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前半生看父敬子,后半生看子敬父。” 这句话意味着,在人生的前半段,我们依赖父母的成就来塑造自己;而在后半段,则依赖子女的成就来安享晚年。
人的一生并非一成不变,我们不能停滞不前,自满于现状。
作为70、80后的一代,我们转眼间已步入知天命之年。许多人已经四五十岁了。
或许我们没有显赫的成就,但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从农村走向城市,与爱人共同创业,白手起家,在城市中安家落户,外出工作,并且抚养孩子长大成人。
未来我们还能有何作为,尚不可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岁月不饶人,我们将逐渐老去,做事情也会感到力不从心,慢慢地从社会的中心退居到边缘。
家族事业的传承,最终还是要看子女们的努力;而子女若要尽孝心,也必须拥有相应的实力。
因此,我们应该尽早鼓励孩子完成以下几件事情,这样他们将来才能拥有幸福的晚年。
01漫步于故乡的小径,守护着祖辈留下的产业
“少年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多少人感叹,岁月流转,自己离乡背井多年,人事全非。
然而,无论我们走得多远,总会在某个时刻回到故乡,因为那里是我们的根。
只是当父母离世后,我们可能只在清明时节回乡扫墓。或许,许多家庭会选择兄弟姐妹轮流回乡扫墓,每人几年才有机会回一次。
也有些家庭,祖辈的墓地远在他乡,或是在公墓之中,回故乡的机会更是寥寥无几。
但故乡仍有我们的祖业,一片田地,一片林子,一座老屋。
另一方面,我们的孩子可能在城市出生长大,对故乡没有太多概念,唯有户籍上记录着他们的籍贯。
多带孩子回故乡走走,加深他们对家乡的感情。同时,记住自己的祖业所在,保留相关的产权证明文件,并清楚地了解祖业的边界。
无论未来如何变迁,祖业是否有用,故乡始终是我们的后路,是人生的归宿。
寻找一位伴侣,共同建立家庭,生育后代。
在70、80后的一代人中,兄弟姐妹众多,即便有一两个不结婚,也不影响大局,因为总有人会结婚生子,家庭的未来依然光明。
但我们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或仅有一两个兄弟姐妹,如果他们选择不结婚,这并非好事。
促进子女结婚生子的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念,而非不断说教。寻找伴侣时,人们总是偏爱那些价值观正直的人。
对婚姻有更深入的理解,认识到传宗接代的重要性,同时体验到爱情的幸福,孩子们自然愿意迈入婚姻的殿堂。
不要以为,为子女购置房产和车辆,就能保证他们结婚。如果观念不正确,再大的房子也只是空壳,无法带来真正的快乐。
02寻求一份职业,实现经济上的自立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尚未成年,暂时不工作也无妨。同时,也有部分年轻人在大学毕业后,选择无所作为,或者以“备考公务员”为由,长期依赖父母生活。
在当下,70/80后一代人尚有能力工作,能够承担起子女的日常开销。然而,当我们步入六十岁之后,是否还能继续支持子女的生活呢?到了八十岁,如果子女仍旧依赖父母,我们又该如何是好?
即便我们留下了百万存款,但若子女不通过劳动来维持生计,这些钱显然是不够的,甚至可能因为挥霍无度而在三五年内消耗殆尽。
一个理想的家庭,每个成员都是勤劳的劳动者,不偷懒,不依赖他人。子女的经济独立,比父母留下巨额财富更为关键,也更为明智。
当子女意识到赚钱的不易,他们自然会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花钱也会更加谨慎。即使子女的能力有限,每月仅能赚取一两千,父母也不应责怪,因为劳动总比无所事事要好。
回想我们最初步入职场时,月收入仅有三五百元,甚至在家乡从事体力劳动,每天的收入也不过五六元。
我的家乡有句俗语:“多不如少,少不如现。”意思是,定期有现金收入,就能过上相对舒适的生活,而不是总是期待那些不切实际的承诺。对于那些眼高手低的工作,我们不应抱有幻想。
03终身学习,规划未来
我曾读到过这样一个观点:对于当代年轻人而言,职业的不稳定性似乎已成常态。
的确,许多人渴望进入体制内,追求稳定的工作,然而能够获得这些岗位的人数却相对较少。
观察那些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年轻人,一个省份的报名人数可能达到数十万,但最终能够成功考取的仅有大约一万人。
再看创业领域,许多人即使初次尝试失败,也会选择再次尝试。
即便是选择打工,人们也不会长期固定在某一家工厂。毕竟,工厂的倒闭并非不可能发生。
在职业的不确定性中,唯一稳定的是“个人的能力”。
作为70/80后的一代,我们深知,像农村的木匠、砖瓦匠等手艺人,他们所赚取的工钱往往更多,而且即便年老,他们的手艺依旧受到人们的青睐。
如今,越来越多的工匠们的价值被重新发现,工作机会主动找上门来。
因此,督促孩子终身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技能,便能确保一生的安稳无忧。
04提及情商,适度融入群体是必要的
有些孩子会表达:“我有社交恐惧症。”
而一些年轻人则会说:“我更喜欢宅在家里。”
确实,他们总能找到不参与社交活动的理由,这似乎也与他们的个性相符。
然而,我们不妨思考一下,70、80后那一代人,往往兄弟姐妹众多,还有许多表亲。但到了我们的下一代,往往只有一个或两个孩子,表亲们也常常因为各自的职业发展而分散在不同的地方。
如果我们的孩子不学会社交,那么“出门靠朋友”这句话可能就无法实现。
我们不应该强迫孩子去社交,但鼓励他们提升自己的情商,学习如何与人沟通是重要的。年轻时,即使说错话也无妨,因为错误可以被纠正。通过多次的改正,一个人的情商自然会提高。情商的提升并非完全依赖于天赋,更多的是经验的积累。
古人云:“父望子成龙,子望父升天。”父母期望孩子能够出类拔萃,而孩子则希望父母能够成为家中的顶梁柱,永远守护着家庭的安宁。然而,相较于彼此的期望,更应是相互的鼓励、共同的成长与成就。我们常常急于让孩子迅速成熟,但当我们年老时,会意识到,只有孩子稳定成长,他们才能具备孝顺父母的能力。孩子的成功,让我们感到欣慰,并且也意味着我们可以安心地将家庭的重担交到他们手中。对于70、80后的我们来说,我们并不一定要求孩子提供大量的赡养费,但最重要的是孩子能够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