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久见了,一个县城把自己县的天卖了,还卖了9个亿!最近,山东济南平阴县的一条新闻冲上了热搜——“低空经济30年特许经营权成功出让,成交价9.24亿元!”,很多网友直接调侃:“地已经卖得差不多了,现在开始卖天了!”一时间,“卖天”成了热议话题,甚至还有网友吐槽,以后是不是连呼吸空气也得交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表面看起来,这次卖天是一次“创收奇迹”,但当你真正去扒它的背后,你会发现事情远比想象中复杂。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笔“9亿卖天”操作到底是怎么回事。

“天”真的能卖吗?先搞清楚平阴到底卖了啥

先别急着吐槽,我们先来看看平阴县这次到底“卖”了什么。新闻里提到的是“低空经济30年特许经营权”,乍一听有点复杂,但简单来说,这里的“低空”指的是海拔0-1000米之间的空域,这个范围是国家法律允许民用开发的区域。所谓的特许经营权,就是平阴县把这个空域未来30年的开发经营权限打包卖给了一家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意了,重点来了!这次成交价9.24亿元的“买家”,是山东金宇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而这家公司呢,100%归平阴县财政局所有——是的,地方政府自己成立的企业买了自己卖的“天”。一边卖,一边买,怎么感觉有点像“左手倒右手”?

更有意思的是,这家公司成立的时间特别“巧合”,就在招标公告发布当天!说白了,这个买家就是为这次操作量身定做的,目的很明确:用特许经营权作为资产,向银行融资。地方政府账上立马多了9.24亿元的“收入”,而这笔钱可能会用来缓解财政压力、补贴其他项目,或者还旧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这个角度看,平阴县的这次卖天,表面上是开发低空经济,实际上更像是一场“借贷操作”。

卖天的逻辑:为什么是平阴县?

接下来我们得问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是平阴县?毕竟它是个县级行政单位,经济实力并不突出,人们对它的第一印象更多是“平阴玫瑰”和农业种植。那么,为什么偏偏在这样一个地方“卖天”?

平阴县之所以能做这笔交易,离不开一个核心条件——它有机场!平阴县有一个通用机场,且具备发展低空经济的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持。所谓的低空经济,包括无人机物流、短途飞行、航空培训、低空旅游等多个产业。听起来很美对吧?但真要发展起来,这些领域的盈利能力目前来看还相当有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方面,平阴县的财政情况也不容乐观。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下行,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越来越难以为继,而平阴这样的地方更是压力山大。据公开数据显示,平阴县2022年的GDP仅为272亿元,在济南所有区县中排名倒数。这样一个县级单位,能“卖天”套现9亿,显然是一次孤注一掷的大胆尝试。

这9个亿,真能靠“低空经济”赚回来吗?

听起来“低空经济”是个新风口,但平阴县这次卖天,实际操作中面临的难题可能比想象中更多。我们不妨算一笔账——既然特许经营权卖了9个亿,这笔钱未来30年要赚回来,得平均每年带来3000万以上的净利润。可问题是,低空经济真的能带来这么多收益吗?

目前国内的低空经济尚在起步阶段,主要应用场景包括无人机物流、低空短途飞行和航空培训,但这几个领域都有一个共同点:成本高、市场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无人机物流。虽然“无人机送货”听上去很酷,但现实是,它的成本远远高于传统公路运输,只有在非常偏远的山区或岛屿,才可能成为主流。再比如低空旅游,平阴县这种三线城市,能有多少人消费得起动辄几百上千元的低空飞行体验?

换句话说,这9.24亿的“特许经营权”,更像是一个“看上去很美”的故事,但能否真正变现,恐怕还要打个问号。

卖天的争议:地方政府能不能这样做?

除了盈利前景不明,这次“卖天”操作还引发了另一个更大的争议:地方政府到底有没有权利把天卖掉?

根据中国现行法律,空域属于国家所有,并不属于地方政府。平阴县这次的“特许经营权”交易,严格来说并不是卖“天”,而是卖开发权限。但这种操作的边界非常模糊,尤其是“30年期限”的设置,让很多人质疑,这是不是在变相“垄断”公共资源?

更让人担心的是,一旦这种模式被更多地方效仿,会不会引发滥用问题?比如,有网友调侃,“以后放个风筝都要办手续,是不是再过几年连呼吸空气都要收费?”虽然是玩笑,但也反映了公众对地方政府过度商业化的担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底,平阴县的这次“卖天”操作,其实是地方政府在财政压力下的一种自救尝试。近年来,随着土地财政逐渐失效,地方债务高企,各地都在寻找新的创收手段。从“卖停车位经营权”“卖广告牌特许权”,到今天的“卖低空经济”,地方政府几乎是绞尽脑汁想办法增加收入。

但问题是,这样的“创新”到底是创造了价值,还是仅仅在“空手套白狼”?以平阴县为例,这9.24亿元看似账面收入增加了,但实际上是通过政府主导企业举债融资换来的。未来30年,这家公司必须依赖“低空经济”来偿还这笔债务,而如果市场没有预期的那么火爆,债务风险最终可能还是会回到政府头上。

以后还会“卖什么”?

这次“卖天”事件,也让人们开始思考一个更大的问题:如果地方政府的融资模式走到极限,以后还有什么能卖?

其实,从卖地到卖天,再到一些地方尝试“卖光”(光伏开发特许权)、“卖风”(风能开发特许权),地方政府正在把手伸向自然资源的方方面面。这种模式短期内确实可以缓解财政压力,但长期来看呢?不容乐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阴县的这次“卖天”操作,既是地方政府探索新模式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是中国地方财政困境的一个缩影。创新固然重要,但创新的底线是不能牺牲公众利益。天是大家的天,资源是全民的资源,如何在开发和保护之间找到平衡,才是真正的考验。

未来,如果类似的模式被更多地方效仿,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既能增加收入,又能让公众受益的“双赢”局面,而不是一次次“击鼓传花”式的债务游戏。否则,9亿的天卖了,留给后人的可能只是一个还不起的账单和越来越小的公共资源。#济南一县“9亿元卖天”案例引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