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新街”是峨山彝族自治县特有的、古老的彝族传统节日,是峨山彝族人民流传久远而又具有丰富内涵的节庆文化典型代表,更是彝乡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开新街的到来,意味着老百姓新一年的春耕拉开序幕,集市交易也开始活跃起来。 “大街上,敲锣打鼓、龙腾虎跃、花鼓飞花,穿着各民族特色盛装的民族传统节日表演队伍,拿出各自的看家本领表演着民族歌舞,鼓声“震”地,震撼人心;街道边,叫叫卖声此起彼伏,来自本地和外地的商贩们一个接一个、一排连一排地摆开摊位,各种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摊位旁、阁楼里、房顶上、大街小巷中人头攒动、欢声笑语,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当天边最后一丝霞光散去,广场上燃起了熊熊的篝火,彝家儿女和各族宾客手拉着手,一起看表演、放烟火,唱的唱,跳的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是彝乡“开新街”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写照。

“开新街”文化的历史沿革

据《峨山彝族志》记载,明清以后,随着彝族聚居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民间商品交易逐渐扩大,各区域范围内的彝族人民约定俗成,形成了定期赶集的传统,俗称“赶街”。后来,为避免赶集日重合,各个彝族聚居区的赶街日以阴历为主,相互错开。而根据民俗传统,旧时峨山彝族人家每年大年三十晚上烧香祭神后,各家各户就暂停相互来往串门,直到正月初二或初三,各村寨的民间灯会、龙会、虎会、地会等年俗活动结束后,各家各户才开始相互往来,也才能开始一年的生产劳动。当有辞旧迎新意味的年俗活动与赶集日相遇,就合并成众人齐聚、天地同欢的“开新街”。彝族先民在约定俗成后,就把每年正月初二后(春节后)的第一个赶集日称为“开新街”,也叫“开街节”,成为彝族聚居地区群众固定的节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新街”彝语称为“哩夕哩”,“哩”意为集市、赶集,“夕”意为新,合起来翻译成汉语即“赶新街”。“开新街”流传于峨山县塔甸镇、富良棚乡、大龙潭乡、岔河乡、甸中镇一带,是整个春节的高潮。这一天,附近十里八乡的各族群众,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地到集镇赶新街,各村寨青年男女带上扎制好的彩龙,吹奏着过山号,耍着龙灯,跳着花鼓舞,从各个寨子聚集到街子上,参加巡街表演、祭龙祭鼓等活动,而开新街所在集市的居民即为东道主,要组织舞龙或耍狮队到集市口,满腔热情地迎接前来参加开新街的各村寨艺术队。究其内涵,除了赶集交易、开展民俗活动以外,还有就是在万象更新、新年伊始之际祈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安康如意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新街”文化的内涵和真谛

“开新街”,可以说是峨山各族群众汇聚一堂与天地同欢场景的缩影。

《峨山彝族志》对彝族“开新街”活动的盛况有过记述:当翘首以盼的“开新街”如期到来,附近十里八乡的各族群众,无论男女老少早早地就换上节日盛装,成群结队地向街子汇聚,并组织本村寨的民间文艺队前往参加。民间文艺队先以舞龙耍狮队领头,彝族花鼓舞、猫猫舞、蚌壳舞、彝族武艺、杂耍等表演队伍紧随其后,整个街子锣鼓喧天、欢歌笑语、热闹非凡。其间,还举行斗鸡、对山歌、跳乐等民间文艺活动,可谓异彩纷呈,任人尽情欣赏。集市交易也异常活跃,各种山货野果、地方特产、民间工艺品、民族服饰等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新街”的内容包罗万象,表演项目丰富多彩,都源自彝家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精彩的节目生动展示了瑰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各族群众在沉浸式体验民族风情时,手牵手、心连心,共话民族团结情。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开新街节不断弘扬和创新,到今天已经不再单纯是彝族传统节日,成为来自全国各地成千上万各族宾客与彝家人手拉手、肩并肩的狂欢节日。

进入新时代,每年春节前后,正值大龙潭、富良棚、塔甸一带万亩山地油菜花的盛放期,璀璨金黄的油菜花成为初春彝乡最美的风景,是玉溪市内最大、最有看点的油菜花景观,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观光。“开新街”在塔甸镇、富良棚乡一带形成了“开新街暨油菜花节”系列活动。“开新街”不仅成为峨山各族人民讴歌新时代的一种特有形式,更是对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彝乡大地各族群众幸福生活的展示,能有形有效有感地见证民族文化魅力,共享民族传统文化盛宴,在欢声笑语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新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丰富了民族文化的内涵,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峨山彝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形成了自然崇拜、神话传说、吉庆禁忌、人物纪念等民间风俗,随着族群的繁衍发展而演变、积淀成为历史文化。绵延演进至今,峨山境内传承下来以彝祖、彝镇、彝医药、彝火、彝鼓、彝绣“六彝文化”为主的彝族文化瑰宝,拥有彝族花鼓舞、彝族服饰、彝族“四腔”、彝族“开新街”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火把节、咪嘎哈、斗牛节等一批独具特色的彝族传统节日。其中,“开新街”成为了峨山县彝族节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峨山县彝族开新街于2017年2月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开新街节定在每年春节后的第一个赶集日。峨山彝族开新街,始于明末清初的富良棚村,目前,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富良棚乡、塔甸镇、大龙潭乡等彝族聚居的乡镇,其中以富良棚乡最具代表性。彝族开新街包含了祭祀、传统活动展示、赶集采买、群众联欢等内容,传承了古老的祈丰祭祀仪式,更继承了彝族勤劳朴素的品质,反映了彝族人民对自然、对生活的敬畏和追求。通过肃穆而神圣的祭祀仪式,不断强化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意识,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对于当地社会的稳定、民族团结和凝聚民心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开新街”不仅是一场民族文化互赏、互鉴、互学的盛宴,更是一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不同民族的人们相互分享彼此的文化、传统和习俗,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增进了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了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互鉴融通、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

如今的“开新街”,已经成为峨山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民族民间非遗文化艺术、促进各民族“三交”的重要平台,也是打造“中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品牌、实施旅游促“三交”计划,展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是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真正实现有形有感有效的生动实践。

(峨山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王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