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德州窑红绿彩》出版发布暨大运河红绿彩文化传承研讨会在德州市档案馆举行。相关领域嘉宾和地域文化学者30余人相聚一堂,共同探讨德州窑红绿彩的深邃与广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会上,向著名国际陶艺学者、景德镇陶瓷大学特聘教授李见深颁发了大运河红绿彩研究特邀顾问证书。德州红绿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文利向市档案馆捐赠金代红绿彩瓷俑,市档案馆馆长李纪三向其颁发捐赠证书。德州市档案馆分别向市图书馆、德州学院档案馆赠送《德州窑红绿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代红绿彩瓷俑

为着力推进大运河文化传承保护,服务“两河牵手”重点工作,2024年,德州市档案馆将视角聚焦穿越千年时空的德州红绿彩,出版《德州窑红绿彩》。该书共15万字、500余幅照片,从历史沿革和现代传承的角度,围绕德州红绿彩前世今生和时代价值展开,重点对红绿彩产生的时代环境、制作技艺、历史地位和保护传承等问题进行阐释,为大运河“流动的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下、传承后世提出了新的思考。

“德州如何进一步保护好、传承好大运河文化,这本书便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李见深表示,《德州窑红绿彩》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机会,来把德州窑红绿彩历史与文化内容放到当代的国际视野当中,解读德州窑红绿彩这1000多年走过的历程。通过这本书可以重温这段历史,重新找到那个源头,它可能是构成当代审美上的、文化上的、艺术上的、技艺上的重要依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研讨环节,史成志、王德胜、黄金元、刘耀辉等文化学者围绕“大运河红绿彩文化传承”进行充分交流,对《德州窑红绿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大家一致认为,德州窑红绿彩是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州窑红绿彩》丰富了运河文化的内涵,填补了德州运河文化一段时间内的空白。新书的发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提供了一个范式,也为“两河牵手”工程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体现了档案部门的责任担当。同时,也为文化“两创”,从文化利用非遗产品发展为非遗商品,进而成为畅销的旅游产品奠定了基础。

千年窖火生生不息,运河文脉源远流长。“德州是大运河文化的重要承载地,挖掘好、整理好德州大运河文化资源是档案部门的时代任务,这也是我们启动《德州窑红绿彩》编辑研究工作的初衷。该书对德州红绿彩产生的时代环境等诸多因素进行了挖掘研究,具有学术、艺术和传承多重价值,是‘两河牵手’工程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对推动大运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市档案馆馆长李纪三表示,今后,德州市档案馆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推进档案资源开发多出精品力作,留存德州记忆,为现代化强市建设贡献档案力量。

来源: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