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回天地区”指的是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回龙观和天通苑地区。作为北京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超大型居住区,这里人口高度集聚,城市功能存在短板。2018年以来,北京市连续启动两轮“回天行动计划”,从交通治理、公共服务提升、产业活力打造等多方面着手,努力提升地区人居环境水平。11月30日起,6集系列报道《城市筑梦·北京超大型社区“变形记”》,关注“回天行动计划”给地区交通、就业、教育、娱乐等方面带来的改变。首期节目,一起来关注交通领域的变化。
“回天地区”被称为“亚洲最大社区”。在63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上,常住人口就有85.1万人,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约1.35万人,这个数字是2023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密度的10倍左右。它的地理位置又很重要,向南连接着北京中心城区海淀和朝阳,周边是未来科学城、中关村科学城等产业集聚区。因为区域内缺少商业场所、产业规划和教育资源,一度成为很多人口中的“睡城”。大量人群在早晚高峰往返于“回天地区”和工作地,这里的公共交通压力可想而知。
回天地区的天通苑北地铁站,2023年工作日的早高峰平均有2.58万人次从这里进站,这个数字在全北京的地铁站里排名第一。而北京早高峰进站人次排名前20的地铁站中,有7座都位于“回天地区”。从2018年开始实施的“回天计划”,在交通领域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为市民出行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选择。
2019年,北京市在“回天地区”建设了一条5.46公里长的自行车专用路,起点是居住密集区回龙观,终点是产业密集区上地中关村软件园。它经过龙泽、回龙观等人流密集的地铁站,在现有道路系统内打造出了一条“不堵车、没有红绿灯”的城市快速通道。
北京市昌平区城市管理委员会自行车专用路管理中心管正称:“自运行开通以来,骑行量达到了1064万人次。根据季节不同,日骑行量在4000—9000人次之间。据统计,从自行车专用路起点到终点,骑自行车大概需要30分钟,乘坐公交车大概需要59分钟,通勤时间相比公交车会节省50%。”
有北京市民称:“如果没有这条路得绕好多路,现在有这条路,骑车10分钟就过来了。”
在北京市2018年至今陆续启动的两轮“回天行动计划”中,一方面是建设自行车专用路,打造多层次的交通体系。另一方面则聚焦原有地面交通系统的提升,也就是打造“一纵一横、五通五畅”的主干路网架构。对主干道路进行快速化改造,同时打通多条道路的堵点,畅通交通出行的“毛细血管”。目前,施工的重点是东西走向的北清路快速化改造工程。
首发集团公联公司工程建设二部副部长张东称:“咱们现在这个点位就是北清路一期实施最关键的一个节点——京藏立交。咱们所在的这个位置是主路,要跨过京藏高速,同时在这新建了10条匝道。咱们能看见的这两条匝道已经于2月6日提前放行了,缓解了这里的交通压力。”
张东介绍,北清路建成后,全线将有近5公里的无红绿灯高架道路。经预测,通行效率将达到之前的1.5倍左右。
数据显示,“回天行动计划”实施6年多,共建成20个道路重点项目;实施了多条道路快速化改造工程、打通断头路工程;优化调整60余条公交线路;增加停车位近9000个。市政道路高峰时段拥堵指数下降了8.6%。
北京市昌平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刘国伟称:“现在经过两轮的‘回天’建设,预计到2025年年底的时候,大部分道路将按计划通车。继续完善主干路网,这是一方面。同时,还要完善区域内部的联络路网。再有就是加密路网,尽可能把这些断头道路打通,这样对整体‘回天’的骨架路网形成一个巨大的完善和补充。”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