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曹植非常爱慕有倾国之色的嫂子甄氏,两人私下相好,别人都不相信。曹丕却始终认定叔嫂两人有一腿,因此经常故意刺激甄氏。曹植知道了,往往伤心落泪。在这种情绪的折磨之下,甄氏死后,曹植写下了《感甄赋》,纪念嫂嫂甄氏。魏明帝曹睿(甄宓之子)觉得此赋的名字太露骨,改为《洛神赋》,传颂千古。作为皇帝,为什么要单单修改这篇文章的标题呢?后人在评价和猜测甄氏与曹植的关系时,褒贬不一。
黄初五年(224年)四月,立太学,制五经课试之法,置春秋谷梁博士。黄初六年(225年)二月,派遣使者到许昌到沛郡询问民间疾苦,救济贫困者。十月,曹丕行幸广陵(今扬州市)故城。期间,经过雍丘(今河南杞县),到曹植处所,与曹植见面,增其户五百。
黄初七年(226年)正月,曹丕回到洛阳。五月,病重。命镇军大将军陈群、中军大将军曹真、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受领遗诏,共同辅佐嗣主曹叡。十七日,去世,时年四十岁。谥号文皇帝,庙号世祖,葬于首阳陵(今河南偃师市)。
曹丕于诗、赋、文学都有成就,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建安三曹”,是三国时代杰出的诗人。其《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他的五言和乐府清绮动人,现存诗约四十首。散文总数一百七十六篇,佳作颇多。所创的赋作二十八篇,以真情的笔触,触摸到社会现实的方方面面,将个体的喜怒哀乐带入行情小赋之中。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文中要点有:评价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的文风和得失,“建安七子”的说法来源于此;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认为作家的气质决定作品的风格;肯定文学的历史价值,“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鲁迅先生称:曹丕的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18.最有文采,善于填词的皇帝是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937-978年),原名从嘉,字重光,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生于金陵(今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南唐末代君主、诗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封安定郡公,后改封吴王,入住东宫,奉命监国。建隆二年(961年),李璟去世,李煜继位。继续尊宋为正统,奉献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唐国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又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
即位以来,广建寺院、普度僧尼,浪费大量资财。这一时期,外有北宋虎视眈眈,内则财政开支紧张。虽然实行过某些轻赋宽刑的仁政措施,却不能持之以恒。其推行的货币改革,反而加剧了农民的负担,促使社会矛盾激化。开宝七年(974年),宋军大举征南唐,李煜在开宝八年(975年)兵败投降,被俘至汴京,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在汴京去世,追赠太师,追封吴王葬洛阳北邙山。
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其词作前期大多描写宫廷享乐生活,后期则追怀故国,感叹身世,写出另一境界。语言清新洗练,感染力强,由此被称为“千古词帝”。其词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李煜的词不同于五代词人的词,正所谓“眼界始大”“感慨遂深”,符合了气象的定义。在词中倾注了他的真情实感,他的精神世界已经毫无保留地蕴含在词句中。词句体现了他的内心整体风貌,向人们展示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李后主,而在其中贯穿始终的就是他的“真”。如《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破阵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等。柏杨先生称:南唐皇帝李煜先生词学的造诣,空前绝后,用在填词上的精力,远超过用在治国上。
题外话:李煜与小周后偷情写下传世之作
大周后和小周后,是南唐重臣周宗的女儿,姐妹二人先后嫁给后主李煜,成为南唐国母。后人以此为序,分别称为“大周后”和“小周后”。据查,小周后出生时,大周后娥皇已经14岁了。大周后才貌无双、光彩夺目,很得李煜的钟情。因为是皇亲,小周后经常到南唐后宫玩。964年,大周后病重,小周后赶到皇宫陪伴姐姐,入住南唐后宫。大周后因痛失爱子,又卧病多日,憔悴不堪,国色不在。李煜心力憔悴,一边安慰爱妻,一边承受丧子之痛。此时,小周后已15岁,正是如花般的年龄,娇艳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