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为闽人田

穿行于福州海边

看着星罗棋布的渔排

能真切感受到什么是“海田”

“田”里养的形形色色

想跟大家分享的是鲍鱼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位于福州连江安凯乡的国家级鲍鱼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杨柳州 摄

30多年前

福建并没有养殖鲍鱼

“一业鲍富”从何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7年

福建连江苔菉镇后湾海珍品基地建立

1990年

日本长崎盘鲍在连江基地实现人工育苗

1992年

长崎盘鲍和我国北方的皱纹盘鲍杂交育苗福州本地新品种——黑鲍“横空出世”

2018年

福建自主培育出国审新品种——巴掌大的绿盘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养殖户展示巴掌大的绿盘鲍

“中国鲍鱼之乡”连江

1年要养约20亿粒鲍鱼

主力品种就是绿盘鲍

每粒1斤大的绿盘鲍3年

共要吃掉25斤新鲜海带

20亿粒绿盘鲍则要吃掉

2500万吨海带

也是“中国海带之乡”的连江

2023年海带产量约270.8万吨

远远不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连江养殖的海带

11月28日

连江又一批鲍鱼宝宝“回家”了

足足有30万笼、1亿多粒鲍鱼

我们的“口粮”

咋办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永寿

今年不担心“口粮”问题啦!不仅管饱,还能吃好!

带着疑问

记者来到连江“鲍鱼大王”吴永寿

福建永生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车间

工人将海带、高筋面粉、豆粕、鱼粉等原料倒入投料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动化粉碎、混合、搅拌、蒸煮、风干后,鲍鱼吃的“压缩饼干”便制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永寿与中国海洋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科研团队

两年磨一剑

研发出鲍鱼专属“营养餐”

——鲍鱼(藻类)配合饲料

专家说:“可完美替代新鲜海藻,

摆脱了海带依赖和季节限制,

营养更全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永寿

我们用的原料都是食品级的,生产出的饲料性价比更高、转化率更高、安全性更强,养出来的鲍鱼肉肥厚、更鲜美。

目前该饲料已投产6个月

标准化、可控化、可溯源的鲍鱼饲料

为未来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

养殖鲍鱼夯实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新消息传来

厦门大学柯才焕教授团队

又实现育种新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季鲍鱼终于

不用“搬家”啦

皱纹盘鲍“福海1号”

10月底获批国审水产新品种

通常鲍鱼不耐高温

要求水温保持在15℃~25℃

“福海1号”耐高温性能

提高了1.5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福鲍1号”深远海养殖平台上,工人正在投苗。连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30年来

福州鲍鱼产业

从无到有,从有至优

种芯突破 从黑鲍到绿盘鲍,鲍鱼育种“遥遥领先” 模式创新 从“宅”鲍到“南鲍北养”,愣是将存活率提高到80%以上 空间升级 从养殖笼——网箱——养殖平台,由内湾挺进深远海 产业拓宽 从养殖到精深加工再到休闲体验

不断擦亮

“世界鲍鱼看中国,

中国鲍鱼看福建,

福建鲍鱼看连江”

金字招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一粒鲍”到全产业链发展

“海上福州”30年

“蓝色粮仓”更丰盈

“福鲍”“福鱼”“福鳗”“福藻”

名声在外

美了百姓胃口,鼓了渔民腰包

福州渔业产值

从1993年的23亿元

跃升至2023年的692亿元

居全国第一

沿着福建海岸线

广阔海域崛起一个个“海洋牧场”

孕育出千亿产业集群

更托起了福建近1.2万亿元蓝色GDP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闽投1号”深远海养殖平台。原浩 摄

“耕海”万顷,“养海”万年

新时代的福建

从传统渔业的千帆竞发

向海洋经济的“万物开源”跃升

闯出一条人海和谐的新路径

勾画着现代版的“万象山海图”

助力新福建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山顶俯瞰,连江水产养殖行业蓬勃发展。连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潮起东南,向海而歌

“爱拼会赢”的福建

还将继续上演

精彩的

“人海共生记”

福建省新闻战线融媒体业务能力竞赛

福建日报一队

张颖、陈欢欢、张锡帅、林红、李琳、吴德堋

特别鸣谢

张羡

福州市连江县委宣传部

福建中新永丰实业有限公司

连江县官坞海产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