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后虽然寒意渐浓,但经区泊于镇龙山湖创意农业样板片区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片区内的蔬菜坊、红酒庄、园田里、乡泊居等创意农业项目建设正火热进行。这片土地,正因创新土地经营、充分发掘土地价值,书写出新的故事。
龙山湖创意农业样板片区一角。
“颜值”变“产值”
打造现代农业典范
不久前,一场“稻田音乐会”在龙山湖畔开演:金色稻田、葱郁草坪组合成一处幕天席地的舞台,阳光洒遍田野,风车随风起舞,质朴的歌声搭配旖旎水光,整个现场令人惊艳。
龙山湖畔热闹的背后,是泊于镇对“盘活闲置资源、赋能乡村振兴”这一命题的探索。
龙山湖水库是地级威海市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座中型水库,2015年开工,2022年竣工验收。建设过程中,共平整田地2000亩,库区刘官屯等8个村的2038户村民回迁上楼,这带来了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变。
如何更好地带动乡村发展、村民致富、低效用地盘活?
和很多轰轰烈烈创业,却难以细水长流的事例相比,泊于镇的发展显露出更多的理性。经过镇党委扩大会议多次商讨,决定以“绿水青山+红色文化”为发展思路,按照“政府主导,国企、合作社、股民多方参与”的方式,打造“小而精”“小而特”的现代农业典范,规划“一轴两区四核”的产业发展格局,即一条龙山湖共富产业发展轴,龙山湖、石家河两大创意农业示范区,以及蔬菜坊、红酒庄、园田里、乡泊居四大创意农业场景,将实践创意农业作为城郊乡镇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探索出一条卓有成效的经区乡村振兴新路子。
红酒庄项目现场改造建设忙。
推进基础设施提升是泊于镇行动的第一步。泊于镇在规划建设的龙山湖省级示范区内,整修硬化环湖路4公里,实施小河道清淤、修筑护坡等800米,绿化超过1万平方米,精心设置了沿湖各类打卡点、小型景观、精神堡垒等20余处,目前片区整体环境、吸引力已实现质的提升。
如今行走在龙山湖畔,宽阔平整的硬化路面、波光粼粼的水面、小景观点缀乡间,令人心旷神怡。一到节假日,孩子们的身影越来越多,他们脚踩泥土,认识昆虫与农作物,与牛、羊交朋友;大人们则忙着采摘、烹饪,“土味”乡村慢慢变得热闹起来。截至目前,来示范区休闲游玩的旅客达1万余人次。
片区内的创意景观建设。
随着龙山湖示范区人气聚集,泊于镇又开始了新的探索,他们尝试将文化历史“底蕴”变为文旅的一张“底牌”。
泊于镇深度挖掘无花果栽培系统等农耕遗产,融入农旅、商旅活动中,策划举办文艺演出、研学教育、非遗体验等系列活动27场次,多角度、沉浸式展示民俗文化。泊于镇文旅正“厚积薄发”。
“未来,我们将继续把镇域生态优势、绿水青山转化为发展优势,结合跨村联建推动开展村级建制调整,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实现城乡融合、共同富裕,书写好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经区泊于镇党委书记辛泓洋表示。
“包袱”成“财富”
村民“钱袋子”鼓起来
刘官屯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刘新东没有想到,曾经的“空心村”如今还能有如此热闹的景象。
龙山湖创意农业样板片区中的红酒庄项目位于刘官屯村原址。这里原本是一所废弃的村小,有老供销社旧址及40套闲置旧村房屋,多年来缺少生气。萧瑟与热闹之间的嬗变,源于泊于镇引入3000万元社会资本,对闲置公共资产进行开发利用。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进展顺利,目前各项基础工程已完成60%,预计明年10月竣工。
旁边的现代酿酒葡萄种植区也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里,引进的赤霞珠、马瑟兰等7种红葡萄和霞多丽、维欧妮等4种白葡萄品种根苗茁壮,预计明年可结果,专门用于葡萄酒酿造,目前已完成土地整理400亩,实施种植100余亩。
蓝莓种植。
如何将低效用地这一“包袱”变为财富?泊于镇做了很多探索。如今,30亩酥梨、350亩蓝莓等经济作物已栽种完毕,一年后将进入丰产期,亩均收益5万元,是传统果园的4倍。辛泓洋说:“我们对低效用地、农村闲置房屋的盘活增值,农村闲置的土地、房屋、劳动力变为租金、股金、薪金,使每一寸土地的价值都得到了大幅提升,让周边20个集体经济组织、5500余户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引进种植的山农酥梨,工作人员正在查看长势情况。
从红酒庄项目西行数公里,两座“蜂巢”状玻璃暖房闯进视野,这里正是蔬菜坊项目的智控中心和品蔬市集。其中,左侧的智控中心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可实现对整个园区的智能化控制;右侧的品蔬市集聚合研学、观赏、生活、市场等多元化服务,将打造威海市首座蔬菜主题博览馆。
玻璃暖房后面,11座日光温室的框架已现雏形,40多名施工人员正加紧搭建主体钢结构,目前已完成工程进度的30%,预计12月底将投入使用。
蔬菜坊项目现场建设正忙。
今年7月,蔬菜坊项目在经区泊于镇落地启动,这是我市首个由寿光市政府引导的“寿光模式”对外输出项目。项目计划流转2000亩土地,投资1.8亿元,将建设成片区高端品牌蔬菜基地。投产后,基地年生产蔬菜1万多吨,可保障极端天气下威海市区“菜篮子”的有效供应,同时带动周边11个村集体村民增收2000多万元。
“日光温室引进的第九代棚是目前全国最先进的棚,相当于一个农业数字化车间。”威海广安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企业发展部部长王金明说,更难得的是,棚体采用纳米材质、控温隔层等技术,可有效防止雨雪吸附在大棚表面,解决“雨雪压棚”的问题。在品种选择上,项目引入寿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奶油黄瓜、口感番茄等品种,可实现特菜特种特卖。以口感番茄为例,预计亩产可由1万斤提升到2万余斤,亩均收入10余万元。
运营模式上,与寿光农控集团展开密切合作,以合伙人模式,培训本地农户进行种植,并依托寿光销售渠道销售所生产的蔬菜,实现投资方、种植方、运营方三方共赢。
“旧宅”焕“新颜”
更好的日子在后头
冬闲时节,河北吴家村原址却特别忙:20栋改造一新的民居旁,有人在忙着修理小菜园,有人在埋头平整管线。眼下,乡泊居项目一期工程进入尾声,二期12栋新民居的改造提升工程紧接着又提上日程,预计明年5月竣工。
“当年建设龙山湖水库,河北吴家村全村整体拆迁安置,保留了42户民房未拆除。我们的任务就是对这42户民房进行改造提升,建成一处龙山湖文旅休闲综合体。”威海广安城投置业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孙海洋介绍。项目占地约30亩,改造后总建筑面积5578.38平方米,总户数32户,分东西两区,其中东区1842平方米,西区3736.38平方米。西区由接待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及20栋新民居组成。现场保留两座门楼,体现了胶东民居的建筑传承。
“改造过程中,我们尽最大努力,进行保护性拆除。哪怕是一段黄土夯就的墙体,一件门楼上的莲花纹雕件,能保留的,尽量保留。这样既传承威海农村原汁原味的建筑风貌,又推陈出新,融入现代建筑风格。”让孙海洋引以为傲的,与其是项目本身,不如说是对未来乡泊居创意生活的期待。
环境越来越好,区位优势突出,“新农人”接踵而来。泊于镇利用改造原河北吴家村42栋闲置空房的“引凤之巢”,目前已招募20余名“新农人”入住,带来优质产业项目8个,持续为乡村振兴加力赋能。
如今,灰砖墙、红瓦房,木门木柱衬连廊,青石台阶步步高,一屋一景变模样。原河北吴家村的40余幢破屋旧房,经过民宿建筑师们的巧手装扮,显得幽雅古朴、清新脱俗。虽然整体建设还未完工,却总有游客前来打听啥时候建成、啥时候能住。
龙山湖社区居民刘昌春是刘官屯村百姓美好生活变迁的见证人。之前,村里的环境脏乱差,如今搬迁上楼后,居住环境变好了,破旧的老房子变成如今的三室一厅,不仅采光好,还宽敞整洁。谈到如今的日子,他高兴地说:“环境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舒坦。”
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这是泊于镇龙山湖创意农业样板片区周边8个村、2038户村民共同期盼,正如他们所说:“生活越来越有奔头,更好的日子在后头!”(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杨彩明/文 刘志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