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总说,余生,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

其实早在约四百多年前明人袁宏道有句话,颇值得玩味。他说:“余观世上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之人,皆无癖之人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独有偶,明朝张岱的话更加一针见血,他在《陶庵梦忆》中便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清人张潮其言更见性情,他说:“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

人有一癖,以真性情执着一物,自可养得逸气满怀,趣味远胜于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朝诗人白居易曾云:“人皆有一癖,我癖在书章。”当代学者陈传席则具体解释为:“癖者,爱一物而不能自已,护一物乃至投以生命。”

其实,古往今来的非凡之人,大抵上都有一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圣王羲之的儿子王子猷爱竹成癖,每搬新家,进门必先种竹。时人不解,询问其由。王子猷指竹而答:“何可一日无此君!”

北宋书法家米芾则爱石成癖,一次,他初到地方上任,见衙署中有一块奇石,他竟穿起官服、手持笏板对石而拜,还尊称石头为“石丈”;后来他得到一块天然砚石,竟然痴爱到每晚抱石入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国大师黄侃更是爱书成癖,纵使吃饭时,也书不离手,一次他读书入神,竟误将墨汁当做酱料,蘸着馒头而吃,直到家人提醒方才发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见,“癖”是对物的情痴,是一种发自内心、寄托深情的高雅情趣。当一个人拥有了一种癖好时,便能在充满着物质性与功利主义的现实生活中,开辟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园,并从此寄情于物,生活也会变得趣意盎然。

相反,一个没有癖好的人,势必对任何事情都不会感兴趣。此类人要么是才学浅薄,胸中无物;要么是心浮气躁,功利庸俗。对物,他们尚无真情可言;推物及人,对朋友又能好到哪里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启超曾说过:“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会有价值!”

现实中,人要活的有趣,莫过于交一“癖友”。有癖之人,痴情于物,趣味盎然,能用自己的兴趣来感染身边的友人。与“有癖好”者结交,生活才会多一份情趣,多一份快乐,多一份真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