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龙江一场大雪过后,呈现出的是一片银装素裹的童话世界,而在这片冰雪天地里,独属东北小孩的快乐悄然上线,“孩子们在雪堆下面挖地道,玩得老嗨了” 的场景走红网络,还引得网友打趣 “感觉他们能挖出个三室一厅”,背后蕴含着满满的地域特色与童年趣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北地区,每至冬日便是冰雪的王国,漫长且寒冷的冬季使得降雪频繁且雪量丰厚。黑龙江作为东北的典型地域,每年 11 月左右,凛冽寒风裹挟着大片雪花纷扬而降,常常一夜之间,城市、乡村都被厚厚的积雪掩埋。像这次 11 月 27 日的大雪,让大街小巷堆满了蓬松柔软的雪堆,有的地方积雪深度可达几十厘米,普通轿车都能被掩埋大半车身,整个世界仿若一个天然的冰雪游乐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校、社区广场、公园等公共区域,或是自家院子,但凡有积雪的场地,都成了孩子们的 “欢乐战场”。东北的冬日,天黑得早,可即便暮色降临,街头巷尾也还能听见孩子们在雪地里嬉笑玩闹的声音,挖地道这样的 “传统项目” 代代相传,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东北人的童年记忆。

东北得天独厚的冰雪条件是根源,大量且质地适宜的积雪,为孩子们的创意发挥提供了天然素材。松软的雪如同可塑性极强的 “玩具泥”,方便堆砌、挖掘,既不会过于松散难以成型,也不会坚硬到挖不动,使得孩子们能轻松施展 “地道工程”。不像南方,雪量稀少、落地即化,难以形成可供这般玩乐的深厚积雪层。

孩子们本就充满探索欲和想象力,面对茫茫雪海,在雪堆里 “打洞” 就如同开启一场神秘冒险。地道可以是躲避 “敌人” 的堡垒、运送 “物资” 的秘密通道,每个孩子脑海里都有着独特的故事脚本,他们在挖掘过程中,不断丰富情节,满足内心角色扮演、冒险探秘的渴望,沉浸在自己编织的冰雪童话里乐此不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北邻里关系向来紧密,孩子们呼朋唤友极为便利,往往是一群小伙伴相约雪地。大家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挖洞、有的负责运雪、有的负责 “设计规划”,在协作互动中,情谊升温,乐趣也加倍,欢声笑语回荡在冰天雪地间,让挖地道这件事从简单玩乐变成集体的狂欢盛宴。

网友们看到相关视频、图片后,满是羡慕与感慨。“感觉他们能挖出个三室一厅” 这句调侃,饱含对东北孩子冰雪玩乐创意的惊叹。有南方网友留言 “实名羡慕,我们这雪都积不起来,孩子只能眼巴巴看着,你们这雪地里的快乐太纯粹了”,流露出对东北冰雪资源的向往,以及对自家孩子缺失这类天然游乐条件的遗憾。

还有曾在东北生活过的人回忆往昔 “看到这场景,一下就想起小时候,冻得通红的小手,满是雪渣的棉袄,可那时候是真开心啊”,这是对童年岁月的深情回望,雪堆地道成为串联过去与现在情感的纽带;更有网友表示 “希望孩子们多拍点视频,让我们也跟着感受下这冰雪中的快乐”,侧面反映出这种质朴、充满地域特色的童趣具有强大感染力,能跨越地域、年龄,唤起大众心底对纯真快乐的共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北小孩在大雪后挖地道这一现象,不只是简单的玩闹,实则是地域文化与童年天性碰撞出的绚丽火花。它是东北冰雪文化中极具生命力的民间 “传承”,没有昂贵玩具、高科技游乐设施辅助,凭借自然之礼,传承祖辈传下的玩法,让冰雪赋予童年别样色彩。

对于孩子自身而言,这是锻炼创造力、团队协作能力与体能的 “户外课堂”,他们在地道挖掘中学会规划空间、合理分工,奔跑运雪、挥铲挖掘中增强体质,沉浸冰雪故事里拓展思维。从社会层面看,这类充满烟火气的冰雪玩乐场景,经网络传播,成为东北文旅的生动 “宣传海报”,吸引更多人关注东北冰雪季,助力地方旅游发展。

当然,在鼓励孩子们尽享冰雪快乐的同时,家长和社会也需做好安全保障,提醒孩子防范地道坍塌、注意保暖防滑,让这份冰雪中的快乐能稳稳扎根,在每一个东北孩子的童年里璀璨绽放,也让更多外地人透过此,领略东北冰雪魅力、感受东北式童年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