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约搞出了一场“荒诞脱口秀”,舞台上的主角是他们的军事委员会主席、荷兰海军上将罗布·鲍尔。

鲍尔在北约总部布鲁塞尔发表:“现在,全体西方企业必须做好战时状态的准备,要摆脱中国供应链,接受物质匮乏和生活水平下降的艰苦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着是不是有点不明觉厉?简单点说,这意思就是:砸锅卖铁也得反华!

鲍尔的逻辑很清晰:全球60%的稀土产自中国,加工占比更是高达90%;镇静剂、抗生素等医疗物资的原材料更是离不开中国。

如果到了“战时”,这些供应链就可能成为中国“勒索”西方的筹码。

所以,他呼吁大家赶紧切割,提前吃苦,免得未来被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问题是,他的这个“预防针”打得很不靠谱。

西方真的能摆脱中国供应链?欧洲人真能砸锅卖铁“牺牲福利”去反华?

鲍尔上将的“战时号召”,既无逻辑也无现实支撑,说白了就是模仿美国的“对华脱钩论”硬凹来的剧本。

鲍尔上将的这套逻辑,其实就是美国近年来的老剧本翻版。从特朗普时代到拜登时期,美国一直试图在经济上对华“脱钩”,成果如何呢?总结两个字:翻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看看美国国内的经济现状吧。2025财年,美军的军费预算高达8952亿美元,比上一年增加了90多亿美元,但这点涨幅面对通胀简直杯水车薪。

根据美国国防部的数据,同样的预算,现在能买到的武器装备比过去还少。这也难怪,军官买奶粉要靠贷款,美国海军居然还能出现欠薪6个月的奇葩事件!

一位匿名美军士兵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无奈表示:“我入伍不是为了成为个志愿者,我也得活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来看“脱钩”后的具体操作。比如无人机,美国联邦政府早就禁止采购中国制造的大疆无人机,结果呢?美军转头找了一堆本土公司,租这些无人机用。

租金贵得离谱,租半年比买一架新机还贵。这么一来,美国政府不仅没摆脱对中国无人机的依赖,还让本土公司狠狠赚了一笔中间差价。

还有更搞笑的。为了减少“中国制造”,美国进口了大量越南和墨西哥的商品,可这些商品贴牌转运后,背后的真正来源还是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么一折腾,成本提高了,商品最终售价上涨,最后为这个“政治秀”买单的,还是美国普通消费者。

所以,对华脱钩不仅没实现独立,反而让美国陷入了更深的经济困局。这一翻车教训,欧洲真的要重蹈覆辙吗?

欧洲一向自诩“理性”,但最近这几年,仿佛也被“反华魔怔”带跑了。

问题是,欧洲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它根本玩不起美国那套“脱钩游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从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天然气价格飙升,工业成本居高不下,许多企业要么搬迁,要么关停。

德国汽车产业协会就直言不讳地表示:“如果欧洲不降低能源成本,德国制造业会走向灭亡。”在这种情况下,再去切割中国供应链,只会让欧洲经济雪上加霜。

鲍尔上将对中国稀土和医疗物资供应的依赖心知肚明,但他低估了欧洲对中国的整体经济依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电子产品到基础工业,欧洲对中国的进口覆盖了方方面面。如果完全切断供应链,欧洲不仅会面临生产断层,消费市场也会因为价格飙升陷入更大危机。

欧洲还得面对一个现实问题:它和美国不是平等的“队友”,而是被当成“血包”吸血的对象。

能源危机最严重的时候,美国高价出口液化天然气,欧洲只能硬着头皮买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如果跟着美国一起对华脱钩,欧洲的经济损失谁来承担?美国可不会慷慨解囊。

鲍尔上将的“战时号召”,看似站在了北约的“战略高度”,实则是对经济常识的彻底无视。

鲍尔的发言假设了一个“战时状态”,可现在的问题是,欧洲需要的是和平还是战争?

大多数欧洲国家深陷经济困局,急需的是恢复市场和贸易,而不是制造更多对抗和壁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真到了“战时”,欧洲经济崩塌的速度恐怕比中国想象得还快。

鲍尔要求欧洲人“适应艰苦生活”,问题是,欧洲民众已经为能源危机和通胀付出了足够的代价,谁会愿意继续忍受呢?

就算是政治正确,也得有经济现实支撑,否则连民意都过不去。

鲍尔上将的“砸锅卖铁反华论”,听上去很热血,但实则荒诞不经。

这种脱离经济现实的政治操作,只会让欧洲在国际博弈中越陷越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的对华脱钩,已经用惨痛的经济翻车案例证明了这条路行不通。

欧洲如果还执迷不悟,只会成为美国吸血的工具,而自己的经济活力和独立性将进一步丧失。

在全球化的时代,与中国这样的经济伙伴合作,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

北约上将的“反华宣言”,看似高调,实则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

欧洲真的要一头撞上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