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上午,徐家汇书院高朋满座,诗情吟咏绕梁不绝。由上海市作家协会指导,中共上海市徐汇区委宣传部、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主办的“诗意天下 和而不同” 第九届上海国际诗歌节开幕式暨 “金玉兰” 诗歌大奖颁奖典礼隆重举行。
本期新闻晨报《上海会客厅》节目,让我们跟着中外诗人代表一道去徐家汇书院的开幕式现场感受热烈的气氛。
《上海会客厅》节目
本届诗歌节开幕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诗人、学者、文化名流以及广大诗歌爱好者共襄盛举。这不仅是一场诗歌的盛宴,更是一次跨越四百年的中西文化深度对话与碰撞,为徐汇区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上午9点半左右,参加开幕式活动的诗人代表已经早早来到了徐家汇书院,参观交流,品味咖香。他们当中有来自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冰岛、德国、阿根廷、日本、印度等国家的诗人代表与臧棣、西渡等中国诗人代表共二十余人。在一楼咖啡区域,上海诗人程庸边吃咖啡,边与诗人代表交流。
参加开幕式活动的外国诗人代表(图1)、美国诗人杰克·马里纳耶(图2)、上海诗人程庸(图3)
作为上海唯一的国际性大型诗歌文学创作交流活动,每年一度的上海国际诗歌节努力促进和创新对外文化传播、文化交流方式,推进人类不同文化与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扩大和加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展示了中国文学的蓬勃发展和生机活力。
开幕式上,一场融合多元文化元素的艺术盛宴精彩上演。得名于明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徐光启的徐家汇,是上海最繁华的闹市区,上海地标区域之一。徐光启学贯中西、融通古今,被誉为“中西会通第一人”,其思想、贡献充分体现了上海城市海纳百川、拥抱世界的气质与传统。
著名配音演员、主持人刘家祯和上影演员剧团团长佟瑞欣在活动中先后分享了中国诗人臧棣的《我喜爱蓝波的几个理由》和让-皮埃尔-西梅翁的《河流之弦》。两首不同国度诗人创作于不同年代的作品,不约而同地探讨了河流与人类的话题,生动演绎了“和而不同”的主题。而以阿卡贝拉形式演绎的《但愿人长久》,纯净的人声编织出如梦如幻的音乐世界,给人以跨越时空的感官享受。这些节目不仅展示了艺术的多元魅力,更凸显了诗歌节在文化交流与融合方面的积极探索。
经过激烈角逐和严格评选,来自法国的诗人让-皮埃尔·西梅翁(Jean-Pierre Siméon)凭借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从众多优秀诗人中脱颖而出,荣获本届 “金玉兰”诗歌大奖。
西梅翁是法国当代重要诗人,也是小说家、剧作家和评论家,出版有十四部诗集、七部小说集和十六部剧作。西梅翁1950年出生于巴黎,拥有现代化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法国克莱蒙奥弗涅大学、国立高等戏剧学院和巴黎政治学院。1986 年,他在克莱蒙费朗创办诗歌周,曾任法国国家教育部文化艺术团顾问。2001至2017年期间,任法国国家诗歌节“诗情画意”艺术总监;2001至2019年期间,任法国全国人民协会联合诗人,目前是加利马尔出版社诗集出版负责人。
西梅翁在领奖时发表了他的获奖致辞:
地球上的每一首诗都是一颗共同之心的心跳。它提醒我们,尽管我们利己、逐利、追需,但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绝对,那就是一致的生命。因此,我相信,每一首诗,无论长短或优劣,都代表着人类意识的进步。在当今的世界,技术进步被神圣化了,以至于它成为了我们首要的关注点,甚至是唯一的关注点,而且这种情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鲜明。技术固然是人类天才的一部分,但如果技术进步伴随着意识的倒退,就像我们不幸地几乎到处能看到的情况那样,那么我们的灾难将不可避免。这就是为什么迫切需要诗歌——它是开放意识的保证和共同灵魂的基础。
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国际诗歌节艺委会主席赵丽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上海是一座非常有诗意的城市,在近现代史上有许多诗人在这里生活、工作和成长,并发表了许多诗歌作品。其实,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在古老的历史沿袭中,在新的时尚场所中,在不同的人群当中,包括年轻人、老年人,甚至孩子中间,都有诗歌的爱好者。
举办诗歌节,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是有诗意的,好的诗歌在许多人心中能引起共鸣。尤其是这样的国际诗歌节,很多来参加活动的外国诗人,他们通过诗对这座城市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记者注意到,在徐家汇书院门口的广场上,还为诗歌节专门定制了一个美陈装置,不仅展示了本次诗歌节的获奖作品,还摆放有许多诗歌名篇,让广大市民自取,促进了诗歌文化的传播与普及。
据悉,在为期五天的活动中,上海国际诗歌节还将举办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学活动。开幕式当天下午,《上海文学》杂志社在上海市作家协会礼堂,举办了“诗意天下 和而不同”中外诗人论坛,并为新出版的《上海文学》第九届上海国际诗歌节特刊举行首发式,特刊中收录了众多国际著名诗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