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中医的辩证与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中医定义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在中医属于“瘿病”的范畴,“瘿病”首见于《诸病源候论》,是指颈前结喉两侧有单个或多个结节(或不可触及),结节性质为表面光滑,质地柔韧坚实,按之不痛,推之可移,可随吞咽上下移动,或结节坚硬如石,凹凸不平,固定不移,不随吞咽上下运动;部分病人可伴有性情急躁,胸闷,心悸,多汗,失眠,脉数,等症。

二、病因病机

病因主要是情志内伤、饮食和水土失宜,也和体质因素有密切关系。由于患者情志内伤,长期愤郁恼怒,忧思多虑,使得气机郁滞,肝气失于调达,津液的正常巡行和输布均有赖于气的统帅,气机郁滞,津液不布,易于凝聚成痰,导致气滞痰凝壅结颈前则形成“瘿病”。这和情志因素有关。《三国志·魏书》引《魏略》有出“发愤生瘿”。

水土失宜,饮食失调或者居住在高山地区,一方面影响脾胃的功能,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继而生痰,二来影响气血的运行,痰气郁结颈前发为“瘿病”。

在《诸病源候论·瘿候》认为“诸山水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瘿病,动气增患。”《圣济总录·瘿瘤门》“山居多瘿颈,处险而瘿也。”《吕氏春秋·季春纪》“轻水所,多秃与瘿人。”

另外“瘿病”还与体质因素有关,妇人的经、孕、产、乳等生理特点和肝经、气血有密切关系,又有情志及饮食等致病因素影响后,常引起肝郁化火、气郁痰结、气滞血瘀等病理变化,因此,女性比较容易患“瘿病”。另外素体阴虚的病人,痰气瘀滞后更容易化火,更加伤阴,从而使病程缠绵。由此可见,气滞、痰凝壅结于颈前是“瘿病”的基本病理,日久可以引起血脉瘀阻,以气、痰、瘀三者合而为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中医治疗

(一)主要证型

1、痰结血瘀证

主症:颈部肿大或可触及结节,颈部刺痛或颈部作胀,质地偏硬或适中。

次症:颈部憋闷刺痛时作,胸闷痰多,妇女痛经,经色暗红有血块。

舌脉:舌质暗红或可见瘀斑,苔腻,脉涩或细。

病机:痰气交阻,血脉瘀滞,搏结成瘿。

治法:理气活血,化痰消瘿。

方药:

①海藻玉壶汤(出自《外科正宗》)加减。海藻、昆布、贝母、半夏、青皮、陈皮、当归、川芎、连翘、甘草等。

②桃红四物汤(出自《医垒元戎》)加减。当归、熟地、川芎、白芍、桃仁、红花等。

③通窍活血汤(出自《医林改错》)加减。赤芍、川芎、桃仁、红枣、红花、老葱、鮮姜、麝香等。

加减:如果结节比较硬可酌情加黄药子、莪术、三棱、露蜂房、山岬片、丹参等增强软坚活血;胸闷不舒,加郁金、菖蒲理气开郁;郁久化火见烦热、舌红苔黄、脉数加夏枯草、丹皮、玄参清热泻火;纳差便溏者加白术、茯苓、山药健脾益气。

2、气郁痰阻证

主证:颈部肿大或可触及结节,常伴颈部作胀或隐痛,质地偏软或适中。

次症:情志抑郁,胁肋疼痛,头晕损眩,女性可见乳房胀痛,善太息。

舌脉:舌质暗红威滋红的花腻或黄腻,脉弦或滑。

病机:气机郁滞,痰浊壅阻,凝结颈前。

治法:理气舒郁,化痰消瘿。

方药:

①四海舒郁丸(出自《疡医大全》网加减。青木香、陈皮、海蛤粉、海带、海藻、昆布、海螵蛸等。

②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柴胡、当归、芍药、薄荷、茯苓、生姜、大枣等。

③柴胡舒肝散(出自《医学统旨》)加减。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等。

3、痰湿蕴结证

主症:颈部肿大或可触及结节,质地偏软或适中。

次症:面色萎黄,腕腹胀满,纳呆,大便稀薄,四肢困乏,女性可见白带量多。

舌脉:舌体胖大或边鸡齿痕,苔腻或水滑,脉滑或濡。

病机:脾失健运,痰湿蕴结,阻滞气机,结于颈前。

治法:健脾祛痰,理气消瘿。

方药:

加味四君子汤(出自《仁斋直指》)合平胃散加减。人参、白茯苓、白术、炙甘草、黄芪、白芍药、白扁豆、苍术、厚朴、陈皮、浙贝母、夏枯草等。

(二)兼证

1、气虚证

兼见症状: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气短,便秘,四肢困倦,自汗,舌淡,脉迟缓。

病机:气虚则失于健运,则痰湿瘀血难以运化,久则搏结成瘿

治法:补气健脾

方药:

①生脉散(出自《医学启源》)加减。人参、麦门冬、五味子等。

②加味四君子汤(出自《仁斋直指》)加减。人参、白茯苓、白术、炙甘草、黄芪、白芍药、白扁豆等。

2、阴虚证

兼见症状:形体消瘦,五心烦热,盗汗,便秘,失眠多梦,耳鸣口干咽干,口苦,舌红。

病机:痰气内结,耗伤心肝之阴

治法:滋阴降火,宁心柔肝

方药:

①天王补心丹(出自《校注好人良方》)加减。人参、茯苓、玄参、丹参、桔梗、远志、当归、五味、麦门冬、天门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黄等。

②一贯煎(出自《续名医类案》)加减。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等。

3、阳虚证

兼见症状:下腹冷痛,气短乏力,畏寒肢冷,喜饮温水,神疲嗜睡,脉沉无力。

病机:素体虚弱,阳虚无以化湿,日久成痰,结于颈前。

治法:温肾益气,提振阳气

方药:

①济生肾气丸(出自《严氏济生方》)加减。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肉桂,附子,牛膝,车前子等。

②保元汤(出自《博爱心鉴》)加减。人参、黄芪、甘草、肉桂等。

须在医师指导下用药,患者不可盲目用药,以免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