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来了,羽绒服又成了刚需,打开某宝、某东,满屏都是“99元秒杀”、“工厂直销”、“亏本清仓”等字眼,看得人眼花缭乱,心痒难耐。
屏幕前的你是不是也蠢蠢欲动,准备趁着“优惠”入手一件?先别急,点开商品详情页,仔细看看填充物是什么?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央视财经和地方媒体已经曝光了一大批“假羽绒服”,价格低到令人难以置信,实际上却暗藏玄机......
低价竞争下的行业乱象
这两年,羽绒服价格跳水式下跌,以前动辄上千的羽绒服,现在一两百就能买到,这到底是商家突然变得良心了,还是另有原因?
答案显而易见,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么低的售价背后,必然是成本的极度压缩,服装行业本来利润就薄,再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一些小厂为了生存,只能在原材料上做手脚。
你以为自己占到了便宜,其实却是商家设的套,低价竞争,劣币驱逐良币,为了省钱,有些商家简直是手段层出不穷。
“飞丝”、“粉碎毛”这些你听都没听过的东西,却成了羽绒服里的“常客”。
什么是“飞丝”?其实就是羽绒加工时掉下来的短绒,保暖效果很差。
“粉碎毛”就更离谱了,直接把一些劣质的羽毛粉碎,然后填充到羽绒服里,简直就是糊弄消费者。
更让人生气的是,这些无良商家不仅材料造假,连标签和检测报告也都敢伪造,“绒子含量”、“充绒量”这些关键数据,完全是虚构的。
江西九江的某羽绒服厂,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用“飞丝”冒充羽绒,还伪造质检报告,一条龙服务,把消费者骗得团团转。
类似的案例还有浙江湖州的服装厂,用“粉碎毛”生产羽绒服,含绒量竟然为零!你没看错,就是零!
这哪里是羽绒服?分明就是一件普通的棉衣,却打着羽绒服的旗号招摇撞骗,信息不对称让很多消费者难以分辨真假。
“飞丝”这玩意儿,看起来和真羽绒很像,摸起来也差不多,一般消费者根本分辨不出来,即使你经验老到,也不一定一眼就能看出来。
再加上那些假标签和假检测报告,更是让人分不清真假,这样一来,消费者就处于信息不对等的地位,往往只能被商家牵着鼻子走。
你以为买的是90%白鹅绒的羽绒服,结果里面却是廉价的“飞丝”,不仅保暖效果差,还可能对健康不利。
花了钱,却买了一堆“垃圾”,这口气谁能咽得下去?
打击力度不足
虽然媒体曝光了一些羽绒服行业的乱象,地方政府也采取了一些行动:
比如南通市市场监管局在央视曝光后,连夜对相关经营主体进行现场检查,并采取了固定证据、查封扣押、立案查处等执法措施。
但这些行动更像是“亡羊补牢”,力度远远不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造假成本低,利润高,违法成本却很低,这就导致一些不法商家铤而走险,屡禁不止,监管部门得加大力度打击,提高违法成本,这样才能有效震慑那些黑心商家,净化市场。
GB/T14272-2021这个新标准对于行业来说有不少好处,但也有一些不足,这个新标准为羽绒服装行业提供了一套更明确的规范,有助于提升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
消费者在购买时也能更清楚地了解产品的性能和特点,增强了市场透明度,同时,生产企业也能根据这些新标准更好地控制生产流程,提高效率和质量。
然而,新标准也有局限性,它可能无法涵盖所有类型的羽绒产品,一些特殊用途或小众市场的羽绒服装可能不在其适用范围内。
此外,新标准的实施需要时间和成本,一些中小企业可能难以快速适应,影响了他们的竞争力。
还有,标准的具体条款和要求是否能被严格执行和监管,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用“绒子含量”代替“含绒量”的意义在于,新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具体,能更好地反映羽绒的质量,这样一来,消费者能更清楚地了解产品的实际成分,避免误解。
新国标最大的改动是将“含绒量”改为了“绒子含量”,别小看这几个字的改变,它直接影响到羽绒服的保暖效果。
“含绒量”这个词有点儿笼统,它其实包括了绒子和绒丝两部分,绒子是羽绒里的主要部分,保暖效果很好;而绒丝则是羽绒脱落的细小纤维,保暖效果差,还容易往外跑。
以前,一些商家就钻这个空子,在羽绒服里混入大量的绒丝,以次充好,消费者根本看不出来。
现在,新国标明确规定了羽绒服中绒子的比例,堵住了这个漏洞,让消费者对羽绒服的保暖性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除了基本指标,充绒量和蓬松度也是很重要的,充绒量指的是羽绒服里面填充的羽绒多少,而蓬松度则是衡量羽绒的弹性和保暖效果。这两项指标直接影响羽绒服的保暖性能和舒适度。
除了绒子含量,羽绒服的保暖性能还取决于充绒量和蓬松度。
充绒量就是羽绒的重量,蓬松度就是羽绒的蓬松程度,羽绒服的保暖性能主要看绒子含量、充绒量和蓬松度。这些因素越高,羽绒服就越暖和。
这三个指标是相辅相成的,得放在一起看,一件绒子含量高但充绒量少的羽绒服,保暖效果可能并不好;而一件绒子含量低但蓬松度高的羽绒服,保暖效果也可能挺不错的。
因此,在选购羽绒服时,要综合考虑这三个指标,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理性消费及识别技巧
“便宜没好货”这句老话,在羽绒服市场同样适用,那些便宜得离谱的羽绒服,多半有问题,别为了省点小钱,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
挑羽绒服时,最好去大型商场、品牌专卖店或者官方旗舰店买,虽然价格可能会高一些,但质量更有保障,售后服务也更好。
贪小便宜吃大亏,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在实际购物中,却常常被“低价”冲昏头脑,记住,理性消费,才能避免踩坑。
除了选择正规渠道,还要掌握一些选购技巧,才能买到真正优质的羽绒服,可以用手按压羽绒服,看它反弹的速度,回弹快说明棉被更蓬松,保暖效果也更好。
如果压了很长时间还不能恢复原样,说明填充物质量差,保暖效果也不好。
掂量一下羽绒服的重量,优质的羽绒服应该是轻盈保暖的,如果羽绒服太沉,可能掺了其他填充物,这样反而不保暖。
轻轻捏一下羽绒服里的绒毛,感受一下它的质感,真正的羽绒触感柔软,但能感觉到细小的绒朵。
如果摸起来粗糙,或者能明显感觉到有硬块,那很可能就是用了劣质的填充物,比如“飞丝”或“粉碎毛”之类的。
可以轻轻拍打羽绒服,看看会不会有羽绒屑跑出来,如果羽绒容易跑出来,说明防绒性差,保暖效果也会打折扣。
闻一闻羽绒服是否有异味,好的羽绒服都经过彻底的清洗和消毒,通常不会有怪味,如果闻到刺鼻的气味,很可能是羽绒没有清洗干净,或者使用了劣质材料,对健康有害。
学会看标签,是避免上当受骗的关键,新国标要求羽绒服的绒子含量必须超过50%才算是合格的。这是最重要的一项指标。
如果没有标注绒子含量,或者含量低于50%,可以直接pass,充绒量不是越高越好,还得看蓬松度,充绒量高≠保暖好,蓬松度低就不太暖和了。
一般来说,500FP以上就具备不错的保暖性能,700FP以上属于高端羽绒服。
购物时要小心商家的文字游戏,比如用“含绒量”来代替“绒子含量”,或者用模糊不清的词来描述填充物,比如“优质羽绒”、“精选羽绒”之类的。
结语
羽绒服市场乱象丛生,消费者稍有不慎就可能掉进“坑”里,价格战固然是乱象的根源之一,但监管缺失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啥事都得留个心眼,多增强点自我保护意识,消费时要理性,别光想着占便宜,这个冬天,别让你的血汗钱白白浪费在“假羽绒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