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战仅一天,印军王牌旅便遭全歼,张国华:从未打过如此轻松之仗
风飘飘而吹衣
2024-11-29 09:56越南,巴地头顿省
作为雄踞在亚洲的两大文明,中印关系始终决定了亚洲大陆的整体走向。在最近几年的新闻中,印度似乎总是在处处针对中国。比如向国外购买高级武器以应对中国的威胁,这很像是在和中国秀肌肉,再比如禁中国的APP,也是在跟风学美国,然而印度本国却没有什么软件作为更好的替代品。如今的网络很是发达,很多人走进印度,拍摄了如今印度人民的生活现状,这也让我们看出了印度和中国的差距很大,想要赶上如今的中国恐怕是不可能了,因为印度本国有很大的贫富差距,印度的科技、军事、医疗等等相比中国都落后了太多。
就是这样一个民族,总是在和中国处处较劲,真让人哭笑不得。但就是这样一个和中国相比差很多的国家,竟然曾经也想过要侵略中国,霸占中国的藏南地区,但是结局可想而知,很快就被我们英勇的解放军给按在了地上,这就是有名的对印自卫反击战。那么印度为什么会想到要侵略中国,我们又是如何战胜敌人的呢?
印度侵略的导火索
其实翻看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历史,很少看到我们和印度发生冲突,这当然和我们曾经民族的辉煌有关。即便是在建国之后,印度也是最早一批和中国建交的国家,建国后的几年,中印关系更是走进了蜜月期,中印双方更是喊出了“中印亲兄弟”的口号,但是好景不长,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双方关于边界冲突越发激烈,这一切都源自于一条线,也就是著名的“麦克马洪线”。
“麦克马洪线”是英国统治期间伪造的一条边界线,这条线甚至把中国西藏的部分地区划给了印度,这当然是我们无法接受的,中方一直认为“麦克马洪线”是违反国际法的,并且拒绝承认西拉姆会议一切条款。而在印度独立之后,仍然受帝国主义的影响,坚持说“麦克马洪线”就是中印的边界线,并且在西藏地区不断挑起争端,印度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胆子呢?
这是因为当时朝鲜战争爆发,解放军迅速向东集结无暇西顾,这时候印度领导人尼赫鲁判断此时正是侵略的好时机。印度将军队推进到“麦克马洪线”以南,并占领了藏南重镇达旺。中国从大局出发,秉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选择了搁置争议日后再谈,想通过谈判的手段让印度撤出“麦克马洪线”。
但是印度把中国的诚意当作了软弱,中印双方在朗九发生了第一次武装冲突后,印军仍然向解放军开火。即便是这种情况下,中国仍然没有放弃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但是印度却丝毫不理会中国的的诚意,尼赫鲁甚至公开提出了12.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要求,这可真是狮子大开口啊。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忍无可忍的时候,中国的反击就要开始了。
张国华中将出色的战略部署
为了民族独立和领土完整,党中央终于决定要发动反击,但是千军好得一将难求,让谁来做这个前线总指挥呢,在这个紧要关头毛主席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时任西藏军区司令员的张国华中将。
张国华深耕西藏,为西藏的和平解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且张国华非常了解西藏的局势,也能够预见到如果中印双方在西藏发生战争会遇到哪些问题。但是毛主席并不知道印军的战斗力如何,面对主席的疑虑,张国华却显得非常有信心,张国华向主席阐述了我军的三大优势。
第一,我们的后勤储备充足,粮食供应及时,而印军远距离作战,战线拉得太长,肯定无法做到及时补给。第二,印军长期不打仗,士兵都处于懈怠状态,面对气势恢宏又刚刚经受战争洗礼的解放军,肯定是不堪一击的。第三,我军在青藏高原驻扎已久,已经初步克服了高原反应,西藏地区本身海拔比较高,高原反应严重的时候是可以杀人的,印军根本就无法快速适应这样的环境。对于张国华的回答,毛主席非常满意,但是仍然提醒他我们没和印度打过仗,千万不能轻敌。
虽然张国华中将在向毛主席和党中央汇报工作的时候显得非常有信心,但是实际上要带领部队去作战,这当然需要详细的军事部署以及对战时环境因素的充分估计。首先一点要解决的就是吃饭问题,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充分的后勤补给,前线的将士们又怎么能有勇气坚持作战呢。
张国华作为西藏军区的司令员,对西藏的历史以及现状可以说是非常的了解,西藏和平解放之后,张国华一方面给西藏的群众做思想政治工作,而另一方面他提出了化兵为农的战略方针让解放军带头搞农业生产。
张国华明白,要想在西藏立足,让西藏的老百姓的心和党中央紧密联系在一起,就必须要解决粮食问题。但是要养活一直如此庞大的解放军部队,这样的压力也确实很大,如果和当地老百姓伸手,这无疑是伤害了刚刚建立的军民情感。
所以,张国华秉承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不吃地方”的原则,带领部队开垦荒地,第一年就获得了大丰收,收获粮食数万斤。到了中印双方正式开战的时候,驻藏部队所拥有的粮食和菜类是非常充足的,这和远距离作战的印度相比优势巨大,这些解放军自己种出来的粮食奠定了中印战争大获全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