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国玲

作为山东“万亿之城”后备军,在加速建设更好潍坊过程中,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潍坊既需要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实施创新驱动,也需要更多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基础支撑。作为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山东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山东省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潍坊职教资源优质富集,各类职业院校65所,其中国家“双高计划”高职院校4所、国家改革发展示范中职学校6所,在校生30.5万人,开设专业340余个,涵盖了全部19个专业大类,与全市产业体系一一对应。围绕服务产业聚集区、“9+3+N”产业链,组建了5个市域产教联合体、30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90余个现代产业学院,在搭建产教对接平台、聚焦重点项目、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推进潍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抢滩破冰,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助推更好潍坊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塑职教专业新优势

打造高技能人才“孵化器”

潍坊市是全国最早发展职业教育的城市之一,职业教育基础扎实、底蕴深厚,长期以来位居全国第一方阵。潍坊历来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并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实现新的跨越,进入到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新阶段。

2024年,潍坊市印发《关于完善职业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通知》,推动职业院校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建立更加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体系。教育行政部门用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和建设联席会议机制,会同发改、工信等部门,以及龙头企业、产业链主,对职业院校拟新设专业进行研究会商,实现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健全完善就业市场反馈机制,教育部门每年会同人社部门,对对口专业就业、本地就业情况大数据分析,裁撤布点过多、需求饱和、就业率低的专业。2024年,推进新增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专业30个,撤销商务英语等专业22个。

随着潍坊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进一步凸显。围绕服务湾区建设,潍坊组建成立了滨海开发区市域产教联合体;围绕服务海洋化工、海洋装备、临港物流等产业发展,组建了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5个。指导院校与企业共建国际邮轮、海洋化工、海洋装备等5个产业学院,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开发教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环节、全过程,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

立足服务于地方主导产业,潍坊工程职业学院紧密对接青州花卉产业发展需求,坚持 “循产建群、以产改教、以研促产”,探索了一条融入区域、对接产业、服务企业的集成型“产教融合”发展路径。学院与青州市政府校地合作创办“花卉学院”,建设高水平花卉生产与园艺专业群,建成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个、课程4门,省级精品资源课程、在线精品课程16门,助力青州花卉产业全链升级。目前,已创新培养各类花卉产业技术技能人才2100余名,技术服务年带动“花农”增收超3亿元。

立足低空经济新兴产业,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于2021年设立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先后与山东华信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等10多家单位开展合作,开创了国内“无人机+智能建造”成功应用案例;共同研发的无人机搭载投放的高效智能化装备,为精准防控森林火灾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2024年10月,潍职-鸿图低空经济产业学院落户潍坊职业学院,计划新上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飞行器维修技术等专业,构建集无人机研发、生产、维修、技术推广与运维一体的服务体系,打造服务低空经济发展的人才高地。

围绕全省“十强产业”和全市产业体系,潍坊市在职业院校布局了200余个骨干专业,专业设置与产业高度契合,打造了一批高水平专业(群),真正做到“专业跟着产业走、围着需求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政校企”多主体协同发展

打造更好潍坊发展“新引擎”

丰富的产教资源和区位优势为潍坊产教融合提供了“天时”“地利”,但关键在于地方政府扛起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主体责任,实现多主体协同发展的“人和”。

2021年,潍坊出台《关于加快现代产业学院发展的实施意见》,从政府层面整体设计,推动高校与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办学, 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机制。潍坊市产教融合研究院深入对接国内重点院所高校,对接潍坊高校和本土企业,持续在对接的广度、深度、精度上发力,加速产教融合进程,全力打造支撑潍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2023年,潍坊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重点建设内容,全力构建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联合体内院校、企业、科研院所将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共商培养方案、共组教学团队、共享教学资源,不断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和适应性,在产教融合制度建设、机制设计、合作模式、利益分配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创新,打通人才供需“最后一公里”,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协会各负其责、协同共进的产教融合发展新格局。

10月30日,潍坊市第三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话会暨产教联合出海工作推进会议举办。目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话会已经举办三届,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参加,共同推进产教融合。截至目前,共有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产教联合体等5个市域产教联合体、30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90余个现代产业学院,潍坊把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共同体建设成产教融合新形态、区域发展新机制,不断深化多主体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引导职业学校由“基础好、条件好”向“服务好、支撑好”转变,推动职业教育扎根区域、融入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校企“双向奔赴”

产教融合塑造“新优势”

技术发展,人才先行。作为一家规模大、生产密集型高科技公司,歌尔股份有限公司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从与潍坊学院、潍坊职业学院的学生实习实训、企业用工的浅层次合作,到共建二级学院歌尔科技学院,再到与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等20余所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歌尔逐步探索形成了以“企业主导+多元主体”协同、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中国特色学徒制为核心、以产教融合政策为基础的“三段递进式匠造人才培养模式”。截至目前,已累计培养学生超过4000名,3000余人入职歌尔并成为稳定的技术技能骨干。这是歌尔深度参与产教融合、与职业院校“双向奔赴”交出的成绩单。

山东省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学生在“复刻”的生产一线学习如同在企业跟岗实训一样,在学校课程应对的是企业生产的真实情景。“我和同学们在车间兼教室的课堂中,对服装设计、制作技能的提升起了很大的作用。”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服装创意设计与工艺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魏维说。

潍柴动力先进制造业公共实训基地与山东重工集团11家企业签署了人才培养战略协议,提供培训、咨询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等服务。每年基地共对外部企业、政府机关等组织开展培训30000人次以上,1000余名学生实习实训。

截至目前,潍坊72家企业入选山东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库实训基地。歌尔股份有限公司入选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潍柴动力先进制造业公共实训基地等22家获评“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行业(专项)公共实训基地”,4个院校实训基地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清单,数量位列全省前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契合后,人才自然就能留下,为地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奎文区景致三维元宇宙产业研究院负责人表示,研究院已经与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等二十多家高职院校达成深度合作,目前公司正式员工90%以上都是职业学院毕业生。

“专业对口,环境舒适,这份工作我很满意!”谈起自己刚拿到的“offer”,山东科技职业学院2024届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高新宇满怀期待。在实习结束后,他将正式入职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这些年来,像高新宇一样,从“家门口”高校毕业,“无缝衔接”到“家门口”企业就业的学子不在少数。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学习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理想中的职业教育画卷正在产教融合中徐徐展开。产教融合正在加速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和企业的“双向奔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服务国家战略

拓展国际合作“新生态”

为推动建立产教融合“出海”新机制,今年,潍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到国外实地走访出海企业,调研企业需求。5月17日,潍坊市成立产教联合出海共同体,17所高校和29家企业携手发挥各方优势,主动服务企业出海战略,推动职业院校在越南、坦桑尼亚、巴基斯坦等国家建设“班•墨学院”“中文+技能”合作项目20余个,量身定制本土化、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服务潍坊歌尔、豪迈、鲁泰等15家企业走出去,传播中国文化,服务大国外交。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为了支持歌尔股份有限公司在越南的产能提升,继去年派遣教师至越南进行员工培训后,今年与歌尔及越南李太祖大专合作成立了“越南-班•墨学院”,于9月初开学授课。同时探索“数字出海”,联合开发培训教材7本,中越双语线上课程18门,教学资源库12项。

潍坊职业学院与加纳库马西技术大学联合培养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素质技术人才,学院还承办首期“非洲职业院校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为加纳院校开展线上专业师资培训;开设非洲首家网络中文课堂。

在推进当地职业教育的同时,协助当地制定职业标准,也是职教“出海”的内容之一。以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去年该校主导制定的服装设计技术员(5级)和服装生产技术员(5级)职业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已纳入坦桑尼亚的职业教育体系,并在该国职业院校广泛推广。

目前潍坊职教“出海”已实现了从基础的语言培训到高层次、综合性人才培养的转变,以及从本土化员工培养向系统化学院教育的升级。

从职业院校和企业“一对一”的你来我往,走向“一对多”“多对多”的合作共赢,成为当下潍坊产教融合的新趋势。潍坊聚焦创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走出了一条“产教深度融合、办学主体多元、育人机制创新、现代治理保障”的创新发展之路,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适应性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赋能潍坊产业升级发展,为推进更好潍坊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