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所谓党内无党,千奇百怪,对于军中的山头主义党中央其实一直有所察觉,也一直在努力客服。

但是山头是客观存在,且无法消灭的,因为人都是有远近亲疏的,自然会存在关系亲近与否。

对此毛泽东毛主席就曾表示,党内无党千奇百怪,我们要承认这个东西,同时也要克服山头主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战争中,我军四大野战军,东北、西北、中原野战军都基本锻造为了一体,山头主义的倾向基本被磨灭。

而军中山头主义最严重的莫过于华东野战军了。

在济南战役前后,华东野战军曾经多次暴露出其山头主义的倾向。

当时诸将皆不服粟裕,陈士榘作为参谋长头痛不已,直言山东部队之间隔阂太深。

为什么山东部队的山头主义会这么严重?后来的华东野战军又是怎么克服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八路军时代的山东山头

华野“山头”多,其实不只是在解放军时期,而是早在八路军时代就已经出现了苗头。

山东地区早在1921年就创立了山东的首个党组织,后来山东省委屡遭破坏,又屡次重建。

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北方局命黎玉前往山东重建山东省委,并在当地发展革命武装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征以后我党主要武装力量都在陕北,这注定了黎玉得不到外界支援,只能依靠山东省委自己的力量。

日寇入侵,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直接逃跑,导致山东多个地区出现权力真空。

山东省委当即果断站了出来,领导了多场起义运动,让山东省委成功站稳了脚跟并掌握了一定军事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8年4月黎玉回延安汇报工作,当时山东省委就已拥兵两万多人了,急需中央派出优秀的指挥官。

对此毛主席大为高兴,称赞黎玉和山东省委的工作做的十分优秀,这也成为了后来115师入山东的一个原因。

在中央的安排下,山东本地的武装力量统一改编为了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支队(后改称八路军山东纵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8年11月,115师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在二次分兵之后,又带着115师主力的一部进入山东。

此时115师进入山东的部队仅有八千多人,但是原本的山东纵队却已经高达4万多人。

两支部队互不统属,但是都是隶属于党中央,一来二去矛盾就产生了。

山东纵队认为115师是来捡便宜的,直接坐享胜利果实;115师则认为自己是主力,山东纵队理应配合自己。

后来经过多次调整,罗荣桓最终统一领导山东军区,但是山东部队内部的隔阂就这么产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山东部队和华中部队的矛盾

日本投降后,此时的山东军区本部已经基本磨合完毕,但是新的调任又产生了新的矛盾

罗荣桓带着山东军区原主力部队去了东北,也有一部分留在了山东。

为了弥补山东军区的空虚,党中央调派原新四军的陈毅、原晋察冀的宋时轮等空降过来,组成了山东野战军

后来粟裕带领着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合并,成为了华东野战军,此时的华东野战军内部就分为了山东八路,华中新四军两大组成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陈毅到山东任上之后,山东军区就稍显散乱,许多二级军区对陈毅不感冒,“听调不听宣”。

尤其是在泗县战斗失利后,陈毅指挥山东野战军左支右绌,接连丢失了淮安和淮阴,两淮的丢失让陈毅在山东军区内部威严尽失。

而且此时的山东除了陈毅这个山东野战军总指挥之外,还有小饶同学负责地方军区的工作,这就导致整个山东混乱不堪,令出多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混编后,粟裕成为了军事上的华东野战军主将,但粟裕也是华中的新四军出身。

对于山东野战军诸将来说,他们不信任也不服粟裕的统帅,尤其是粟裕本身资历太年轻,压不住山东的许多老将。

济南战役前后许世友对粟裕的几次反对,其实就是山东诸将对粟裕不服的集中表现。

到此时华东野战军内部山头主义的倾向已经彻底表现出来了,山东八路和华中新四军的矛盾,老将和粟裕的矛盾,可谓是矛盾重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华东整训

吃够了部队内部山头林立的苦楚,在粟裕统一负责军事指挥后,陈毅开始专心于统一整训华东部队。

一方面陈毅投入极大精力重构了华野的指挥重心,同时华东军区饶漱石同志也站出来,在二次曲阜会议上表态全面支持粟裕的指挥。

有了陈毅和饶漱石的整训,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才慢慢理顺了工作,不再干预也不再顶撞粟裕的指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东野战军内部其中最大的矛盾就是新四军、八路军两大系统的矛盾。

虽然大家都是党的部队,但是从抗日战争走来近十年时间哪里是那么轻易可以分辨的。

比如七月分兵时就不得不尊重大家的山头,八路军老部队跟陈唐兵团,新四军老部队跟粟裕。

虽然看上去并不符合党中央的决策与规定,这也是当时无可奈何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1948年的濮阳整训,终于算是彻底将华东野战军的山头主义拿掉了。

整训时部队直接将山头主义拿到了明面上,毫不留情的批评了各主管的种种山头苗头。

正是从这次整训之后,基本上肃清了华东部队有碍内部团结的因素。

华野也真正开始拧成一股绳,这为后来的淮海战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