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天安门原来的样子,事实证明,梁思成和林徽因是有远见的人,可惜,在郭沫若的一再建议下,最终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还是拆除了大部分城门……

郭沫若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曾经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然而这个本应该令人尊敬的大人物,晚年的时候却因为曾经的一个建议陷入了争议当中,直到现在还有人认为他是破坏了中国古建筑的“罪人”。

这个让林徽因和梁思成气愤不已的主张正是对北京古城墙的拆除计划。

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让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

吴晗郭沫若为首的一些著名学者认为北京的百年古城墙应该要拆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整个城市的发展,让新中国拥有一个全新的面貌。

听到这个主张之后,梁林夫妇表示了反对,梁思成为了能够阻止城墙的拆除计划,东奔西走,不断劝告他们希望不要做出后悔的决定。

他们夫妻二人作为建筑学家,一直都在为保护中国的古建筑努力,这些古建筑当中,北京的古城墙无疑是最有研究价值的存在之一,自然不能拆除。

战乱时期,他们不辞辛苦,抛掉了文人学者的体面,跑到全国各地开展古建筑保护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了他们的努力,许多的古建筑才能够保留到今日,中国的历史文化也得到了更好的传承。

如今,新中国已经成立,百姓的生活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这些古建筑一旦拆除就无法修复,损害的不仅仅是一道墙,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

遗憾的是,主张保留派最终没有得到支持,梁思成的方案也没有顺利推行,古城墙还是被拆掉了。

经过重建和修整,这才有了如今天安门的格局。

后来,城楼被拆成为了梁思成和林徽因等学者心中永远的痛,梁更是留下一句叹息:“五十年后,历史将证明我是对的……”

正是因为这件事情,郭沫若等学者成为了被指责的对象,总有人认为他们就是破坏掉古迹的凶手,要为此承担责任。

然而岁月变迁,如今的人们结合当时的情况去审视这个事件,就能够明白拆除的决定其实符合了当时国家的发展需求,并不是个人的失误。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各方面都是百废待兴的状态,拆除城墙在当时其实是大多数人的意愿。

那时候百姓的生活不如今天这样稳定和平,刚刚经历过变迁后,他们的心中急需完成对旧社封建时代的摒弃,拆除古城楼就是一个体现。

对大家来说,古城楼的拆除,就好像代表了新旧之间的交替,对他们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和鼓励。

另一方面,古城楼存在的时间太久了,维修起来费时费力,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还影响新的城市规划,实在是得不偿失。

总的来说,在当时看起来,拆除得到的支持要远远大于保留,所以古城墙的拆迁也可以说是群众意志的体现。

只不过,随着时代变化,如今的人们更加注重精神层次,认为古建筑承载着中国数百年的传统文化,保护意识也增强了。

资料来源:郭沫若坚决要拆除北京古城墙,梁思成气得落泪,现今后悔却来不及——北京城市建设研究发展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