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在各地的主要军事力量是根据战区转变而来的所谓行辕(行营)。
但到解放战争中后期,伴随着军事规模的扩大,双方开始出现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为规模的空前决战。
在这种情况下,再让各个行营独自作战很明显是不太妥当的。
于是国民党便以行辕(行营)为基础,整合各绥靖公署力量成立了剿总指挥部,以应对和我军的决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国民党的剿总基本对应了我军的几大野战军,双方互相对峙决战。
当时双方的主要力量基本都集中在五大战场上,分别是东北、华北、华东、中原以及西北。
这也是我军五大野战军的所在(华北虽然没有成立野战军但也是一支独立的野战力量)
国民党也同样成立了东北东北剿总、华北剿总、徐州剿总、华中剿总。
五大战场但却只有四大剿总,为何西北战场的国军没有成立剿匪司令部呢?胡宗南这个西北王怎么没能当成剿总司令?
今天我们就聊一下国民党的第五大剿总为何没能成型。
02
东北剿总对应东北野战军、华北剿总对应华北军区、徐州剿总对应华东野战军、以及华中剿总对应中原野战军。
为何西北却没有成立剿总,只有一个所谓的西安绥署主任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国民党在西北地区混乱的统治秩序。
不同于其他地方西北这块地方一直都比较混乱。
在抗战爆发之后国民政府在兰州成立了兰州行营,作为国民政府在西北最高的军政机构。
但这个兰州行营并没有真正军政直辖,因为盛世才在新疆是地方军阀,西北三马同样是听调不听宣的地方军阀。
为了应对这些军阀,老蒋特意将胡宗南安排到了西北,负责训练国军的预备部队。
胡宗南天子门生,又哪里是兰州行营能管得了得,这就导致兰州行营一直是只能管政治。
军事上西北地区主要还是是依靠马鸿逵等地方军阀,以及胡宗南这个中央军军阀。
豫湘桂会战之后,胡宗南升任第1战区司令,势力更加扩大,开始有成为西北王的趋势。
同时张治中在抗战胜利后飞赴兰州,开始担任兰州行营主任。
这就导致西北的两大巨头张治中和胡宗南互相之间的矛盾。
基本上算是军政分家,行营张治中负责行政,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则负责军事。
说清楚了这个问题我们再来看为什么不成立西北剿总。
03
其实在西安绥靖公署成立后,胡宗南就已经可以管辖青海和宁夏二马等地方军阀了,按理来说后续可以直接变更为西北剿总。
但之所以不这么做其实原因比较多,其中有两个,一是因为战局原因,二是因为胡宗南个人原因。
首先说战局,剿总是战略级别的指挥机构,下辖多个省份,多个绥靖公署,本质上是为了大兵团作战而合成的特殊产物。
但是在西北不同,西北战场虽然名义上叫西北战场,但是战事其实主要集中在陕北一带。
解放战争中前期我军和国民党的战斗主要都集中在山西,其实甘肃、宁夏、青海以及新疆这四省并没有我军的踪迹。
在这种情况下胡宗南作为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的位置已经完全够了,就在陕西慢慢和彭德怀耗着。
南京国防部直接指挥胡宗南,其他四个省份又没有战争也没有解放军需要胡宗南去剿,因此完全没有成立西北剿总的需要。
04
再说胡宗南个人原因。
作为天子门生的胡宗南是黄埔军官的代表,黄埔学生中第一位集团军司令,第一位上将。
可以说对胡宗南老蒋是照顾了又照顾,但是要和其他国民党内原来的军阀头子比资历始终是比不了的。
华中剿总白崇禧是一级上将,刘峙、卫立煌和傅作义是1935年就被定的上将军衔。
而胡宗南一直到抗战胜利时的1945年才被定为中将加上将军衔,无论是军衔还是资历都差其他剿总司令一大筹。
在西北任上,胡宗南也是一败再败。
宜川之战惨败,中将集团军总司令刘戡阵亡,要知道其他战场除了最后的大决战之外基本没有过这么高级将领的阵亡。
在这种情况下老蒋也没办法强硬的将胡宗南抬上和其他剿总并列的位置。
要知道其他几个战区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是前期都打得有声有色的。
东北战场傅作义是从山海关开打的,一路向北将林彪撵到了松花江以北。
徐州战场傅作义接连拿下大同-集宁战役胜利,又打下了张家口。
华东战场前期也先后拿下了淮阴、淮安等两淮地区。
华中战场白崇禧逼得刘邓大军损失惨重,最终还是不得不退出大别山。
可以说国民党前期其他战场都有一定的成果,唯独西北战场除了拿下一个空壳的延安外,就再无结果了。
因此最终西北也没能升格为剿总,国民党只有四大剿总,而没有五大剿总。
当然这只是名义上而已,对于胡宗南这个西北王来说,剿总还是绥靖公署其实没有任何分别,他能指挥的其实还是自己麾下那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