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桥自然镇,沿芦江两岸呈块状分布,明朝时已成集市,郭巨、白峰、三山、梅山等地山(渔)民均到此赶集。至清乾隆年间(1736~1795)规定农历“一、六、三、八”为市日,店铺增多,集贸繁盛,为镇海县江南地区最大集镇,故有“小宁波”之称。
柴桥集镇由芦江分隔南北,相传有柴姓造桥相连,得名柴家桥。清光绪《镇海县志》载:“柴家桥,明嘉靖沃汝明修,案石梁中旧刊进士桥,道光八年(1828)里人钟怀谦、刘翼捐资重修,改名柴桥。”自然镇由桥得名。
在北仑拍古建筑时,很多市民、村民都说柴桥还有许多老房子。确实柴桥的老房子很多,我连续去了四次,才拍了集镇及附近的沃家、五马、田洋、新曹、老曹等几个村。
“大兴里”古民居
“大兴里”古民居门楼
“大兴里”古民居,坐北朝南。
“大兴里”古民居
大屋里古民居
大屋里古民居,坐西朝东,大门朝南。
大屋里古民居
大屋里古民居,坐西北朝东南。
堍里路民居门楼
堍里路民居门楼
车门里古民居
车门里古民居
正大弄胡氏民居,坐北朝南,由门楼、正房、厢房和偏院组成。
门楼
正房
正大弄,东起车门里路,西迄芦江支河边。弄底原有胡姓“正大房”,故名。
西横街,东起老街北路,西迄渔丰弄。因位于原下横街之西,故名。
西横街古民居,坐北朝南,由大门、正房和厢房组成。
正房
正房两侧为观音兜山墙
西横街古民居,坐北朝南,由门楼、正房和厢房组成。
芦江北路,东起环镇北路芦江桥头,西迄迎春桥。与薪桥北路、老街北路相交,1988年由原河东岸路、河西岸路以及红光村一段机耕路合并改建而成。因位于芦江河北堤,故名。
芦江北路民居
芦江北路民居
芦江北路民居,坐北朝南。
芦江北路民居
芦江北路古民居,坐北朝南,由门楼和正房组成。
正房
芦江北路古民居,坐北朝南,据居民介绍:原来有前后二进,现前进已拆建,现只剩后进。
后进
后进檐廊
渔丰弄,东北起西横街,折南迄芦江北路,该地段聚居柴桥水产养殖场居民,弄以吉语名。
镇西桥,与柴桥一样,桥上有四根“灯柱”
镇西桥
镇西桥,柴桥镇公社建造一几七七年。
柴桥沿河风光
参考资料:《宁波市北仑区地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