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本是农闲季节,但自贡市大安区新店镇的田野间却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

“羊肚菌的大棚要用土块压好。竹荪菌的菌种要撒均匀。”11月28日上午,新店镇高峰村党支部书记王莉娜正在指挥着村民下菌种,村民们有的在下菌种,有的在盖菌棚,还有的在建设排浇设施,忙得不亦乐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给羊肚菌搭棚 记者 王汉卿 摄

“我们镇是一个传统农业乡镇,特色产业以万亩酿酒高粱基地、250万羽肉鸡养殖打底,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打造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发展新动能。” 新店镇党委书记张丽告诉记者,“比如高峰村的食用菌种植、共和村的生猪循环养殖配套优质柑橘种植、新建村的板粟薯种植……这些‘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都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助农增收的主角。”

高峰村土地肥沃,过去地里主要是种粮食的传统农业,每到秋季水稻、玉米、高粱收获后,土地便闲了下来。如何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村民收入?2019年,村“两委”一班人便认真思考起这一问题。王莉娜在网上看到羊肚菌具有种植周期短、收益高的特点,成都市金堂县的农民通过种植羊肚菌已获得到不错的收益,关键是冬种春采,刚好与农忙时节错开,既能提升土壤肥力,又能把冬闲田利用起来。于是,便谋划着为村里引入这一产业。

那年暑假,王莉娜带着9岁的儿子三上成都,在省农科院门口软磨硬泡,硬是感动省农科院领导,派出专家到高峰村,从选地、选菌种、传授种植技术开始,免费为村里建起了15亩的羊肚菌种植基地。2021年,高峰村种植羊肚菌首战告捷。“第一年就赚了十几万元,让村民们高兴得不得了。”王莉娜说,“可种了两年后,开始减产了。找专家咨询,原来是菌类持续种植后土壤营养不够,需要轮作。于是,今年我们引入种植了13亩竹荪菌,明年还打算种植附加值更高的松葺。”近两年,高峰村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村集体收入节节攀升,去年实现119万元,今年更是有望突破180万元。今年,该村村民人均纯收入可望达到3万元。

新店镇新建村的山丘上,一帮村民正挥舞着锄头收获红薯。“我们这里种的红薯与本地红薯可不一样,是从山东引进的板栗薯,与本地红薯相比,口感更加粉糯香甜、病虫害更少,售价也更高。”来自大安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村第一书记王律凯俨然是一个农业专家,微笑着将板栗薯种植的原委娓娓道来。新建村山丘多,且多砂质土壤,过去种了大量柑橘,退林还耕后村“两委”专程去山东引入了适合当地土壤特质的板栗薯。“板栗薯亩产可达3000斤,我们与邮政企业及供销社签订了每斤2元的收购协议。村集体经济先期种了20亩,今年收获下来,将带动更多村民参与种植。”王律凯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挖掘板栗薯 记者 王汉卿 摄

新店镇共和村则采用了龙头企业带动的发展模式,他们引进四川皓禾生猪循环有限公司,建起了年出栏仔猪3万头的养殖场,并为养殖场配套流转土地300亩,用于消化猪粪便种植柑橘。共和村党支部书记江其说:“皓禾公司在那300亩地上种上了优质柑橘品种‘黄美人’,每斤销售价格达到8元。去年仅柑橘销售额就达到了100多万元。”周边村民不仅在皓禾公司务工领工资,还看到柑橘的旺销,也种植了200多亩。

乡土特色,是农产品的根与魂,更是农业产业在市场大潮中安身立命的根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也提出,“探索土地细碎化治理新模式”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新店镇各村正是立足本土实际,在农业产业发展中从特色上找突破,既抱团发展共筑品牌的万亩酿酒高粱、200万羽肉鸡,又差异化培育各有千秋的产品,共闯广阔市场,共同推进农产品提质增效,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自贡融媒记者 赵凯 王汉卿)

来源:自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