰塔下,但是抽象的规则仍然束缚和限制着她们。
“白蛇有中国传统女性的美,但也有种种不甘。”虽然常年活跃于国际舞台,芭蕾艺术家谭元元内心始终保有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她难掩对这一题材的偏爱,自舞剧《白蛇》建组之初就参与其中,此次再度受邀成为2.0版本的艺术总监,“很高兴也很兴奋!”
主创“梦之队”从2022年开始集结。除了艺术总监谭元元、导演周可之外,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院长、国家一级编剧罗周撰写剧本,上海歌剧院院长、著名指挥家、钢琴家许忠操刀作曲,纽约城市芭蕾舞团和荷兰舞蹈剧场的前舞者Edwaard Liang创作编舞,还有国家大剧院舞美总监高广健、“奥运会开幕式”和“残奥会闭幕式”灯光设计萧丽河、当代艺术家丰江舟、服装造型设计大可等倾情加盟,共同营造了一个在当下和过往之间穿梭交织、于摩登和古典之间切换自如的舞台空间。
此次2.0版本,以舞者、导演、编舞等身份活跃舞台的青年编舞家王培先加盟新一轮创排,将与舞者一起进行舞段的细化与升级。
演员阵容方面,新一轮演出中,敖定雯、谭一梅、宋雨三位“老将”仍将默契登场,另外将有德国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芭蕾舞团首席演员张晋浩、美国辛辛那提芭蕾舞团首席演员刘思睿、瑞士洛桑贝嘉芭蕾舞团主要演员孙佳勇、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演员王念慈和苏海陆加盟。
海内外知名舞蹈演员齐聚,一同起舞,为这出舞剧赋予新的色彩与意涵。
大胆引入现代舞元素
在收集分析首轮演出观众反馈之后,舞剧《白蛇》创作团队力求在解决1.0版本现有问题的基础上,实现舞美、音乐、服化、故事、角色、舞段整体呈现的全方位提升。
2.0版本在延续芭蕾舞与古典舞的融合后,更大胆引入了现代舞元素,形成了多舞种融合的独特风格。青年编舞家王培先希望,把芭蕾、现代舞、古典舞等“食材”经过“调味”“烹饪”融合成一道更完美的菜,形成独属于舞剧《白蛇》的风格特点和审美样式。
首轮演出中,观众对于下半场叙事主体视角转变及故事走向有些疑惑。在2.0版本中也对此进行精心调整与优化。
通过对小青与白蛇角色的深入挖掘,进一步强化了两者作为“一体两面”的对立与融合。在2.0版本的结尾部分,创作团队大胆改写了传统故事的结局,导演周可表示,“这一次,我们仍然会有斗法,也仍然会有水漫金山,但是我希望最后的结局,水漫金山代表着对它束缚的金山寺的那口大钟,就类似雷峰塔这样一个符号,让它沉入水底,青蛇和白蛇他们成为一体,他们成为了一个完整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