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连自己都骗?让教员想破头的对印自卫反击爆发前发生了什么?
鱼香肉丝567
2024-11-30 01:05山东
在1957年年末,印度国防部部长梅农突然冒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有没有这种可能印度人其实可以越过中印传统边境,然后将尼泊尔、西金、阿塞克星乃至西藏等等地区都纳入印度的统治之下。不得不说这个想法很大胆,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印度内部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讨论,当时有一些极端民族主义者甚至制定了和中国作战的计划。
而当这个消息传到时任印度总理尼赫鲁的耳朵里的时候,尼赫鲁人傻了,我打中国真的假的?这政府里到底混进来了一群什么样的抽象东西,真能打得过吗?于是尼赫鲁在此时否定了梅农一干人等的想法,并且指出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不应该也不可能和中国爆发武装冲突。
但是没过多久又爆发了这样一个事件,印度兵不血刃的接连收复了5座被法国殖民的城市,这个事件给予了印度极大的自信心,印度国内民族主义那是空前高涨,很多印度的年轻人纷纷走上街头呼吁印度必须要渴求更多的土地,那此时印度要上哪儿去找更多的土地呢?于是很多的年轻人就盯上了印度的北部和中国接壤的地方。在民族主义的裹挟之下,尼赫鲁的想法也产生了变化,因为此时正是士气正旺的时候,如果挟战胜之威,似乎向北扩张,和中国碰一碰也不是不可能。于是面对高涨的民意,尼赫鲁宣布,中印边境的形势必须要做一些改变了。
此话一说印度那是举国沸腾,都在庆祝这伟大的胜利时刻,虽然他们只是做了一个宣称,并没有占领这些地区,但是此时印度人已经开始庆祝了。但这一宣称让前线真正负责国防的维尔玛将军傻了。印度的维尔玛将军就是负责中印边境的人,当他看到总理的发言之后大惊失色,你要改变中印边境,那你这不是拿我的命当劈柴吗?于是这位将军亲自出来辟谣说现在的边境情况不乐观。但是他的这一番话并没有起到作用,印度此时的文官集团已经是高度上头了,面对维尔玛将军的劝阻,直接就是乱我军心,直接就将这一位唱反调的维尔玛将军给罢免掉了,并且向印度民众保证印度的军事实力在边境地区有着绝对的优势,打中国那就跟吃饭喝水是一样一样的。
为了能佐证印军有着强大的战斗力,印度国防部派遣了5000名精锐步兵包围了印度南部的港口国。这一次行动不仅有英军留下的航母助阵,还有超过50辆坦克装甲车的加入。果阿这个地区之前是葡萄牙人的殖民地,但是城内的葡萄牙人一看这个征兆直接就投降,印军此时又收复了被葡萄牙占领了400多年的果阿。
这个消息传出之后印度群众是彻底的沸腾了,印度国内开始出现一种论调,就连葡萄牙、法国这种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印度都可以轻松拿捏,全世界已经没有人可以和我印度一战了,别说是东大,就是美苏亲自来了也不好使世界。到了这个情况尼赫鲁又觉得自己行了,大手一挥开疆拓土就在今日,于是印度开始秘密的向中印边境派遣军队,于是就这样一场让一众众多身经百战的老将军们想破头都想不明白印度为什么要打的战争就这样开始了。
如果我们要严肃的去讲尼赫鲁到底发了什么病,非要跟中国拼一下那是很难去讲的,因为无论是尼赫鲁本人还是印度这个国家都是10分甚至9分的抽象,抽象到什么程度呢?那就是对印自卫反击战,这场战争,无论是印度这个国家的官僚,还是尼赫鲁本人,他们在战争爆发的前一刻甚至都不知道战争要开始了,这还不是最抽象的,最抽象的是哪怕到了战争爆发之后印度都不知道到底是谁在跟自己打,也判断不出对方到底来了多少人。整个印度上下属于是一点没有行动纲领,这场战争就是非常的抽象,抽象到我们要是直接把印度在开战前干过的事儿客观的阐述一遍那都是在骂他。
要深入剖析自卫反击战爆发的原因,我们得从印巴分治的历史根源说起。1947年,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然而,英国统治者却将英属印度一分为二,诞生了以印度教为主导的现代印度国和以穆斯林为主体的巴基斯坦国。对印度人而言,国家独立自是值得骄傲的事,但领土被分割却成了他们心中的痛。自然而然地,夺回失地成了他们心中的执念。
然而,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已非昔日可比,不再是随意吞并他国的时代。任何军事行动都需经过联合国的授权与认可,而当时的世界由美国和苏联两大强国主导,尤其是美国手握核武器,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在这样的背景下,轻易动武已不可能。鉴于此,英属印度遗留下的旧官僚们将外交大权交给了尼赫鲁,因为他们深知,若无法通过外战捞取利益,那么内政部门便成为捞钱的新战场。于是,这些官僚们出于个人利益和野心,纷纷将目光转向内政,争夺权力。
由于印度并未进行彻底的革命,其官僚体系几乎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许多部长仍由地主兼任。这导致新政府内部部长们行事随意,往往不经过内阁同意就擅自宣布政策决定。就连开国总理尼赫鲁也不例外。尽管印度内阁设有外交事务委员会,但尼赫鲁却对该机构视而不见,多次独自制定、宣布甚至执行重大外交决策,完全绕过了这个委员会。
这种独断专行的做法使得内阁、外交事务委员会乃至整个印度政府都对尼赫鲁的外交行动一无所知。中印边境问题的处理同样如此,几乎全部由尼赫鲁一人独断决定。因此,当自卫反击战爆发时,整个印度的内阁、国防以及外交部门都措手不及,因为他们根本未曾预料到这场战争的爆发。
尼赫鲁对中国的态度,我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探讨。首先是1939年,尼赫鲁首次访华,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他抵达了重庆。当时中国军民团结一心,以武装斗争对抗法西斯侵略者的英勇斗志,深深地震撼了尼赫鲁。他憧憬着一个未来,那就是中印两国能够友好地达成某种联盟关系,两国的前景紧密相连。他坚信,中印两国的友谊不仅代表着亚洲的前途,甚至象征着整个世界的前途,双方的关系应当是积极热情的,亲如兄弟。
这种想法从1942年一直持续到1954年。这一年,尼赫鲁第二次访问中国,此时的中国已经打赢了朝鲜战争,将不可一世的美国大兵逼退至三八线以南,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尼赫鲁参观了新中国解放后的建设,对中国人民在建设国家中展现出的精力和纪律印象深刻,他认为中国拥有非凡的力量。
然而,这次访问也暴露出了问题。尼赫鲁感觉自己像是被当作了中华帝国的臣民一样被引进,这让他深感不适。他原本幻想中印双方是实力相当的亚洲巨人,但这次会面让他意识到印度与中国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仅仅12年时间,中国的发展如此迅猛,这让尼赫鲁感到深深的恐惧。作为一个政治人物,他难以想象中国继续发展下去会是什么样子,他担心中国将来会搞霸权主义,而印度无力阻止。这种恐惧逐渐转化为愤怒,从这次访问之后,尼赫鲁对中国的态度开始从合作转变为竞争乃至敌对。
然而,尼赫鲁的恐惧其实源于他个人的臆想。新中国接待他与接待其他人并无本质区别。根据《印度对华战争》一书中的描述,尼赫鲁认为中印双方会谈时必须明确谁是大哥谁是小弟的关系。但以当时中印的实力对比,中国无疑是大哥,印度则是小弟。然而,印度刚刚实现民族独立,自信心爆棚,不甘愿成为中国的附庸。
于是,尼赫鲁政府的外交工作重心变成了如何通过巧妙的外交手段让中国成为印度的附庸,或者至少让印度国内民众相信中国是印度的附庸。如何让中国认可印度的地位,这个问题困扰了尼赫鲁很久。因为中印两国建立邦交关系已是1400年前的事,两国长期以来处于隔绝状态,突然要论谁是谁的大哥,确实没有先例可循。
就在这时,尼赫鲁想到了英国殖民者留下的“麦克马洪线”。这条线是英国人麦克马洪趁清朝灭亡、中国西南边境无人管理之际私自划定的中印边境线。尼赫鲁试图利用这条线来确立印度在中国的地位,但这一做法无疑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也为后来的中印边境冲突埋下了伏笔。
由于印度曾是英国的殖民地,那条边境线的划定极其偏袒印度,几乎将边境土地全部划归印度所有。因此,英国政府一直对此秘而不宣,直到1936年才首次提及。然而,无论是中国还是缅甸,都从未承认过这条边境线。但正如印度历史学家米达尔所言,新生政权初期往往本能地想要保住宗主国遗留下的领土,凡是殖民国家曾统治过的地方,新兴国家都渴望继续统治。于是,尼赫鲁企图将这条周边国家均不认可的边境线变为既定事实,以此提升印度在国际上的地位。他不仅盯着麦克马洪线,甚至妄图让整个西藏独立,成为中印之间的军事缓冲地带。总之,英国曾有的领地,印度要有;英国没有的,印度更要有。先行动,后找借口,仿佛梵天特许,这就是印度的逻辑。
尼赫鲁在议会上公布了自己的外交方针,宣布将以麦克马洪线划定边界。这一举动让真正懂外交的人焦急万分,他们警告尼赫鲁这样做会破坏中印关系。但尼赫鲁置若罔闻,他认为一定程度的中印竞争不仅不会破坏两国关系,反而能促进交流。他在国内的这一系列操作,完全没有与其他势力商量,甚至没打算告知中国。因此,一时间,印度国内外都摸不清尼赫鲁的意图。然而,尼赫鲁总理却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继续对中国展示强硬态度。
与此同时,中国方面也试图缓和与印度的关系,双方展开了广泛而充分的讨论。中印交流的矛盾焦点在于:中国认为自己无疑是亚洲地区的领导者,且如何处理西藏是其内政,不容他人插手。而印度则持不同看法,认为亚洲领导者的地位存在争议,值得讨论;至于西藏是否属于中国领土,也值得商榷。中国认为不容置疑的问题,印度却偏要质疑,导致谈判陷入僵局。
在此情况下,中国提出了一个草案,核心是中印作为亚洲大国,应摒弃内斗,联合对抗欧美。此时,中国正打算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对此信心满满,并希望印度能给予支持。一旦中国恢复合法席位,双方就能携手对抗欧美。尼赫鲁被这番言论打动,中国方面又进一步呼吁他认清朋友与敌人,不要被国内民族情绪左右判断。经过几次会面,尼赫鲁最终同意与中国签署协议,即众所周知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万隆会议上,双方再次确认了这一外交基本法则,印度也认可了中国对西藏地区的主权。
这一时期尼赫鲁的转变,离不开中国外交人员的努力。这看似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但也有人不高兴。比如印度民众,他们看着原本对华强硬的尼赫鲁,在几次中印会面后态度180度大转弯,不仅对华友好,还全力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这种巨大的转变让他们困惑不解,再加上当时印度国内民族情绪高涨,他们得出的唯一结论就是:尼赫鲁叛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