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行业,价格战就像是一场永无止境的马拉松。
比亚迪则是一直作为这场赛事中的领跑者,下到7.98万秦PLUS,上至百万仰望U9。
比亚迪三季度营收达2011.25亿元,同比增长24.04%;
史上首次超过特斯拉同期251.82亿美元(约合1800亿元人民币)的营收。
但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就连常常以低价亲民著称的比亚迪,如今也陷入“压榨”经销商的争议中?
价格战波及比亚迪
年度议价是常态
最近,一封比亚迪内部信件在业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信中通知上游供应商,从2025年1月1日起,他们需要将产品价格下调10%。
作为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的领头羊,比亚迪在供应链中拥有巨大的议价能力,这封信应该给供应商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 网传比亚迪给经销商的议价邮件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通常情况下,新车上市一年后,车企就会与供应商协商降价,降幅大约在5%到10%之间。
车企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随着销量的增加,规模效应使得成本降低,供应商有了降价的空间;
另一方面,车企为了维持市场竞争力,有时也会进行官方降价,这同样需要供应商降低成本来支撑。
然而,这种持续的价格压力对整个汽车行业来说并非长久之计。
●图源: 比亚迪官网
该邮件曝光后,迅速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和关注。
而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随即发在微博上回应:
与供应商的年度议价,是汽车行业的管理,我们基于规模化大量采购,对供应商提出降价目标,非强制要求,大家可协商推进。
李云飞所言不假。
这一回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外界的担忧,但同时也提醒我们,汽车行业需要在价格和质量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以确保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图源: 微博@不会武功的武功李云飞
近几年来,在价格战的冲击下,不仅仅是整车厂,包括零部件供应商企业的利润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说实在的,怕就怕为了压榨配件单价好让数据好看,结果质量降低了,谁知道呢?
为了在价格上取得优势,一些企业甚至可能会牺牲产品质量,这最终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形成恶性循环。
最终中国车企在质量上无法与外资品牌抗衡。
价格高点不怕,关键是保证企业正常盈利有经费研发,造出国外跟不上的好车才行。
作为消费者,真想买车时就不仅仅是在价格上竞争了。
质量和性价比也成了关键。
10月突破50万辆
比亚迪还在攀高
官方数据显示,比亚迪再次刷新了新能源汽车的销售纪录。
10月份的销量首次突破50万辆大关,达到了50.27万辆,创下了历史新高。
今年1-10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25.05万辆,同比增长36.49%。
第三季度报告显示,比亚迪第三季度实现营收2011.25亿元,同比增长24.04%;
归母净利润116.07亿元,同比增长11.47%。
今年1-9月,比亚迪共实现营收5022.51亿元,同比增长18.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2.38亿元,同比增长18.12%。
●图源: 百度截图
而今年的前9个月,比亚迪的总营收为5022.51亿元,同比增长了18.9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2.38亿元,同比增长了18.12%。
尽管比亚迪的净利润率仅为5.025%,但其庞大的产销规模为零部件供应商带来了规模化效益的提升。
根据行业媒体报道,截至11月24日,比亚迪本月累积订单约40万台左右。
比亚迪有望在年底的最后两个月,持续保持50万台以上的销量成绩。
长安汽车总裁王俊曾在乌镇互联网大会分享了几个观察:
今年前10个月国内汽车均价下滑 6.5%,其中燃油车均价下滑 5.5%;
国内共有98款新能源车上市,但是只有 10 款月销过万;
中国 71个乘用车品牌仅3家盈利,预计未来80%以上中国品牌将面临关停并转。
● 图源:比亚迪官方微博
截至10月份,比亚迪的累计销量约为323.7万台,按照目前的趋势,全年销量有望超过420万台。
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自7月份以来已经连续4个月稳定在50%以上,比亚迪作为市场上的领头羊,其增长空间依然巨大。
随着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大机遇到来,市场竞争也将进入白热化阶段。
●图源: 比亚迪官方微博
这其实也揭示了车企要求供应商降价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打价格战。
至于比亚迪这次要求供应商降价闹出这么大动静,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龙头老大,关注度太高了;
正所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降价不降利
比亚迪带头降价?
从长远看,一个品牌不可能在市场里面占有3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
可以看到很多自主品牌一年来,纷纷的推出插混产品,到明后年越来越多的品牌,包括合资企业,会快速加入这个阵营。
虽然比亚迪现在销量跃居第一,但不论是比亚迪还是整个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都已经告别高速增长期:
2024年7月中国乘用车零售市场的新能源车渗透率整月超过50%,市场整体增速已经从2021年的158%降低到2024年上半年的32%;
比亚迪2024年上半年的销量同比增速也降到了28.5%。
就比亚迪的目前的情况来说,最大的危机来自新能源市场增量争夺战的落幕。
●图源 :比亚迪官网
比亚迪目前最大的优势是先发优势。
比亚迪老早就嗅到了新能源汽车的春天,提前布局,从三电技术到工厂建设,都比其他车企先行一步。
如今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经相当完整,而且通过极致的产业链整合,比亚迪在价格上也有了话语权。
成本的降低,让比亚迪率先开启了车企价格战。
通过规模化将成本平摊到每年300万辆的车上,进入降价和扩大销量的良性循环中。
而其他车企呢?
为了不被比亚迪甩得太远,也只好硬着头皮降价。
但问题来了,他们没有比亚迪那样的产业链优势,降价就意味着亏本。
这不,雷军和余承东都开始抱怨卖车亏得心疼了。
反观比亚迪,人家淡定得很,不仅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单车均价虽然降了,但营收和利润却蹭蹭往上涨,这波操作简直让对手们绝望。
●图源 :财经杂志
比亚迪的半年报一出,大家关注的焦点不再是它市场份额的扩大。
而是那让人眼红的单车均价下跌和利润增长。
这说明比亚迪在价格战中不仅没亏,还赚得盆满钵满。
这下好了,比亚迪不仅没被价格战拖垮,反而越战越勇,让那些跟风降价的车企们心里那个苦。
在构建和推广终端产品时,共商共建共享终端产品的销售收益,而非依赖于某个环节的垄断优势。
过度依赖某一环节的垄断地位,不仅会削弱其他环节的生存能力,还会抑制创新和研发的投入,导致整个产品生态的短板效应。
过度的价格竞争策略虽然可能短期内扩大市场份额。
但长期来看,它会破坏市场秩序,导致恶性循环。
当企业陷入价格战的泥潭,利润空间被压缩,最终将导致整个行业的投资和消费能力下降,形成一个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环境。
*编排 | 吴迪 审核 | 吴迪
红包、福利、干货,精彩不停
2000万品牌经理人内参!
聚焦头部与标杆,助力品牌高端化。
品牌专访微信:qidu286(备注:专访)
百万品牌经理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