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亲兄弟,同时考入黄埔,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一个叛变投敌,一个功成正国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命运的捉弄似乎到此为止,但晚年时,哥哥却意外选择揭发亲弟弟……背后的隐情究竟是什么,竟让手足亲情走向如此决裂?

穷苦兄弟 投身革命

陶铸和陶自强,这对生于湖南祁阳的兄弟,从小就过着贫苦的生活。

父亲参加革命后不幸被杀,母亲一人拉扯他们长大。

尽管生活艰辛,母亲仍教育他们要继承父亲的遗志,为民除害。

母亲常拿着父亲牺牲时染血的衣衫,告诫兄弟俩:"不为父报仇,誓不为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6年,带着对革命的向往,兄弟二人一同考入了黄埔军校。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黄埔成了革命的熔炉,陶氏兄弟在这里接受了革命的洗礼,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陶铸在校期间成绩优异,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毕业,受到了总理孙中山的接见和表扬。

巾帼不让须眉 智勇破狱惊四方

大革命失败后,陶铸被党组织安排到福建从事兵运工作。

他白天扮作木材商人四处筹集武器,晚上化身普通工人宣传党的主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是在这个阶段,陶铸结识了后来相濡以沫的革命伴侣曾志。

在党组织安排下,两人以假夫妻身份开展工作,日久生情,结为革命伴侣。

1930年,福建的斗争形势十分严峻。

国民党反动派在厦门抓捕了30多名重要党员干部,囚禁在死牢一般的思明监狱。

年仅22岁的陶铸决心营救狱中同志。

他亲自挑选了一支仅有11人的特训小队,经过一个月的精心准备,发动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厦门劫狱"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敌人享用早餐、毫无防备之际,陶铸带领的武工队突袭了思明监狱。

一场以寡敌众的惊心动魄的战斗就此展开……最终,在陶铸的英勇指挥下,武工队成功将狱中同志全部解救,整个行动前后仅用时10分钟,己方竟无一人伤亡!

这也成为我党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完美劫狱!消息传出,闽南人民无不叹服,自发编写歌谣传唱陶铸的英勇事迹。

重整旗鼓 星火燎原

厦门大劫狱一战,令陶铸名声大震,成了国民党通缉的重要对象。

党组织遂决定调他到上海,以避风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临行前,陶铸专程拜访刚从苏区回来的毛主席,汇报闽东地区的斗争情况。

得知闽东红军武器装备十分匮乏,陶铸据理力争,要求毛主席拨给闽东红军两个连的装备。

毛主席耐心解释,中央红军本就装备不足,很难再分出更多。

陶铸毫不客气,据理力争,最终说服毛主席拨出半个连的装备。

这番唇枪舌剑,让在场的林彪等将领大为吃惊,而毛主席却十分欣赏陶铸的豪爽和胆识,笑称他是"头犟牛"。

可天有不测风云,1933年4月,陶铸在叛徒出卖下不幸被捕,沦为国民党宪兵司令部的阶下囚。

铁窗内外,冷热两重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狱友们无不被眼前这个文质彬彬的年轻人所吸引。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陶铸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他用诗歌来表达与难友共进退的决心,用笑容来感染身边的革命同志。

很快,监狱俨然成了陶铸的另一个战场,他带领狱中同志,与敌人展开了一场场殊死较量。

就在陶铸陷于囹圄之时,远在福建的哥哥陶自强也落入了敌人之手。

面对白色恐怖,陶自强却没能经受住考验。

为了苟且偷生,他选择了向敌人屈服,成为了一名可耻的叛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民党还故意将此事告知陶铸,妄图以此来动摇他的意志。

陶铸虽对兄长的所为大失所望,却也更加坚定了抗争到底的决心。

他写下"秋来风雨费吟哦,铁屋如灰黑犬多"的诗句,表达了视死如归的境界。

1937年9月,经过党组织的不懈营救,陶铸终于重获自由。

出狱后,他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新的革命斗争中,先后在湖北、延安等地开展工作,为党的事业贡献着自己的才智。

期间,陶铸还受命前往南京营救被囚的邓中夏、罗登贤等同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不幸的是,这两位同志最终难逃敌人的毒手。

得知噩耗,陶铸伤心欲绝,泪洒雨花台。

两袖清风 剿匪显身手

新中国成立后,陶铸被任命为中共中南局副书记。

他两袖清风,廉洁奉公,在母亲的住房问题上,要求和群众住一样的房子,不搞特殊化。

1951年,广西匪患猖獗,在国民党和境外势力的煽动下,十多万土匪集结山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危急关头,毛主席将陶铸召至中南海,亲自布置剿匪事宜。

陶铸临危受命,雷厉风行地开展工作。

他改变了之前对土匪宽大无边的政策,下令擒贼先擒王,并一举歼灭匪众五万余人。

仅一年时间,广西数十年的匪患便被彻底肃清。

陶铸在剿匪战斗中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仅用一年时间,便迅速平定了广西各地方的武装割据,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安定祥和的生活,赢得了军民的广泛赞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剿匪期间,陶铸常以身作则,与士兵同吃同住,身先士卒,鼓舞军心。

剿匪凯旋途中,陶铸抽空回到家乡祁阳,与阔别多年的兄长陶自强见了一面。

新中国成立后,陶自强并未受到严厉惩处,只是安排在家乡一所中学做了校长。

见到昔日意气风发的弟弟已成为国家栋梁,陶自强心中五味杂陈。

而一向直率的陶铸开门见山:"你过去经历不光彩,担任校长影响不好,不如改任语文教师吧。

"陶自强闻言,只好黯然辞去校长一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手足相残 晚节不保

1967年,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

身为中共最高领导人之一的陶铸,成了众矢之的,很快被打倒。

正当陶铸陷入人生低谷之际,噩耗再次传来。

他的亲哥哥陶自强,竟在背后捅刀,跳出来诬陷弟弟是叛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昔日并肩战斗的亲兄弟,为何会在多年后反目成仇?这个打击着实太大,陶铸连日郁郁寡欢,暮年生活陷入了无尽的苦闷之中。

他时常凝望着雨花石,回忆起黑暗岁月中与难友们并肩作战的点点滴滴。

革命事业如火如荼,自己却深陷政治漩涡,百感交集。

1969年,历经风霜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含冤去世,临终绝笔:"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年后,在平反昭雪后召开的陶铸追悼会上,陶自强因忏悔之心而想要参加,却被严词拒绝。

良心发现的陶自强给陶铸遗孀曾志写下忏悔信,希望得到宽恕。

曾志并未回信,只有女儿看他可怜,才给予一丝谅解。

不久,陶自强便在巨大的悔恨中离开了人世,终年76岁。

临终前,他反复呓语:"铸弟,我对不起你啊……"

革命战士陶铸,以赤子之心投身革命,在党的感召下浴血奋战、坚贞不屈,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他的兄长陶自强,虽也曾热血青春,却经受不住考验,在革命的洪流中迷失了方向。

这对兄弟的悲欢离合,正是那个时代无数革命者的缩影。

英雄已逝,精神永存。

愿英烈们安息,后人缅怀,继承先烈遗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