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金艳
编辑/王美琪
又一家合成生物领域企业获得资本青睐。
近日,「巨微生物」宣布完成两轮数千万级融资。据了解,巨微生物成立于2024年5月16日,主要为美妆日化、功能性食品及医美医药等领域提供功能性原料解决方案。
在资本寒冬还未消解的当下,仅用半年时间,巨微生物就完成了两轮数千万级融资,它到底凭什么?合成生物赛道为何如此“吸金”?它能给中国化妆品行业带来哪些新机会?
01
产品创新+商业化落地两手抓
预计年收超千万
当下合成生物正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最主要的痛点在于产业转化、市场转化。合成生物企业既要关心技术能不能做出来,也要考虑有没有市场,能不能卖出去。 如今能够让投资人拿出真金白银的项目,除了要有好的团队、好的技术外,更要看其能否实现产品的规模化量产与商业化运作,对于巨微生物这样的初创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据了解,巨微生物由江南大学陈坚院士团队和华南理工大学程建华教授团队联合创立,并联合江南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的国家级科研平台成立了两大未来生物科学中心,专研新原料的开发与转化,还在江苏和广东打造了两大生产基地,实现了创新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值得一提的是,在建厂过程中,巨微生物选择以技术入股的方式与产业头部公司达成合作,有效降低了建厂成本,同时还能利用合作方的市场资源与渠道,加快产品的市场布局。
目前巨微生物已推出多系列产品管线,核心产品包括超低分子量透明质酸、二裂酵母溶胞物2.0、新型麦芽四糖等。其中超低分子量透明质酸以分子量更低、产物均一、结构稳定、价格低等优势,取得了数千万元的客户订单且持续增长,预计年收入将超千万且实现盈利。
显而易见,巨微生物专业的科研团队、可落地且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业绩的稳步增长等,无疑是其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两轮融资的重要原因。
02
资本疯狂围剿
合成生物到底有多火?
事实上,近年来合成生物一直立于资本市场的风口。
据合成生物学网统计,2018年至2022年,国内合成生物学项目融资金额分别为26.71亿元、4.03亿元、21.59亿元、22.95亿元、66亿元,融资总金额呈现波动攀升状态,2022年更是实现翻倍增长。【SynBioCon】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合成生物领域融资超150亿元。
化妆品作为合成生物重要的下游应用领域,自然也成为了资本关注的焦点。据美妆网不完全统计,从2024年年初到现在,美妆原料端企业融资超20起,其中合成生物相关的融资14起,约占原料端融资事件总数的三分之二,融资总金额预估超6亿元。如8月,合成生物技术初创企业衍微科技完成超1.5亿元A轮融资,同月底微元合成完成了超3亿元A轮融资;5月,君合盟生物、湘雅生物分别完成了近亿元融资。
巨微生物连获两轮数千万级融资,正是原料端合成生物融资热的延续,也侧面印证了资本对该领域的持续看好。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纯粹的资本方外,国内外头部美妆品牌也动作频频。如欧莱雅从2022年开始就开始通过收购、合作与投资的方式押注合成生物技术。截至目前,已9次出手合成生物相关企业。其“氪金”的重点多围绕“可持续原料”以及“生物基成分”方向。
2022年8月,资生堂资悦基金斥资近亿元领投创健医疗,以推动重组胶原蛋白技术的创新和产品研发;同年9月,资生堂宣布收购英国益生元护肤品牌Gallinée,加速其欧洲创新中心在微生物方面的研究。
2023年4月,获得数千万种子轮融资的生物科技企业微新生物,其跟投方之一就来自珀莱雅持股的沃永基金。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国内外美妆巨头纷纷在合成生物领域加速“圈地”。
值得注意的是,国资也开始下场布局合成生物项目,目前深圳、常州、盐城、河南等多个省市地方都设立了合成生物产业基金,分别为15亿、20亿元、10亿、15亿。合成生物赛道俨然成为了资本、国内外美妆品牌们的“宠儿”。
03
为何合成生物如此受青睐?
合成生物的爆火,一方面与其自身“万物皆可合成”的特质密切相关。作为一门前沿交叉学科,合成生物可构建出各种原料、生物细胞及分子,并且兼具清洁、高效、可再生等优势,在化妆品、化工、医药、农业、食品等多领域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据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预测,未来70%化学工艺制造的分子,都可通过合成生物学方法生产。
具体到化妆品行业,基于合成生物的“造物”基因,其在原料生产领域有以下三大优势,一是能够创造新原料并实现新原料、珍稀成分的量产和规模化制造,在降低生产成本、推动配方创新的同时,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环保可持续;二是能够根据不同皮肤类型、皮肤问题、所处环境等精准定制产品;三是可以提高成分和原料的安全性、稳定性、环保性和生物活性,满足当下消费者对天然、纯净美妆的需求。
合成生物已然崛起成为新的生产力方向,其在化妆品等多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是资本不断涌入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政策的加持也进一步激发合成生物领域的投资热情。在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以合成生物为支撑的“生物制造”产业被列为新增长引擎之一;中国“973”、“863”等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也建立了合成生物学专项。地方政府也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山西、重庆、湖北、甘肃、贵州、福建等多个省份和地方陆续出台了支持合成生物发展的政策。
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足以可见国家和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在政策的强势引导下,合成生物自然也就成为各路资本竞相涌入的赛道。
04
合成生物能否成为
国货品牌弯道超车的机会?
由于中国化妆品行业起步较晚,在原料研发创新和核心技术工艺上远落后于国际品牌,不少核心原料都被国际巨头垄断,本土品牌只能从国外进口原料。因而一直以来,中国本土品牌与国际品牌竞争时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化妆品原料被“卡脖子”也成为行业长久之痛。随着新一代消费者对功效成分的愈加关注,中国原料创新迫在眉睫。
合成生物技术的兴起,能否成为助力中国本土品牌“弯道超车”海外原料的重要突破口?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认为,过去中国化妆品品牌的确与国际品牌存在较大代际差距,但随着多年的技术沉淀与品牌推广,中国化妆品品牌已逐步迎头赶上。目前在合成生物这个新兴领域,国内外技术差距较小。中国具备完整的生物制造产业链和生产能力,在成本、效率甚至是个性化定制产品等方面都更有优势。合成生物“万物可造”的特质,为中国化妆品新原料的提取和量产带来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在原料创新这一方面谈弯道超车,我们完全有机会。
张毅还指出,利用合成生物技术从草本植物中提取“中国特色植物成分”,以满足当下消费者对天然、安全、功效等方面的需求,也是本土品牌实现弯道超车的一个新突破点。
另外,随着行业新规对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的松绑,中国化妆品行业正迎来更多的“中国原料”。据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截至11月中旬,2024年已备案化妆品新原料达到了79款,比2023年全年还多10款。中国化妆品原料创新步入快车道。
总的来看,合成生物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资本的重金押注、巨头的争相涌入、政策的持续利好,都让合成生物被赋予了更大的想象空间。未来,随着合成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化妆品行业将逐步摆脱原料“卡脖子”的困境,实现从 “中国制造” 到 “中国创造” 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