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市发布《北京市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财税金融支持、数智转型绿色发展、企业融通发展、人才引进培育、空间和数据支持、企业权益保障、培育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27项措施,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亮点1

  “先用后付”使用高校成果

此次新政所指的“专精特新企业”,覆盖了北京中小企业的“雁阵”:从创新型中小企业到市级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再到国家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本市已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2750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754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035家。

这次新政排在最前面的支持措施就是聚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解读,本市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参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利用财政资金设立的科研项目,鼓励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共性技术平台面向专精特新企业开放仪器设备资源。

科研机构掌握着大量科技成果,而专精特新企业恰恰能让这些成果尽快落地。为此,新政提出,鼓励高校、科研院所采取“先使用后付费”等方式授权专精特新企业使用科技成果;通过专利开放许可等方式,向专精特新企业转化专利技术;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孵化器、专精特新特色园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等服务载体建设产研中试验证平台,向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服务;支持龙头企业联合专精特新企业共建中试验证平台。

  亮点2

  定期推送减税降费红利账单

近500家在板企业,累计融资150亿元,165家企业获得股权融资奖励,支持近1000万元……这组数据见证了北京专精特新专板开板一年多来的成绩。目前,北京专板在企业融资规模、多层次资本市场联动、入板企业数量、政策支持方面实现领跑。

中小企业成长,资金是最关键的“养分”之一。此次新政,为专精特新企业打出了一套囊括财税、信贷、上市、保险等多渠道的“组合拳”。

财政税收支持讲究“红利”:本市将向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一户一策”税收征管服务,定期精准推送减税降费红利账单,助推红利直达快享;鼓励各区对首次认定的专精特新企业给予资金奖励,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在研发、成果转化等环节的资金引导力度。

信贷服务则突出“精准”二字。企业关心的续贷政策将进一步优化,满足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流动性需求;相关部门也将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开发“专精特新贷”特色产品,增加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及中长期贷款投放,引导金融机构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更丰富、利率更低的“政采贷”金融产品,鼓励有条件的区研究设立专精特新企业应急转贷资金。

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也将进一步拓宽:除了对“专精特新”专板的入板企业择优支持,还会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快速申报北京证券交易所,提高企业发行上市与并购重组审核效率。

  亮点3

  组团参加工业用地“招拍挂”

随着企业逐渐长大,用地建厂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本市将精准匹配土地资源要素,对专精特新企业新增投资项目用地需求予以支持。

此次新政给出两项关于土地供给的实打实举措。其一,是在符合规划和土地转让规定等前提下,探索专精特新企业联合参加工业用地“招拍挂”,按规定做好宗地分割手续办理。其二,是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不改变用途和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现有工业用地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增加后容积率不超过1.0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成为全新的生产要素。新政更加明确了在数据层面对企业的支持:本市将积极推进数据提供部门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数据供给,依托市大数据平台等基础设施,通过公共数据开放、授权运营等方式提供数据产品和服务,满足企业对公共数据的用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