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奔赴江海,跑出精彩!”

掏出手机,郭卫强翻出一张图给记者看:只见画面中的跑者,身着运动服,身姿挺拔,正步履轻快地穿越城市宣传画。

这张照片,是去年参加江马时,媒体抓拍到的。郭卫强尤为喜欢。

“到今年12月26日,我离开部队,在直冲村上班就整整30年了。”他说。

今年也是江海区建区30周年。11月初,在“百千万有我”——广东“兵支书”故事展播活动中,郭卫强作为直冲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代表江门市江海区参加展播,获得超23万支持票,从全省63名优秀“兵支书”中脱颖而出,成为9名入选者之一,也是江门唯一一位

竞跑“百千万”。郭卫强说,他对直冲,还有“亿点点”期待。

直冲村的“共富量尺”

郭卫强今年51岁,坐在那里,腰杆直直的,像一株松树。

“黄山上有一棵迎客松,为啥那么有名?因为它在悬崖峭壁上,却依然长得很好,满满的苍劲。咱们当兵的人,也讲究站如松,做人做事要像松树一样,不说‘干一件、成一件’,起码‘干一行、爱一行’。”他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干一行,爱一行。18岁的郭卫强,刚入新兵连,就当上了副班长。正如其名“卫强”,他天性要强,坚信“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当兵三年,郭卫强年年成绩全优,一步步从士兵干到班长。一张个人三等功的喜报,是他军旅生涯的最好证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4年12月,郭卫强退役了。此时,他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去派出所,二是去村委会。毫不犹豫的,他选择回到村里,从一名办证员做起。在其后的十多年里,郭卫强一步一个脚印,一路做到了村党委书记,成为直冲的“将军”——一名“兵支书”

“将军”想要带兵打仗,但“粮草”还遥遥无期。

转折点出现在2006年。此前,直冲村连一平方米的标准厂房都没有,集体经济收入不到200万元。这一年,政府征用直冲村土地,并返还60亩的工业用地和4000多万元征地款。

“村里的‘第一桶金’,来了!”郭卫强心思活络起来:“当时我们有5000个村民,我就想着未来打造50万平方米的物业,让每个村民都有100平方米的物业收租。”

这是直冲村最初的“共富量尺”——以村民为单位,以物业面积为尺子。

手持这把“共富量尺”,郭卫强带领村“两委”成员,干成了村里的第一件大事儿:2008年,直冲工业园A区建成,并迎来了首家企业进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邱昱 摄

2010年,郭卫强继续大胆革新,牵头成立江门市直冲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先后建成3个总面积达35万平方米的工业园区,引进90多家优质企业。同时,拓展商业领域,精心打造龙溪新城商住项目以及工业园区商圈,实现了多元化发展。

如今,和珠三角发展较早的村子相比,直冲村也许没有“分红上万”的造富传奇,但胜在发力均衡。从2008年至2023年,村集体收入从不足200万元到6400多万15年的时间里实现了32倍增长,村集体的分红及福利开支实现了由零到2000万元的飞跃。

“村民们很现实,也最淳朴”

“在农村工作,辛酸和委屈是必不可少的。”

回头望去,郭卫强觉得,在村奋斗的这30年,恰如一场精彩纷呈的马拉松比赛: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村集体刚创业时,村民甚至村干部们,都对花上数千万建设直冲工业园充满质疑,他只能一边帮村“两委”干部克服畏难情绪,鼓励他们主动担当,一边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打消各村小组长及村民代表对投资可能失败的担忧和疑虑。

又如,创业初见成效,村集体收入年年见涨,又有村民提出意见,“村集体收入6000多万,隔壁村收入没我们多,却比我们分红多得多,钱去了哪里?村书记是不是贪污了?”对此,郭卫强也只能一遍遍耐心解释:“直冲发展比人家整整晚了20年,一直是在追赶的路上,不要忘记我们的发展过程,还得还本金、还利息啊!”

顶住非议、扛住压力,郭卫强仍然觉得,“村民们很现实,也最淳朴。大家只是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换作是我,我也会这样想。”

他永远记着,1995年村里一位老干部退休时,反复叮嘱他的话:“阿强,希望你做得越大,越能为村民服务。”

不忘初心,将心比心,郭卫强一路走来,也收获了不少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酸酸甜甜”。

“前几年我跑马拉松,减肥过猛了,一下子瘦了三四十斤,村民们都很关心我。我妈去菜市场买菜,总有人担心地问,你儿子到底怎么了?”说起这个,郭卫强还是有点哭笑不得:“大家都不说后面那一句了,其实就是担心,我是不是得了癌症或者其他的什么急性疾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聊起这次广东“兵支书”故事展播活动投票,郭卫强说:“这不是第一次投票了,但这次投票时间长达十几天,村里人一点也不闷,天天转发朋友圈帮我拉票。”

他完全没想到,自己最终能得到23万票:“人要经得起吹才行。大家越是这样信任,我心头的压力就重一分。要明白,我们不是车间的工人,不是生产完产品就下班了,我们是社会服务工作者,服务是没完结的。”

“请不要叫我老板”

如何做好社会服务工作者?

郭卫强经常和他的“两委”干部说,“在村里工作,只要一日在岗,你的工作就是没完没了的,但决不能堆在那里不做,一旦逃避,石头终会砸回你的脚。”

“要做个行动派。”他打比方说,“如果群众来找,能回复的要马上回复,不行也要定个回复时间,很多时候,群众要的是服务态度,解决问题的渠道,必须要让他们安心。”

为此,郭卫强拿出带兵打仗的作风,坚持每周一汇报,确保桩桩件件有着落、有回音

作为直冲村的“掌舵人”,村民的“贴心人”,郭卫强始终坚持多元化经营理念,在冲刺“亿元村”的道路上,凡是能赚钱的项目,不管大小都要牢牢抓在手里,“汤和肉都不能丢”

“大项目”能提高村民的分红。他介绍说,今年开发40亩工业留用地,增加8万多平方米的厂房和宿舍;明年启动现有商业留用地,建设9000平方米的商业体;后年再利用80亩工业留用地,打造15万平方米的厂房;通过三年的努力,预计可增收4000万元。

“小项目”可以提升村民幸福感。以直冲村党群服务中心提质升级为例,郭卫强介绍说,改造之后,不仅专门腾出群众休闲娱乐的场地,还建设了3000多平方米的停车位,以及医养结合的养老院,每年增加租金近百万元,村民看病诊疗费还可以打折,相当于“一举三得”。

在直冲村,村民的幸福感还远不止这些。除了每年的分红,还包括医疗二次报销、各类特殊群体节日慰问金、大学奖学金和老人“生果金”等各类“看得见、摸得着、拿得到”的村民福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冲村重阳敬老晚宴

村里发展越来越好,大家打心眼里认同。前几年,不少村民碰到郭卫强从家门口路过,就热情招呼:“老板,有没有空,上来喝杯茶?”

“也许这是一种认可,但我不认同这个词汇。我们有什么能耐做老板?我们能有这份工作,都是靠党员群众票选出来的,没有村委这个平台,我们什么也不是。”郭卫强一直觉得,村干部既不是老板,也不是官员:“村干部需要直面群众,也最需要群众支持。”

“强人”要先管好自己

采访临近中午,郭卫强提出,一定要带记者一行,到直冲面店吃一碗招牌外海面。

四大碗面端上来,不过三两分钟,郭卫强已经连汤带面下了肚。望着慢吞吞吃饭的小姑娘们,他笑道:“在部队里,吃太慢可就没得吃了。”

已经退役30年,郭卫强身上,依然处处可见军人作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坚持,“只有先把自己管好,才能把村里事儿管好。”

——从精神上管好自己。作为一名退伍军人,郭卫强时刻谨记党的教诲,用“兵”的信念做好事情。在他示范带头下,直冲村党委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并另外增设了小组长、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以及聘用人员开会交流环节,让决策流程更公开透明。

——从身体上管好自己。现在,郭卫强每天早上四五点就起床,绕外海跑上一圈,俨然一个“精神小伙”。这跑步的50分钟,也是他思考的“黄金时间”:“早起2小时,可以想想今天要干的事儿,村里要推进的项目……”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你个性这么要强,有哭过的时候吗?”记者问。

“确实没有。”郭卫强反问道:“能跟谁哭呢?跟我的班子成员哭,他们也解决不了融资的问题;跟我的老妈哭,除了担心还是担心……”

停顿了会儿,他又说:“就像前面说的那棵迎客松一样,人始终都要去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来适应你。”

“说易行难啊,30年,干了这么多事,你可真不容易。”记者不由感慨。

“也不是多难,在村民支持下一步一步走,都很容易的。”郭卫强嘿嘿笑起来。走过半生,他始终带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领着村民往前冲。

作为直冲的“强人”,在省里参加“兵支书TALK”环节时,郭卫强选择的主题是:《竞跑“百千万” 迈向“亿元村”》。也许是军人骨子里自带的坚毅,郭卫强坚信,自己可以用3小时16分钟跑完全马,也一定可以带领直冲村,朝着“亿点点”期待,接着跑下去。

来源:江门日报(记者/胡晴晴 通讯员/区淑仪)、封面图(拍摄 范慧敏,制图 黄武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注【江海高新发布】

读懂高新 关注江海

新闻资讯 一手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