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像手中的沙,悄无声息地流逝,转眼间第一批80后已经迈入不惑之年。

曾经风华正茂的59-78年出生的人群,迎来换证潮,你的身份证到期了吗?

对于这批出生在改革开放春风里,见证了中国经济腾飞,经历了时代巨变的一代人来说,不是更换一张身份证这么简单,那么这波换证潮背后又有那些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一张卡片的进化史

1984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除了春晚上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唱响大江南北外,还有一件改变你我生活的大事发生,那就是身份证制度正式诞生。

以前出门办事,兜里得揣着一沓介绍信,生怕少带一张就寸步难行,现在有了身份证,一张小卡片搞定一切,确实是方便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第一代身份证,现在看来算是老古董了。

薄薄的塑封卡片,上面的信息是手写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一笔一划,工工整整的楷体字,透着那个年代特有的认真劲儿。

别小瞧这手写身份证,在当时这可是稀罕货。

那时候照相师傅都是稀罕职业,为了办身份证,村里专门请来师傅,5毛钱一张照片,还有人不舍得花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人家还回忆起自己老伴第一次办身份证的经历,当时她在友谊商店工作,三天两头出差,每次都得带厚厚一沓介绍信,就怕揉坏了,有了身份证,可算是解放了。

不过要说起全中国第一张身份证的主人,那还得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单秀荣。

1984年8月30日,北京朝阳门派出所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就为了这历史性的一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从民警手里接过那张崭新的身份证,也开启了中国身份认证的新时代。

有了身份证,她再也不用为演出带上一堆证明材料了,到了1995年,身份证也升级了。

这回它穿上了“防伪外套”全息透视塑封套,上面印着闪闪发光的长城标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前制作身份证,全靠手工,贴照片、盖章、塑封一套流程下来,几个月才能拿到证。

后来有了电脑,才慢慢实现半自动化,效率提高了不少。

而等时间来到2004年,《居民身份证法》正式施行,二代身份证闪亮登场,这可不是简单的升级换代,而是从内到外的革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代证内置了非接触式IC芯片,直接给身份证装了个大脑,个人信息全都在里面加密存储,安全性相当好。

不过这还没结束,2013年二代证开始补采指纹信息,这下想伪造身份证更是门儿都没有。

一代身份证到这里也正式“退休”了,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从手写到芯片,从塑封到IC卡,身份证的进化史,也是一部中国科技进步的缩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换证更加简单

转眼到了2024年,59年到78年出生的人要注意了,因为这群人身份证可能已经过期了。

如果你也恰好是这个年龄段,不妨赶紧看看,别到时候用的时候抓瞎,有人就要问了,这身份证过期了怎么办?

别担心,现在换证十分方便,早就不是以前那种排队排到腿酸,材料准备到头秃的时代了。

首先打开你的手机,现在是“互联网+”的天下,很多事动动手指就能搞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安部的身份证服务平台就是你的换证神器,拍照、提交资料,全程线上操作,新身份证直接快递到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方便到家”。

如果你是个“手机小白”,或者对线上系统不太放心,那也没关系。

自助服务机就是为你量身定制的,找到离你最近的自助服务点,站到机器前,按提示操作就行。

拍照、信息更新,全程自助,十分钟搞定,简直就是换证界的“快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如果还是喜欢传统的面对面服务,那也没问题,派出所和政府政务服务大厅的窗口,随时恭候光临,工作人员会热情地为你提供服务。

更让人惊喜的是,现在身份证换证实现了“全国通办”。

以前份证只能在户籍地办理,为了换个证先得请假回老家,然后在派出所排队排到天荒地老,填表、拍照、审核,每个环节都得小心翼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无论在哪里工作、生活,只要带着旧身份证,就能就近选择公安派出所或政府政务服务大厅办理换证手续。

而且有了全新的智能化服务,换证省时省力又省心。

三、数字社会里的身份

科技的浪潮滚滚向前,小小的身份证也搭上了这趟快车,向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飞驰。

未来身份证可能不再只是一张卡片,而是从现实到网上,甚至虚构社会里的身份证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现代识别技术越来越先进,指纹、虹膜,甚至人的面部表情本身,都可能成为身份的象征。

生物识别技术的加持,让身份认证更加精准、安全,告别了丢失卡片、忘记密码的烦恼。

更酷炫的是,未来的身份证,可能就藏在你的手机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不仅仅是身份的证明,还能化身你的生活助手,出门办事,不用再带一大堆卡,一个手机搞定所有,银行卡到社保公交卡,统统可以“下岗”。

专家预测,未来身份证会成为真正的数字身份核心,连接衣食住行,开启一个更加便捷、高效的数字生活。

听起来好像还挺美好的,但新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毕竟功能越多,风险也越大,如果电子身份证丢失或被盗,个人信息就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操作复杂的新技术,无形中提高了使用门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像有些网友说的:“功能再多,不会用,等于白搭。”

如何保障信息安全,如何让电子身份证更便捷、更易用,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科技发展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而不是让生活更复杂。

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那些被技术“落下”的人,帮助他们适应新的时代,共享科技的红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技进步的意义在于普惠大众,而非造成新的鸿沟。

电子身份证的未来,充满着无限可能,但也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探索、去完善,让它真正成为连接你我的桥梁,而不是一道无形的屏障。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适应新技术往往面临更大的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如何帮助老人与互联网接轨?

子女可以提供耐心引导和帮助,我们可以抽出时间,教他们如何使用智能手机,如何操作电子身份证,如何防范网络诈骗。

简单的操作步骤,反复的演示讲解,都能帮助他们逐渐掌握这些新技能。

除了家庭的支持,社会也需要提供更多帮助。

社区可以开设专门的培训课程,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政府部门也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弥合这一鸿沟。

例如一些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或项目,负责推进数字普惠,并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技术培训和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政府通过提供资金支持,鼓励社区、非营利组织等开展数字技能培训,并开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数字产品和服务。

许多政府部门正在简化线上办事流程,并提供多种语言和辅助功能,方便不同人群使用。

公共场所也保留传统的人工服务窗口,方便那些不习惯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在推广电子身份证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电子身份证的未来,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人文的关怀。

只有让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才能真正实现科技进步的价值。

看完身份证的“前世今生”,是不是感觉这张小卡片比大家想象的厉害多了?

从手写到芯片,从塑封到电子化,每次改变都有科技在加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当年咱父母还得拿着介绍信走南闯北,现在一部手机,一张电子身份证,走遍天下都不怕,科技改变生活,这话真是一点不假。

不过科技进步也别忘了这一辈人,教会父母用智能手机、电子身份证,科技成果一起共享,让这张小小的身份证发挥出更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