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说:“苏东坡诗之伟大,因他一辈子没有在政治上得意过。”

不论是朋党之争,还是职场上下,又或是家庭变化,似乎苏轼从来没有顺畅过。

人生长期处在逆境之中,他却总能化险为夷,做一条自由游泳的鱼。

在不同的人生际遇下,他讲了三条鱼的故事,让迷茫的人,豁然开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牢狱之鱼”:保住生命,还有来日方长。

北宋期间,王安石主持变法。

一些守旧的人,认为变法是违背祖宗的法度,站出来极力反对。

苏轼作为守旧派的一员,主动请求外调,远离纷争。

即便远离京城,苏轼还是没有逃过朋党之争的漩涡。

御史中丞李定,御史舒亶、何正臣等人从苏轼《湖州谢上表》中,找到了很多可能是攻击和嘲讽朝廷的句子。

乌台诗案就发生了,苏轼因此入狱。

在人生困顿之中,苏轼并没有视死如归,而是积极寻找出路。他和儿子苏迈约定,若是判定了死刑,就在送牢饭的时候,加一条鱼,让其有所准备。

有一天,儿子临时有事,就让亲戚送饭。亲戚不知道“约定”,出于好意,在饭菜里加了鱼。

看到鱼,苏轼立马写信给弟弟苏辙,把家业都交给弟弟管理,说:“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

皇帝看到诗文之后,很受感动,放苏轼一马。

我们在看到苏轼豁达的一面的时候,再看看他贪生怕死的一面。就会发现,人活着,比什么都好。

就算陷入的牢笼,也不要自暴自弃,而是积极寻找出路。若真的错了,积极悔过,争取宽大处理;若是没有错,真诚待人,总会有清白的那一天。

有一句耳熟的话:“死都不怕,还怕什么活。”

在讨生活的时候,谁都会疲惫不堪,甚至觉得生不如死。但是挺过去,你会发现,活着就是幸福,活着就有未来。

只要你坚持活下去,那就一切都有可能。也许一辈子都没有大富大贵,但是你活得比人家更久,那也是赚到了,可以欣慰和骄傲。

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并且不可逆转,千万别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愤怒之鱼”:冷静思考,总会找到出路。

苏轼写了一条“河豚”,在游泳的时候,触碰到了桥柱。

河豚生气了,认为是桥柱挡住了自己,就张大嘴巴,鼓起肚皮。

一只老鹰看到河豚白色的肚皮,马上俯冲下来,把河豚抓走了。

哎,不知罪己,妄肆其忿,至于磔腹而死,可悲也夫。

不懂得冷静分析,查找自身的原因,却一直愤怒,这不是悲剧吗?

一个人迷茫的时候,做什么都不对劲,还处处有阻碍,如果不能够冷静下来,糟糕的事情愈演愈烈。学会止损,情况才会逆转。

苏轼在杭州做官的时候,有一个逃税的人吴味道,冒用其名头,去京城办事,要把一些卷轴送给苏辙。

吴味道说:“我是地方的贡生,准备去京城。我随身携带了很多建阳薄丝。一路上,官吏都找我要税。无奈之下,我把薄丝转变成卷轴,并且说是苏轼的东西。”

苏轼看了看,也没有责怪,让仆人把卷轴拿来,还在上面的封条上,写上自己的名字。

另外,苏轼写信给弟弟苏辙,多关照。

第二年,吴味道考中进士。苏轼成为了他的贵人。

不管遇到什么情况,苏轼总能够应对,这就是“冷静的力量”。

杭州有水患,他就带着大家去考察,然后修建堤坝;杭州有瘟疫,他就带头捐款,修建医院,研究药方;被人贬低到了惠州,他就开荒种地,不和谁争斗。

任何时候,请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冲动是魔鬼,会让你从迷茫,到更加迷茫,一定要戒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果腹之鱼”:苦中作乐,日子也会好起来。

乌台诗案之后,苏轼被贬黄州,寄居在寺院里,一家人都食不果腹。

苏轼写下《初到黄州》:“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苏轼带着一家人,下河捞鱼,开荒种地,还采摘竹笋,日子也慢慢好起来了。

后来,他还研究了鱼的很多种做法,成为了“东坡鱼”。

苏轼在《春菜》中说:“烂烝香荠白鱼肥,碎点青蒿凉饼滑。”

做鱼的方法,不仅让苏轼一家人变好了,还带动了当地的饮食行业,真的一举多得。

不管情况是什么,你一定要快乐。因为你积极的态度,会让你逆境重生。

俗话说:“伸头一刀,缩头一刀。”躲不过的事情,就面对好了。

一步一步去解决困难,比在某个角落里痛哭流涕好一万倍。

心态决定命运,这是真的。你心情好了,逆境就是考验的时光,顺境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形容一个人,我们常常用“如鱼得水”这个词语。

人真正的幸福,不是什么都有,什么都好,而是在不好的时候,仍旧好好活下去。

我们没有办法按照自己的方式一直活,但是可以在不同的时期,调整心态,顺其自然地活。

命运给我们狠狠一击,在乐观的人眼里,那是叫醒自己而已。

怕什么,迷茫是一个过程,熬一熬,拨云见日。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