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马晓玉
最近,一份网传的新能源车电池更换账单,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在这份账单里,一些品牌的电池更换价格甚至超过了车辆本身的残值。
新能源车的电池保质期有多长?使用多少年后需要更换电池?过了电池保质期后,是换车还换电池?
2015年,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发展改革委曾联合发布《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其中提到,“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对消费者提供动力电池等储能装置、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质量保证,其中乘用车生产企业应提供不低于8年或12万公里(以先到者为准,下同)的质保期限,商用车生产企业(含客车、专用车、货车等)应提供不低于5年或20万公里的质保期限。”
如今8年过去了,第一批新能源车主开始面临电池过保的焦虑了吗?在换电池还是换车之间,他们又会做怎样的选择?
新能源汽车。图源 东方IC
9年内入手3辆新能源
车主:不完美但是刚需
2016年,张哲只花了6万块就喜提了人生中第一辆新能源车,成为首批“吃螃蟹”的人之一。
至于当初选择购买新能源车的原因,张哲表示,主要还是油车“摇不到号”。“新能源车对我来说是刚需。那时候的北京油车摇号两年都没摇到,反观新能源车的指标很多,每个月给的数量是1万个左右,只要申请就能有,所以就提前占个指标。”张哲说。
“考虑到当时的新能源车发展尚不成熟,市面上可选的车也就是10款左右,可能贬值也特别快,所以就买了一款比较便宜的。”售价15万的新能源车,政府补贴9万,张哲只花了6万多就拿下了。这辆新能源车使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续航里程只有150~160公里,相较于当时主流250公里的续航里程来说,算是比较短的。
很快,张哲就同最早一批新能源车主一样,开始为电池焦虑。他没有自己的充电桩,外面的快充桩有时要排队到半夜,充电速度也比较慢。同时因为车子的续航较短,冬天开暖风的话,可能连100公里都开不到。“所以这个车后面就基本被闲置了,只能偶尔用作城区代步。直到报废,也才开了3万公里。”张哲说。
尽管初期在新能源车的使用上不太理想,看上去很“鸡肋”,但对于张哲来说,因为是刚需,所以后面他依然选择购买新能源车。
2019年,张哲花了17万购置了自己的第二辆新能源车,不过这次他把续航里程放在了首位,选择了一辆续航里程400公里的车,并装上了私人充电桩。如此一来,充电也方便了,用车成本也大大降低了。“我是家用车,每年也就是跑个1万多公里,每年用车成本只有1000块钱左右。”
今年8月份,张哲报废了他的第一辆电车,并置换到了他的第三辆新能源车。
电池过了保修期
后果可能并没有想象中严重
对于电池过保,广大车主担心的点在于,电池过了保质期是不是就意味着必须在换电池和换车之间做选择?但无论是换车还是换电池,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事实并非如此。即便过了8年保修期限,也不意味着电池寿命就终结了。
那么新能源车的电池使用期限到底有多长?
重庆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教授谢翌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设定8年的质保期,是因为当使用里程在20万公里前后,电池寿命在80%~90%之间,这对于电池来说是一个安全的状态。电池用得越久,寿命衰减也就越厉害,一旦衰减到80%以下,可能存在自燃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电池就不能使用了。谢翌建议道,“超过8年保质期后,要按期检测电池,半年或一年去检测一次,根据情况来决定电池是否继续使用,尽量把它的价值发挥到最高。”
根据国家标准,动力电池在循环充电1000次后,剩余容量应该不低于80%。这意味着,假如你开车10年,跑了22万公里,电池的衰减依然不会超过20%。
老车主们的真实反馈也佐证了这一点。
作为家用车车主,张哲发现,他的第一辆车开了9年、3万多公里,第二辆车开了5年、7万多公里,两辆电车的电池都没有太大的衰减。“家用车用得少,像我这种一年1万多公里的使用强度,可能要开到20年,才能达到衰减的标准。即便超过质保期后,如果出现因自身问题而致使电池损坏的情况,也有保险公司能赔偿,所以这方面我倒并不担心。”张哲说。
那使用频率更高的新能源网约车的情况又如何呢?
网约车车主陈先生告诉记者,他的电车是在2020年电动车广泛用于营运的时候买的,续航400公里。目前,陈先生的车已经跑了40多万公里,电池没有太大的衰减,用了这么久也只维修过后视镜。陈先生表示,不求这台车能开到8年,6年就够了,就目前来看没什么问题。
“一些跑到20、30万公里的同行,电池寿命基本都在90%以上,没遇见衰减到80%以下的,只是开到后半程虚电特别厉害。”如果真到了电池无法使用的情况,陈先生表示自己大概率不会选择换电池,“买新车才7万多块钱,换电池要5万多。”
多维度并举
拉长电池“血条”
当了9年的新能源车主后,张哲认为,新能源车最大的问题还是续航,这也是他换掉第一辆车的根本原因。
新能源车电池历经10余年的发展,无论是在能量密度、电池管理系统还是安全性能上,都有显著的提升。然而,“续航焦虑”却始终是新能源车主绕不开的话题。而要想拉长电池“血条”,则有赖于电动车产业链整体的迭代更新。
首先就是电池材料。在谢翌看来,目前可替代的电池包括钠电池和固态电池。钠电池的成本本身只有锂电池的百分之40~60%;而固态电池更因其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更长的循环寿命,被认为是新能源汽车实现革命性突破的方向。
“宁德时代等企业也在逐渐推广钠电池在汽车上的应用。而对于固态电池,工信部的要求则是在2030年前后,实现固态电池的装车以及大规模的使用。”谢翌说。
另一方面,则是要发展新一代电池管理系统(bms),实现对新能源车的高精确度监测、高可靠算法、高安全预警。只有通过电池管理技术系统,才能更加精确地估计当前电池的健康状态和未来的使用寿命。
此外,谢翌也十分看好当下的换电模式。通过车电分离的方式,除了解决使用寿命和续航里程问题,还大大降低了车主的购车成本。谢翌谈到,“换电模式还没有大规模铺开,各家车企设计的电池接口、相关的标准以及bms管理模式可能是不一样的,运营成本也相对较高。如果要推开这个业务,需要国家层面或者行业去规范,打通全产业链,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