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孩子四五年级的时候,感觉到了孩子开始对大人提出的意见,有抵触和反抗的情绪。刚好和10岁青春期初期的时间对上。
1.学会适应孩子突然的改变。
老实讲,以前很乖、很听话、很听劝的孩子,突然间有了反抗的语言和情绪,大人在心理上还真有点不适应。(那个时候来的时候,别急着发火)
还记得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天气转凉给他套个帽子,他会乖乖的戴上出门。但是10岁后的孩子,他会把帽子摘掉,说:“我不冷”,然后转身出门。
如果家长非让孩子戴帽子,最后的结果,可能是还没出门,大人和孩子心情都会不愉快。
体验过几次心理上的不舒服后,我意识到,孩子青春期要学会尊重他的个人意愿和想法。我们可以提供建议,但不能强制要求孩子必须按照我们的想法去执行。
当我自己在心理上做出了改变之后,接受了孩子目前的状况。之后在和孩子相处,我在说话和做事上,就会稍微注意一些。不会再像小时候那么随意,时不时地就命令他干这干那的。
当我们给了孩子独立做决定的自由权之后,会发现和孩子的相处就容易很多。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顺着他了。他没有脾气,自然就不闹了。
就比如让他戴帽子,他不戴转身走了,然后你告诉他,“路上小心点”,他会跟你摆摆手说,“再见”。这一家人都开开心心的多好啊!
孩子大了,想试着掌控自己的生活,遇事想自己决定就让他自己决定吧!顶多他问我的时候,我说说自己的看法,给他一些建议。最后孩子听不听、是否采纳,要看孩子的决定了。当然家长也得关注点,不能啥也不管。
2.自己消化焦虑。
孩子明年马上要上初中了,计划安排得很满。坚持一段时间,孩子有点疲了,太累了,态度上就不是很积极了。看着每天要看的书,孩子压力也很大。
孩子不想做这件事儿,逼他做效率低不说、孩子痛苦、家长也难受。
我能咋办?只能是自己默默地消化这个焦虑。
就像背单词,孩子不爱背了,就陪着他一起背。我俩比赛。数学题不爱做、不愿意想,借口不会。我先自己研究,然后请教孩子,和孩子一起讨论,这道题就解出来了。书不爱看,就让孩子把有意思的文学知识点分享给我。有时候看到什么有趣的知识点、视频,我也分享给孩子,一起看。
遇到孩子不想做练习时,那就歇歇吧!他们老师也说,孩子每天在学校做练习挺多的。
父母能理解孩子学习的苦,不逼迫,不给孩子增加学习压力。
3.换个方法和孩子好好沟通。
青春期的孩子,做事情不计后果。这时候父母的提醒很重要。但直接的提醒,还可能让孩子反感。
就比如我们这里下雪了,房顶积满了雪。中午雪融化,沿着房檐往下流。暖阳很快过去,往下流的雪水变成冰柱。
如果直接跟孩子说,“别走房檐下面”。
在孩子耳里有点命令的口吻。
但换个方法,问孩子:“房檐下面是什么?亮晶晶的”让孩子关注到危险,才能在心里留下「躲避危险」的种子。
小时候的沟通方式,不适用于青春期的孩子了。多尝试,总能找到一种和孩子好好沟通的方法。
我们才踏上青春期之路,希望后面的路会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