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一日是世界艾滋病宣传日,在宣传日的前后几天,将会有大量的艾滋病宣传活动会开展。与之对应的是,大量鱼龙混杂的信息和故事会出现在网络中,这对于没有辨别和分析能力的恐友可能是一个沉重的心理打击。比如,当恐艾的朋友们看到网络上描述某某人曾经恐艾或感染艾滋病后遭受的痛苦创伤经历时,会产生强烈的共情反应,就像自己亲身经历了相关创伤事件一样,从而导致身心受到负面暗示和影响,甚至种下后遗症。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之为替代性创伤。但是很多恐友在网络上搜索学习的时候,并没有意识的避免和排斥不同艾滋病相关信息的摄取,等到自己需要确定感染风险概率为零时,却总觉得冥冥之中还有一种羁绊,让自己无法完全排除,这就是心理作用下对恐友带来的直接性影响。
知艾防艾不恐艾,远离网搜是正道
每年在这个时候,总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案例,如很多年前出现过说娶了媳妇感染艾滋病,导致全家包括父母感染。显然这是错误的说法,首先是媳妇怎么传给公公和婆婆,这个值得商榷。恐友们最近尽可能不要网上推送给了您什么艾滋病相关信息,都点击进去,特别是没有辨别筛选能力的恐友,一定要守住自己的底线,不然轻易一个暗示,恐友的恐艾情绪又开始起伏不定,继而为了让自己平静下来,又去疯狂搜索和询问,结果把自己搞得心态崩溃,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在这时就悄然形成,持续精神交互作用对恐友心态调整的预后显然不友好。
了解精华的防艾知识才有助于消除恐艾
很多艾滋病恐惧症恐友可能觉得自己看得越多,问得越多,知识储备越大,肯定更快脱恐,但是事实上这可能是恐友们中前期一个较大的误区,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问不在多有诚就行。我们发现大量的恐友在各个平台给志愿者们留言,其实大量重复反复的问题累煞了志愿者以外,对恐友倒没有说达到量变到质变的一个标准。张老师有一个面询的恐友,他说曾经在网络上留下了2千多个问题,问过数百名的医生和志愿者,却很苦恼自己的知识都可以当专家了,为什么还没有脱恐。张老师为他解释了知识系统的重要性以及客观辩证看待事物的矛盾和统一。一名医生老师或志愿者给恐友只说一句放心没事,恐友嫌弃别人回答粗暴简单不负责不真诚,但如果是进行了详细解释后,恐友又会觉得为什么两个医生老师或志愿者在进行观点阐述解释的时候,谈话内容又有差别,便会开始疑惑。除了尽可能减少网络搜索和询问,到底怎么样交流沟通才能促使恐友脱恐呢。
纵观网络,大致分为三类,有稍微偏激的言论,也有稍微保守的言论,还有相对中立的言论,三种言论恐友其实可以任选一方接受,但千万不能全部接纳化为己用,在没有辩证统一内化的情况下,一旦混淆非常容易导致出现心理冲突。比如某疾控中心公众号上对艾滋病体外存活就有多种说法,有专家写了艾滋病毒离开人体瞬间失活,被很多人认为相对激进,但也有专家说艾滋病毒离开人体可以存活几周,这话又相对保守,还有专家采取中立的说法,说病毒的确不可能离开人体就瞬灭,但离开人体二次感染又需要不小前置条件,非常难以达到感染标准。
艾防知识和心理认知两者恐友都必须抓
恐友们看到同一个机构都有不同的说法,甚至还是完全相悖的,自然容易心理崩溃,导致内心认知混乱。其实,如果真的能够理解专家是分别站在什么角度说的,自然就更好理解专家们为什么这样说了,比如刚才说病毒在体外存活几周是在实验室环境下。话说回来,最初恐艾本来不是心理问题,但是每天看网络上不同的论点,网络上的人相互不熟悉不认识,无法形成安全感,最终导致内心矛盾冲突加剧,长期下去,心理自然就出现了严重问题。恐艾心理其实是可以预防的,希望各位恐友尽量选择一个平台学习,在还没有反复受到心理刺激,形成恐艾症以前,就能运用心理方法矫正认知,脱恐成功。中心永远是恐友脱恐背后的靠山,祝大家早日摆脱心理的恐惧,重回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