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的秋天,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发动了“金化攻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上甘岭战役。范弗里特发动这一次攻势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要给美国在开城举行的停战谈判中增加筹码,妄图迫使志愿军在谈判桌上让步。
很显然,范弗里特低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钢铁意志和作战能力。在上甘岭战役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至深的英雄人物,正是他们的付出与牺牲,才没有让美国人的阴谋得逞,不但使开城谈判按照我们的节奏开展,也彻底打疼了美国。
今天的文章,我们主要说诸多志愿军英雄中的一个,他的名字叫做胡修道,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新兵蛋子。然而就是这个新兵蛋子,竟然创造了一个奇迹——他以一己之力,抵挡了敌人40多次进攻,守住了两个阵地,敌人无论怎么冲锋都攻不下他的阵地,反而阵亡了280人。胡修道荣立特等功,一些战士笑称他是“杀神”。
这个“杀神”的外号可不是贬义词,而是对胡修道铁血精神的一种高度赞扬,对待敌人,就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无情。
胡修道的故事,还要从1952年11月5日说起。这天,志愿军第12军31师接防15军45师阵地,投入了上甘岭战役。胡修道就是31师的一名新兵。
作为后投入战场的部队,是有一点优势条件的,那就是他们可以吸收和借鉴之前部队的作战经验,第一时间适应战场,第一时间进入状态,从而提高作战效率、提升作战效果。
在总结45师的对敌作战方法后,31师经过研判,决定快速在597.9高地周围抢筑土石工事,运用“小组出击,单兵作战”的战术与敌人展开周旋,消灭敌人。同时,充分运用坑道的作用,敌人炮火猛烈时,全部撤入坑道,只留一小部分人员坚守阵地,最大程度保存有生力量,敌人炮火轰炸结束后,离开坑道,等待时机出击消灭敌人。
美国人一开始怎么也搞不明白,明明炮火已经覆盖整个阵地了,明明志愿军阵地上的石头都被炸平了,怎么每次轰炸过后步兵开始进攻的时候,志愿军阵地上总是还有人在开枪作战!难道中国人是钢筋铁骨、是打不死的神仙?
后来他们才知道,原来是坑道发挥了作用。
胡修道作为31师的新兵,和所有人一样,第一次对敌作战他是紧张的,甚至有些哆嗦。敌人向阵地发起冲锋时,胡修道双手紧紧握住爆破筒,手心的汗水不断渗出,竟都有些打滑了。听到班长喊出“投弹”的命令后,胡修道就拼命地往敌群投弹,直到班长抓住他的手腕,才知道敌人已被打退了,要节省弹药。
后来,31师为了让新兵快速成长,开始采取“老兵带新兵”的措施,新兵第一次上战场,由一个老兵带着,第一次老兵打新兵看,第二次新兵打老兵指导,第三次新兵老兵一块儿打。就是这种“一看、二打、三带”的举措,让新兵迅速成长了起来,胡修道悟性不错,成长得尤其迅速。
不久,两个多排的敌人在炮火的掩护下发起进攻。胡修道配合班长稳扎稳打,先是集中火力向分散的敌群左右两路射击,像赶羊一样把敌人往中间赶,然后从山上往敌群中扔手榴弹,炸得敌人四散逃命,很快溃退了。
硬仗来了,连长命令胡修道赶到10号阵地,守住那里!
胡修道和战友滕土生突破敌人火力封锁,迅速赶到了10号阵地,却发现那里只剩下一名战士了,还挂了彩。三个人就凭着一股劲头,阻挡了敌人多次进攻。
其他阵地伤亡也很大,滕土生很快被调到别的阵地去了,另一个战士也牺牲了。排长郭三旦过来支援了,却被一发炮弹夺去了生命。排长临终前对胡修道说:“死也要守住阵地!”
就剩下胡修道一个人了,他决心,死也要守住阵地!
就在此时,又有战友过来传达新的命令“连长命令你快速回3号阵地。”
这意味着,胡修道既要守住10号阵地,也要坚固3号阵地。按常理来说,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但胡修道做到了。
敌人坦克、大炮轮番攻击,哪个阵地吃紧了,胡修道就跑到哪个阵地。只见胡修道在3号、10号阵地间来回往返地打,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在敌人轰天的炮火和密集的弹雨中,胡修道如同一个战神,哪怕身上多处负伤,军装都变成了“红装”,胡修道绝不退缩!
一天之内,他打退了美国、韩国军队在坦克、大炮掩护下的40多次进攻。连里一共派过两名战士增援胡修道,却都很快阵亡牺牲了,这意味着胡修道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打退了敌人的40多次进攻。
就在胡修道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援军来了,31师的预备队出击了,敌人又被打退了。
请记住这一天,胡修道勇冠三军,创造了志愿军战士一人一天消灭280个敌人的纪录,是名副其实的孤胆英雄!后来,胡修道荣立特等功,获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荣誉称号。
让我们欣慰的是,直到战争结束,胡修道也没有牺牲,成为志愿军陆军中为数极少的黯然返回的一级战斗英雄。
向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