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0号,挪威国防部宣布,美、英、法、德四国成功入选挪威未来护卫舰计划,挪威将在2025年从这4个国家中选择一个采购至少5艘护卫舰。不得不说,挪威的这笔军购挑了一个好时机,因为也就是在最近两年,欧洲几个军事强国纷纷开始推动军舰转型。
这场转型的出现并非巧合,而是由世界局势、实战要求和技术进步共同促成的结果。总的来说,转型主要集中在三点细节。
首先,是军舰设计过程中留下冗余度。在往常的军舰设计中,为了最大化发挥军舰的作战性能,往往强调紧凑和高效设计,基本不会留下太多冗余空间,这也就意味着舰船后续缺乏升级的余地。美国海军伯克级驱逐舰就是最好的例子,到伯克三型时,这一舰型平台的潜力已经被压榨殆尽,基本没有升级空间,但迫于现代战场的生存压力,有一些设备不得不安装,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设计部门只能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向外或者向上扩展,导致了伯克级的“腮帮子”越来越大,甚至已经影响到了舰船的隐身设计。所以,美欧在设计最新型护卫舰和驱逐舰时,都不约而同的强调留出后续用于功能扩展和升级的空间。
其次,尝试模块化装备在军舰上的使用。在美欧军队当中,模块化大多和快拆快装、快速灵活部署挂钩,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美国濒海战斗舰的“任务模块”设计,基于不同任务需求快速更换任务模块,虽然濒海战斗舰已经处于淘汰边缘,但其模块化的理念却没有被淘汰,包括美军现在正在测试的集装箱式垂直发射系统,都属于是模块化理念的范畴。因此,美国、英国、德国等都在探索不同武器系统组成的模块化装备在军舰上的应用。
最后,是对军舰的智能化和无人化升级。所谓智能化,强调的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等前沿科技,对军舰在航行、对空对海侦测、舰上设备维护等方面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处理,以此来提高作战效率。而无人化则强调有人舰船上配备无人化装备,或者是具备独立作战能力的无人平台或无人航母。
从这三点设计思路可以看出,美欧的这轮军舰转型目标定的非常高,甚至有一些理念会直接影响一些正在建造的军舰,但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出发,美欧这轮转型稍显落后。事实上,关于冗余度、模块化、智能化和无人化理念在军舰设计上的应用,我军早已付诸实践。
今年前往俄罗斯圣彼得堡参加海军节活动的解放军海军052D型导弹驱逐舰焦作舰,其外舷被发现似乎安装了新型无人机干扰器,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我国军舰本身具备小幅改动的潜力。
但我更想说的,是今年珠海航展上亮相的虎鲸号大型无人作战艇,尽管没有列装,但从集成度上来讲这款装备其实高度成熟,从侧面说明我国在无人作战领域的探索处于世界前列。
说到底,美欧近几年的装备严重脱离实战需求,现在转型也只是亡羊补牢,还来得及吗?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