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早期美国挑拨,中国和欧盟关系,在国际抹黑中国,最终欧盟相信美国,直接将我国从伽利略项目踢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这个项目,我国整整投进去了20多亿,我们根本没想到欧盟会玩这种手段,我国虽然不满,但只能被迫接受。

但在15年,欧盟竟然低声下气的找到我国,求我们开放频率共享框架,我国是如何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欧合作的蜜月期幻灭

早期欧洲各国也意识到了依赖美国GPS的风险,为了摆脱这种依赖,他们启动了“伽利略计划”,试图打造一个独立于美国的卫星导航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个计划的启动资金可不是小数目,欧洲各国也各有盘算,项目推进缓慢,直到中国的加入。

那时候中国迫切需要学习先进的卫星导航技术,而欧洲需要资金注入,双方一拍即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直接向伽利略项目注资2.3亿欧元(20亿人民币),并承诺改动北斗卫星的定位,使其只在一定区域内起作用,可谓诚意十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3年,中国的北斗一号系统初步建成,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三星系统,定位精度与GPS还有很大差距,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一时期,中欧合作的伽利略项目也进入了蜜月期,中国的技术人员前往欧洲学习,双方在技术交流、系统研发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遭到了美国嫉妒,他们开始在欧盟周边传话,然后在国际上造谣,欧洲那边还居然相信了,对我国的态度180度大转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5年开始,中方在伽利略项目中的处境日益艰难,被逐渐边缘化,一些核心技术,我国根本接触不到,到后面甚至不让我国参加核心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甚至是没有投资的印度和日本,都有权参加,而中国没有这种赤裸裸的歧视和不公,让中国意识到,在核心技术领域,依靠别人是靠不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7年,中国被踢出伽利略项目,而之前投入的资金也打了水漂,这场合作的破裂,给中国上了深刻的一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欧洲在排挤中国后,陷入了内部分歧和技术困境,伽利略项目的进展也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可谓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斗的崛起

但这些东西已经与我国无关,我国在那次教训后,决定自研发,北斗项目重新开始,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也是一场技术的攻坚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北斗的研发过程中,中国航天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先是时间紧迫,为了抢占宝贵的卫星轨道和频率资源,北斗的首颗卫星必须在07年4月14日之前发射升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就是技术封锁,在关键的原子钟技术上,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了严格的禁运,时间紧,任务重,这对于当时的中国航天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考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中国航天人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选择迎难而上,自主研发,在原子钟技术上,欧洲的拖延战术暴露无遗。他们以各种理由推迟向中国交付原子钟,试图拖延北斗二号的发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这种困境,中国航天人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决定自主研发原子钟,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中国科学家夜以继日地进行研究,克服了重重困日,最终成功研制出了高精度的铷原子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款原子钟的性能甚至超过了欧洲伽利略系统使用的原子钟,计时精度达到了惊人的300万年误差一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了自主研发的原子钟,北斗二号的首颗卫星终于在4月14日之前成功发射升空,并在最后时刻抢占到了关键的频率资源,为北斗系统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斗的全球布局

北斗二号系统的成功,并没有让中国航天人停下脚步,他们的目标更加远大,构建一个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与美国的GPS和欧洲的伽利略系统并驾齐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2年,北斗二号系统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标志着中国拥有了自主研发的区域导航系统,然而,中国航天人的目光已经投向全球。

同年北斗三号系统正式启动,这是一个更加宏伟的工程,需要发射更多的卫星,覆盖更广阔的区域,技术难度也更大。

他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成功研制并发射了数十颗北斗三号卫星,最终在2019年完成了全球组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实现了全球覆盖,而且在技术性能上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定位精度、授时精度、以及抗干扰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能够提供更加精准、可靠的导航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重要的是,北斗三号系统不再是封闭的系统,而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全球137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合作协议,共享北斗系统的技术和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欧盟低声低声下气

我国的北斗项目大获全胜,所有人都很高兴,唯独欧盟。

15年,欧空局迫于需要尾箱帮助,主动向我国开口要频率共享框架的要求,希望能够与北斗系统进行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前面有欧盟的背叛,但为了未来更好的合作,我国同意了这个要求,这是他们成为了国际笑话,成为了联合国成员国的谈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说的是,在09年,我国就有了这概念便提了出来,那时候欧盟还不是这种脸色,他们十分不愿意,而且还希望我们给德国的卫星让道,双方辩论很长时间,最终结果没有达成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面欧盟专员再次来到北京,他们还是希望北斗卫星航线改变,我国卫星是我国底线,谁说都不管用,这件事情发生后,才有15年的事情。

这几件事情都能看出我国的国力,至于伽利略项目,欧盟他们停止了很长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欧盟从听美国的话,挤走中国,他们原本是希望美国能接手,中国负责的东西,但没想到老美如此不负责任,也开始罢工,再加上技术落后和资金不足,导致项目暂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面欧盟技术和金钱到位,这个项目才重新打开,截止到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发射了30颗卫星,他们还计划在25年,在发射2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伽利略项目到北斗项目,能看的出来,我国地位转换,而如今卫星已经成为更多国家的保护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未来的全球科技竞争中,自主创新和国际合作将成为中国科技发展的两大引擎,推动中国科技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源
澎湃新闻2020年6月28日——全球四大卫星定位比拼,国之重器背后|亮点研讨
观察者2019年7月19日——欧洲伽利略卫星失守6天,这家中国公司48小时建造“避难方净·
上观新闻-中国日报双语新闻——《中国北斗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两手抓制衡美国》